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ris
法国巴黎 人节的发源地
Jeronimo的朋友都喜欢叫他尼莫——《海底总动员》里小丑鱼的名字。尼莫出生在法国南部小镇利摩日,一个始建于公元前12世纪的古老城市,以珐琅、瓷器闻名,被称为法国的“景德镇”。随后,尼莫随父母去莱帕昂赫(Les Portes en Re)上学,整个城市都是白色的小屋和繁花盛开的小巷,坐落于一个美丽的岛屿上面。尼莫在巴黎读的大学,所修专业为建筑学,并取得了研究生学位,目前在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愚人节(Fool's Day)的传统起源于法国,法语里愚人节名为“Poisson d'avril”,意为“4月之鱼”,所以很多愚人节贺卡上会有鱼的形象与元素。有的蛋糕店还会有小鱼形状的蛋糕与甜点,中间会填充各种馅料。
尼莫说,在法国,见面时会拥抱彼此,并会友好地拍一拍对方的背,这时会顺势贴上去一张纸做的鱼,在办公室会用便笺纸,“我们会在纸上画出有趣的鱼的图案,并沿着线的边缘剪成鱼的形状,有时候也会写上对方的绰号或者恶作剧的话,再用透明胶贴好备用。教室里有些淘气的同学会在课桌里制作很多‘弹药’”。
法国人也喜欢玩“Flash mob”(快闪)。在愚人节这天,快闪组织成员们会约定在地铁站、广场、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先伪装好混入人群,再在约定时间统一开始歌舞。快闪往往声势浩大,极为欢乐,当你看到人流中看起来正常的行人突然唱起歌来,然后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最后形成一场盛大的表演时,你的嘴巴一定惊讶得合不上。
除了同学、同事会策划骗局,有时候非常大的公司也会恶搞一番,愚弄所有人。法国规模非常大的SNCF交通公司,曾在某一年愚人节宣布了将要开通一条从巴黎到纽约的隧道,他们印制了很多广告,并在电视、电台上发表声明:“7小时,巴黎到纽约。”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直到他们宣布这是一个愚人节玩笑。
法国的愚人节风俗
1564年,法国率先改革了历法制度,使用了纪年法格里历,就是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新年。历法改革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仍旧固执地在4月1日送礼品庆祝新年。改革派对守旧派的做法大加嘲弄,并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品、参加假招待会,并称他们为“4月傻瓜”和“上钩的鱼”,这就是主流历史记载上愚人节的由来。有的时候,也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起来,并组织家庭聚会;在聚会上也会做“假菜”,如把沙拉的叶子掀起来,会发现里面用蟹肉伪装的烧鸡等等。
Boston
美国波士顿 全民“愚”乐
美国的文化以自由、开放、多元著称,在这片有活力的土地上,愚人节总是伴随着疯狂的故事:电台播送假新闻,各大网站推出愚人节策划,名人也难逃被恶搞,连谷歌都会恶搞下搜索框,不管搜索什么关键词都会沉入水底,打开Google Map地图却全部变成8-bit像素画。
关于美国的年轻人如何度过愚人节,我们采访了David。中美混血的David看起来既有美国街头男孩的风格,又能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是大家眼里的中国通。
David来自波士顿,爷爷是香港人,爸爸在十七岁时随爷爷来到美国,David在波士顿出生、长大。在大学里,David的专业为中国研究,也曾多次来中国做交换生。
David说,上中学的时候,一次愚人节,班上的同学在一个魔术用品店买了一包“Itch powder”(痒痒粉),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并把它洒在了老师的粉笔上。当不知情的老师开始写字的时候,一直在抓自己的手心和手臂,他们就在课桌下偷偷地笑。直到老师实在忍受不了,说了一句“我的手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时,恶作剧的同学就集体跳起来说:“Happy Fool's Day!!”
