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向一:鉴赏形象特点
【典例】(2020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解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凄惨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搔首徘徊,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解题技巧】
1.鉴赏人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2.鉴赏景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答案模板】诗中描摹了一个……形象,突出了其……的特征,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一个……道理,或给我们……的启迪。
考向二:描摹意境画面
【典例】(2020四川遂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的意思是: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注意抓住“荒烟”“古木”的特点来描写。答案: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解题技巧】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描写的主要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案模板】本诗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
考向三:分析主旨情感
【典例】(2020北京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 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_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1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为自然之景的出处,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之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2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末尾两句为本诗联想,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志,以表达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题技巧】
1.审视标题。通过审视诗歌标题,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 2.抓住诗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避免答题时语言苍白。
【答案模板】这首诗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
考向四:赏析表达技巧
【典例】(2020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首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解析】《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唤起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题技巧】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
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解答此类题时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③分析表述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模板】这首诗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中……(语句)就充分体现了這种特色,这样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典例】(2020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解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凄惨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搔首徘徊,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解题技巧】
1.鉴赏人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2.鉴赏景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答案模板】诗中描摹了一个……形象,突出了其……的特征,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一个……道理,或给我们……的启迪。
考向二:描摹意境画面
【典例】(2020四川遂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的意思是: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注意抓住“荒烟”“古木”的特点来描写。答案: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解题技巧】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描写的主要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案模板】本诗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
考向三:分析主旨情感
【典例】(2020北京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 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_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1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为自然之景的出处,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之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2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末尾两句为本诗联想,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志,以表达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题技巧】
1.审视标题。通过审视诗歌标题,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 2.抓住诗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避免答题时语言苍白。
【答案模板】这首诗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
考向四:赏析表达技巧
【典例】(2020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首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解析】《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唤起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题技巧】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
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解答此类题时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③分析表述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模板】这首诗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中……(语句)就充分体现了這种特色,这样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