浅谈课堂小练笔教学的“三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課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那么,课堂小练笔,便是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和灵感,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训练,把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伴随着新课改这一股春风,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以其短小、灵活、速效的优势迅速挤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而且还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它给语文习作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泉,送来了一缕暖风,让我们耳目一新。近些年来,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重视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上小练笔。于是,各种赛课、公开课中,小练笔成了必要的点缀,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蓬勃展现、层出不穷,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 个人认为,教师如果要充分发挥小练笔对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作用,在设计小练笔时要注重做到“三度”。
  一、设计小练笔时要做到有热度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结合文章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从而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因此,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个不同层次的情境。人的状态是一种很丰富的资源,成功的心灵对话离不开精心打造的场景。创设成功的情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火花,把理性的学习内容化为感性的材料,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形成一种活跃、和谐的整体氛围。这种整体氛围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沉迷于精神乐园中。
  比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我也不知作者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在入编课文时,用省略号删去了故事的结局,使这个善意的谎言因此更加美丽而扑朔,于是学生便有可能萌生出种种的遐想。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练笔的契机,还为评价学生练笔的优劣提供了对比的依据。
  在学生自由练笔之后,我随机出示课文中的原有的结局,让孩子快速阅读原文,并与自己的练笔进行比对。在对比过程中,寻找共同点,发现不同点。在对比中,有的孩子们发现原文中的结局含蓄而温暖,让人感动;有的孩子们也发现,原来自己跟作者的结局异曲同工,原来“我”也有做作家的潜质……而在这些发现中,文章的人文内涵也得以进一步的深化。“趁热打铁”,如剑在手,学生自然笔随情走了。
  上述案例,借助故事情境进行练笔,把孩子们在阅读中积淀的情感随机流淌成充满灵性和真情文字。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立足于作者意识,读出自己独特的角度,研究文本背景,文本创作背景……善于利用文本,捕捉适合学生练笔的机会,设计合适的小练笔训练,让孩子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转化成自己的文字,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迁移,以此达到有效度。
  二、设计小练笔时要做到有效度
  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我们都知道,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最为活跃,而此时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小练笔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度。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抓住“饱经风霜”来进行练笔:“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你用几句话写出来。” 在习作实录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写作的背景之后,引导他们借具体情境挖掘文本中“饱经风霜”的内涵,学生对其的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三、设计小练笔时要做到有密度
  语文课堂中读写要相机结合,汪潮教授曾经指出:任何一节语文课都要挤时间进行写的训练;写比不写好,写语言性比写思想性好,写表达方式比写语言性好。这为我们追求小练笔的和谐密度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在练笔时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教师虽不问一句,不着一语,却能使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中,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飞翔在想像的王国里,自读自悟自写。因此,找准符合学生实际的练笔点。善于捕捉学生情感迸发的引爆点,并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抓住其中一个句子的省略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以“我”在这一时间差里的所做所想进行小练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来切身感受“我”当时对母亲“给钱”这一动作的感动,使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中,以此及时进行小练笔。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让小练笔演绎写作中的大精彩。
其他文献
一、幼儿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决定性环节。人的一生中,基础性的教育环节决定了人之后的兴趣、爱好,继而影响终生,无论是就业、体质亦或品德等。因此,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沿,也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倡导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教育的形式让人得以全面发展。  二、幼儿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  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首要前
期刊
一、引入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的背景分析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禁锢并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生无法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现代教学模式  提倡学生是中心,教师围绕学生转,反对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引导,作为组织者的宏观调控,强调学生的绝对兴趣和自由表现。而这种模式下的课堂弊端是学生之间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当前初中教育在追寻的目标。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文主义教学,注重对学生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塑造,与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的不谋而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之外,还肩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使命。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将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
期刊
什么是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运用。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有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高屋建瓴,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标中还有这样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句话告诉我们在
期刊
结合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个人教学水平提升与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重要。  为了让教师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上到国家、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学校和教师个人,都花了很多的心思。  首先看国家的
期刊
2015年秋,时隔十多年,在领导的感召下担任了高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高一12班,一个由六个民族组成的次快班。说是次快班,其实并不快,只是入学成绩比平行班略高,分数普遍在450-495之间,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却是580分,成绩不理想,学生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纪律性涣散、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管理起来困难重重。其中一个叫何龙同学就是较为突出的典型。  何龙,一个英俊的
期刊
摘 要:成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了解成语的定义、熟知其文化内涵,进而探索成语的创新与应用,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它在影视、文学、游戏、旅游、饮食、教学等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成语; 定义 ;文化; 应用  一、成语的定义  据陈秀兰教授考证:“‘成语’一词,最早被称为‘成言’,在东汉已经出现。六朝时它又被称为‘陈言’‘成辞’。到了宋代,又称‘全
期刊
随着中考的来临,绝大部分学生面临着人生的巨大挑战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个性差异非常大。作为班主任要细心地观察学生情况,然后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疏导。  一、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为两种:一种是某单科成绩不太理想,但总体成绩优秀。这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某科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
期刊
【摘要】文章对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和双十字相乘法、拆项和添项法等.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因式分解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技巧.  【关键词】 因式分解 解题方法 教学技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多项式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代数变形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不仅用于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方程和不等式代数
期刊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发觉,当学生年级较低时,学生负担较轻,学生学习分数较高,而当学生年级升高了以后,学生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分数总体上有越来越低的趋势,也就是学生学习越来越难了,这时候,我们往往都会想到减负,负担,不仅有课业的负担,更有学习时的心理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也往往想到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却忽略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当今社会,依旧是用成绩说话,学校也迫于家长和社会的升学压力,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