小时候还有一种特别特别酸的糖叫做“Warheads”,绿色的包装,酸到几乎要把舌头烧穿。在愚人节的时候David一般很低调,但他会不经意地把warheads送给朋友,看他们漫不经心地丢进嘴里,然后酸得五官扭曲在一起流出眼泪。
如果他度过了一个平淡的愚人节,就会不停地刷Youtube,看看别人被恶搞的视频。平时网络上恶作剧的网站与链接非常多,在愚人节期间就会非常活跃,遍地是雷区,有些伪装得非常好,一不小心就会上当。David曾在Facebook点开了一个据说超级准的心理测试,按照指示他依次填入了最喜欢的颜色、最爱的季节、最喜欢的事物和暗恋的人。过了一会儿收到了Facebook “like”的评论,还有人留言说“wow!”,正在疑惑中,他看见了让自己心脏吓得足足停跳了两拍的东西:刚才做的心理测试自动在Facebook发布了一条状态:“我暗恋的人是Candy。”David说:“当时我真是耳朵热得发烫,手完全冰凉。”
在旧金山,每年会有盛大的4月1日愚人节游行,又叫“St. Stupid's Day Parade”,这是美国愚人节文化中的一道风景。游行上能看到衣着华丽、脸色涂满油彩的小丑们杂耍表演,很多奇装异服的人们加入其中。沿途也有小贩兜售彩色的假发、夸张的彩色大墨镜、假鼻子和假胡须、皮肤涂鸦蜡笔,方便人们随时加入狂欢队伍。从JUSTIN HERMANN 广场开始,一直行进至金融区。人们都非常疯狂,竞赛似的比谁看起来更像个傻瓜。这场盛大的变装游行也是展现创意和奇思妙想的舞台,模仿梦露、蜘蛛侠、奥巴马等搞笑的模仿秀遍地都是。
美国的愚人节风俗
愚人节的习俗是18世纪初由英国传入到美国的。刚刚传到美国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胡编乱造假消息,并可以不负道德和法律责任。人们以最荒诞离奇、最吸引眼球的谎言为乐。后来这样的做法制造了不少麻烦和社会混乱,引起人们不满,逐渐受到管制。如今美国有无数魔术用品店出售整人恶搞玩具,也有数不胜数的网站教导人们作弄他人的恶作剧,愚人节逐渐往轻松欢乐的方向转变。
Montreal 加拿大蒙特利尔 无处不整蛊
Jay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毕业于McGill大学哲学系。毕业后,Jay在一家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为保时捷等顶尖国际品牌进行创意文案策划。生活中,Jay喜欢时尚、派对、滑雪和骑行,同时还是一个美式漫画的铁杆爱好者。Jay非常富有表演天赋,并且喜欢成为众人焦点,所以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热闹的节日。
Jay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愚人节晚上,和朋友们去party,然后喝到烂醉如泥,结果在酒吧里睡着了。“朋友们用水性笔在我脑门上写了一句脏话。后半夜的时候我睡醒了,迷迷糊糊地一个人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已经不是愚人节了!)我仍然没有发现,起床出门,吃早餐,购物,一直到了办公室才有人告诉我。我感到非常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Jay邻居家的两兄弟平时就非常淘气,几乎无恶不作。在他23岁那年的愚人节,他们做了一件让同一条街另外一位邻居目瞪口呆的事情:用卫生纸把他停在路边的福特汽车包裹得严严实实,像一具木乃伊。可怜的邻居出门后习惯性地按下了遥控器,当他听见声音从面前这具白色怪物里面传来时,简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
愚人节的时候,人们总会收到一些在MSN和邮件里的连接,Jay记得最恐怖的一次是在twitter上面,别人转发了一张图片,是四个穿着波点图案的小女孩的合影,标题为“数一数她们身上有几个波点?”转发的朋友有人坚持说是22个,有人坚持说是23个。正在他点开大图聚精会神地数到底有几个波点时,其中一个小女孩突然变成厉鬼张开血盆大口扑向Jay,当时他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随后我发现这是一张gif图片,10秒后女孩会自动变成厉鬼。我真的被吓到了,惊魂定下后,我果断地转发了,并评论说:我数了五遍都是23个。不信你数数。”
在办公室里,Jay曾经在同事电脑上面做过一个恶作剧,即把他的桌面截屏,并且把这张截屏设成他的桌面壁纸,再删掉全部桌面上的图标。他的同事回来后,发现自己电脑完全“死机”,点击桌面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反应,即使重新启动还是如此。他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非常绝望,因为他全部的工作资料都在桌面上。
在创意活跃的广告公司或者年轻人居多的公司,愚人节总是惊险重重,比如洗手间的香皂被刷上透明的指甲油,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再也无法产生泡沫,如果你听到某人一声惨叫,很有可能是他刚刚喝了加了辣椒粉的可乐。
加拿大的愚人节风俗
愚人节在加拿大并不像万圣节那么隆重,但正因为有时候大家会忘记今天是愚人节反而会中了朋友们的恶作剧。一旦一个人“上当受骗”了,就也出现了捉弄一下别人的心态,愚人节的气氛就如此漫延开来。不过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愚人节玩笑必须在中午12点前完成,过了中午12点还在搞恶作剧的,就会成为当日最大的“傻瓜”。过了钟点还开玩笑的人会立刻碰钉子,自找没趣儿。加拿大有一首小诗是这样描述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儿的大笨蛋。
编辑 简安妮
法国巴黎 人节的发源地
Jeronimo的朋友都喜欢叫他尼莫——《海底总动员》里小丑鱼的名字。尼莫出生在法国南部小镇利摩日,一个始建于公元前12世纪的古老城市,以珐琅、瓷器闻名,被称为法国的“景德镇”。随后,尼莫随父母去莱帕昂赫(Les Portes en Re)上学,整个城市都是白色的小屋和繁花盛开的小巷,坐落于一个美丽的岛屿上面。尼莫在巴黎读的大学,所修专业为建筑学,并取得了研究生学位,目前在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愚人节(Fool's Day)的传统起源于法国,法语里愚人节名为“Poisson d'avril”,意为“4月之鱼”,所以很多愚人节贺卡上会有鱼的形象与元素。有的蛋糕店还会有小鱼形状的蛋糕与甜点,中间会填充各种馅料。
尼莫说,在法国,见面时会拥抱彼此,并会友好地拍一拍对方的背,这时会顺势贴上去一张纸做的鱼,在办公室会用便笺纸,“我们会在纸上画出有趣的鱼的图案,并沿着线的边缘剪成鱼的形状,有时候也会写上对方的绰号或者恶作剧的话,再用透明胶贴好备用。教室里有些淘气的同学会在课桌里制作很多‘弹药’”。
法国人也喜欢玩“Flash mob”(快闪)。在愚人节这天,快闪组织成员们会约定在地铁站、广场、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先伪装好混入人群,再在约定时间统一开始歌舞。快闪往往声势浩大,极为欢乐,当你看到人流中看起来正常的行人突然唱起歌来,然后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最后形成一场盛大的表演时,你的嘴巴一定惊讶得合不上。
除了同学、同事会策划骗局,有时候非常大的公司也会恶搞一番,愚弄所有人。法国规模非常大的SNCF交通公司,曾在某一年愚人节宣布了将要开通一条从巴黎到纽约的隧道,他们印制了很多广告,并在电视、电台上发表声明:“7小时,巴黎到纽约。”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直到他们宣布这是一个愚人节玩笑。
法国的愚人节风俗
1564年,法国率先改革了历法制度,使用了纪年法格里历,就是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新年。历法改革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仍旧固执地在4月1日送礼品庆祝新年。改革派对守旧派的做法大加嘲弄,并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品、参加假招待会,并称他们为“4月傻瓜”和“上钩的鱼”,这就是主流历史记载上愚人节的由来。有的时候,也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起来,并组织家庭聚会;在聚会上也会做“假菜”,如把沙拉的叶子掀起来,会发现里面用蟹肉伪装的烧鸡等等。
Boston
美国波士顿 全民“愚”乐
美国的文化以自由、开放、多元著称,在这片有活力的土地上,愚人节总是伴随着疯狂的故事:电台播送假新闻,各大网站推出愚人节策划,名人也难逃被恶搞,连谷歌都会恶搞下搜索框,不管搜索什么关键词都会沉入水底,打开Google Map地图却全部变成8-bit像素画。
关于美国的年轻人如何度过愚人节,我们采访了David。中美混血的David看起来既有美国街头男孩的风格,又能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是大家眼里的中国通。
David来自波士顿,爷爷是香港人,爸爸在十七岁时随爷爷来到美国,David在波士顿出生、长大。在大学里,David的专业为中国研究,也曾多次来中国做交换生。
David说,上中学的时候,一次愚人节,班上的同学在一个魔术用品店买了一包“Itch powder”(痒痒粉),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并把它洒在了老师的粉笔上。当不知情的老师开始写字的时候,一直在抓自己的手心和手臂,他们就在课桌下偷偷地笑。直到老师实在忍受不了,说了一句“我的手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时,恶作剧的同学就集体跳起来说:“Happy Fool's Day!!”
小时候还有一种特别特别酸的糖叫做“Warheads”,绿色的包装,酸到几乎要把舌头烧穿。在愚人节的时候David一般很低调,但他会不经意地把warheads送给朋友,看他们漫不经心地丢进嘴里,然后酸得五官扭曲在一起流出眼泪。
如果他度过了一个平淡的愚人节,就会不停地刷Youtube,看看别人被恶搞的视频。平时网络上恶作剧的网站与链接非常多,在愚人节期间就会非常活跃,遍地是雷区,有些伪装得非常好,一不小心就会上当。David曾在Facebook点开了一个据说超级准的心理测试,按照指示他依次填入了最喜欢的颜色、最爱的季节、最喜欢的事物和暗恋的人。过了一会儿收到了Facebook “like”的评论,还有人留言说“wow!”,正在疑惑中,他看见了让自己心脏吓得足足停跳了两拍的东西:刚才做的心理测试自动在Facebook发布了一条状态:“我暗恋的人是Candy。”David说:“当时我真是耳朵热得发烫,手完全冰凉。”
在旧金山,每年会有盛大的4月1日愚人节游行,又叫“St. Stupid's Day Parade”,这是美国愚人节文化中的一道风景。游行上能看到衣着华丽、脸色涂满油彩的小丑们杂耍表演,很多奇装异服的人们加入其中。沿途也有小贩兜售彩色的假发、夸张的彩色大墨镜、假鼻子和假胡须、皮肤涂鸦蜡笔,方便人们随时加入狂欢队伍。从JUSTIN HERMANN 广场开始,一直行进至金融区。人们都非常疯狂,竞赛似的比谁看起来更像个傻瓜。这场盛大的变装游行也是展现创意和奇思妙想的舞台,模仿梦露、蜘蛛侠、奥巴马等搞笑的模仿秀遍地都是。
美国的愚人节风俗
愚人节的习俗是18世纪初由英国传入到美国的。刚刚传到美国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胡编乱造假消息,并可以不负道德和法律责任。人们以最荒诞离奇、最吸引眼球的谎言为乐。后来这样的做法制造了不少麻烦和社会混乱,引起人们不满,逐渐受到管制。如今美国有无数魔术用品店出售整人恶搞玩具,也有数不胜数的网站教导人们作弄他人的恶作剧,愚人节逐渐往轻松欢乐的方向转变。
Montreal 加拿大蒙特利尔 无处不整蛊
Jay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毕业于McGill大学哲学系。毕业后,Jay在一家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为保时捷等顶尖国际品牌进行创意文案策划。生活中,Jay喜欢时尚、派对、滑雪和骑行,同时还是一个美式漫画的铁杆爱好者。Jay非常富有表演天赋,并且喜欢成为众人焦点,所以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热闹的节日。
Jay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愚人节晚上,和朋友们去party,然后喝到烂醉如泥,结果在酒吧里睡着了。“朋友们用水性笔在我脑门上写了一句脏话。后半夜的时候我睡醒了,迷迷糊糊地一个人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已经不是愚人节了!)我仍然没有发现,起床出门,吃早餐,购物,一直到了办公室才有人告诉我。我感到非常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Jay邻居家的两兄弟平时就非常淘气,几乎无恶不作。在他23岁那年的愚人节,他们做了一件让同一条街另外一位邻居目瞪口呆的事情:用卫生纸把他停在路边的福特汽车包裹得严严实实,像一具木乃伊。可怜的邻居出门后习惯性地按下了遥控器,当他听见声音从面前这具白色怪物里面传来时,简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
愚人节的时候,人们总会收到一些在MSN和邮件里的连接,Jay记得最恐怖的一次是在twitter上面,别人转发了一张图片,是四个穿着波点图案的小女孩的合影,标题为“数一数她们身上有几个波点?”转发的朋友有人坚持说是22个,有人坚持说是23个。正在他点开大图聚精会神地数到底有几个波点时,其中一个小女孩突然变成厉鬼张开血盆大口扑向Jay,当时他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随后我发现这是一张gif图片,10秒后女孩会自动变成厉鬼。我真的被吓到了,惊魂定下后,我果断地转发了,并评论说:我数了五遍都是23个。不信你数数。”
在办公室里,Jay曾经在同事电脑上面做过一个恶作剧,即把他的桌面截屏,并且把这张截屏设成他的桌面壁纸,再删掉全部桌面上的图标。他的同事回来后,发现自己电脑完全“死机”,点击桌面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反应,即使重新启动还是如此。他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非常绝望,因为他全部的工作资料都在桌面上。
在创意活跃的广告公司或者年轻人居多的公司,愚人节总是惊险重重,比如洗手间的香皂被刷上透明的指甲油,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再也无法产生泡沫,如果你听到某人一声惨叫,很有可能是他刚刚喝了加了辣椒粉的可乐。
加拿大的愚人节风俗
愚人节在加拿大并不像万圣节那么隆重,但正因为有时候大家会忘记今天是愚人节反而会中了朋友们的恶作剧。一旦一个人“上当受骗”了,就也出现了捉弄一下别人的心态,愚人节的气氛就如此漫延开来。不过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愚人节玩笑必须在中午12点前完成,过了中午12点还在搞恶作剧的,就会成为当日最大的“傻瓜”。过了钟点还开玩笑的人会立刻碰钉子,自找没趣儿。加拿大有一首小诗是这样描述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儿的大笨蛋。
编辑 简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