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雨村不是贾府中的一员,却和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身上折射着贾府的兴衰,也反映着世道人心,是世俗社会的晴雨表。
有志青年
小说开篇就有他的介绍:
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红楼梦》善用谐音人所共知。这个人的名字耐人寻味。贾化,假话,虚伪。时飞,既喻寻找时机飞黄腾达,又谐音“是非”,无问是非。贾雨村,假语存,与“真事隐”相对。这个人名、字、号里处处透着虚伪,足见作者的鄙薄。
他的人生起起落落。穷困并不潦倒,寄居于破庙中,卖字作文为生,自比匣中玉、奁中钗,也算有志青年。得到资助,果然高中进士,才干优长,升任知府。学而优且能仕,也算社会没有埋没人才。然而“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才被革职。后因机缘凑巧任林黛玉的老师得以攀上贾家这棵大树,一直做到京城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后犯了婪索的罪,即凭借权势索贿,被削职为民。他的前半生无可厚非,后半生则令人不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倡导的处世法则,为许多读书人所推崇。他在不得志的时候是独善其身,甚至在开始得志的时候也能做到,可是失官再复官后天下只有自己,直至在贾家失势时落井下石,典型的小人做派。
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化课》里对君子和小人有这样的见解:君子和小人的划分,并不一定出现在不同人群之间。同一群人,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君子小人成分的较量。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潜伏着不少君子和小人的暗斗。可见,小人并非天生就是小人,而是在后天的经历中,小人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关键选择
人生是选择的结果,一个人长成什么样也是无数次选择的结果。而关键时期的关键选择在一生中具有决定作用。贾雨村的关键时期关键选择在于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他投靠贾政补授应天府后受理的第一个案件就是审理甄英莲(即香菱)被拐案。这里牵涉到他的两个恩人甄士隐和贾政。
甄士隐在贾雨村落魄之时资助他五十两白银两件冬衣上京赴考。如果没有这五十两白银,贾雨村纵使才华横溢也只能困守破庙终老他乡。甄士隐与贾雨村非亲非故,慨然主动赠银,实是义薄云天。君不见范进向岳父借钱考试被胡屠户骂个狗血喷头。可以说甄士隐是贾雨村的贵人,改变了他的命运。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然,也不能说他知恩不报。他在升任知府后偶见当日看他两眼的甄家丫头娇杏,娶做二房,对甄家娘子也给钱给物,还说寻访英莲下落。可是当他真的知道英莲下落,不但不救恩人之女英莲于水火,还将英莲判给了呆霸王薛蟠,将英莲这个可怜的孩子从一个火坑送进另一个火坑。即使不是出于对恩人的回报,按照法理判决,也应当将英莲送回母亲身边。整个案情并不复杂,拐子拐了英莲,养到十一二岁,先卖与冯渊,后卖与薛蟠,薛蟠带人打死冯渊抢走英莲。严惩夺命凶手,解救被拐之女,似乎天经地义。
贾雨村一开始也好像决定这样干。首先,勃然大怒:
“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
准备发签捉拿凶犯族人拷问,再动海捕文书。可是门子使一个眼色便打消了他这个想法。在聽了门子讲了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凶手薛蟠的背后靠山时他感叹一番后,话锋一转:
“且不要议论他,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对于救自己于穷困之中的恩人之女的悲惨遭遇只站在旁观者的位置评头论足,说是“孽障遭遇”“梦幻情缘”,归之于命运无常,并不关心。反倒对官司判断密切关注。因为士隐只是过去式,已无关痛痒;贾政属于未来式,关乎锦绣前程。门子笑他——
“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翻成个没主意的人了?”
他真的没主意吗?非也,他只是想得到一个万全之策,既维护自己公正无私的假象又套取门子的建议,因为他从门子的话里知道门子精于吏道。可当门子建议他顺水推舟假公济私,他却假惺惺地说: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
冠冕堂皇的背后,是进一步试探门子,这是雨村的狡黠之处。先义正词严表明自己的立场,再看对方的反应。果然,在门子一再的劝说下,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
“依你怎么样?”
这半日耐人寻味。是在情与理之间的踌躇不决,还是于旧恩与新宠的反复权衡;是在判断门子话里的真意,还是思考如何不留痕迹地处理。兼而有之,而后者的权重更多。前车之鉴,贾雨村已经变得小心翼翼。既要沽名钓誉,又要讨好贾家。在门子给出了一个详细方案后,雨村笑道:
“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
其实,门子的建议滴水不漏,为何还要说不妥呢?口非心是,不表露自己的真心,足见其人之奸猾。
他在徇情枉法之后,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仅回报了提携自己的贾政,还攀上了王子腾这棵更大的树。
一去不回
经过这个岔路口,在媚上的道路上疾驰而去,永不回头。还不忘除掉曾经帮自己出主意的门子,怕他透露自己的底细。因为小人是不讲情义的。所以,当贾家失势后,他生怕受连累,不但不帮忙,还利用职务之便狠踢一脚,导致贾府查抄。小人的字典里只有未来利益,没有过去情义。即使是恩人,威胁到未来,也是不择手段。因为他又要攀上新的大树。小说结尾,高鹗为了首尾呼应,安排了他丢官的结局,符合人们的期望。实际上,这样的小人是不容易倒台的,他反应灵敏,变化迅速,早已在风雨来临时躲在另一棵树下。
可是贾雨村在开始当官时不是这样的,文中并没有写他如何判案。只写他丢官的缘由,“贪酷之弊”“恃才侮上”。“贪酷”指喜欢用酷刑,对下不体恤,“侮上”指对上不尊重,其实是不懂官场潜规则。门子说护官符,实际上就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从下到上,密密麻麻。他以为凭着才学就可以随心所欲,实则寸步难行,不到一年就被革职。这次丢官的教训一定使他痛定思痛,全面检查自己,在后来的生涯中不再重犯。因为他当官的目的不是儒家的兼济天下,而是为了一己之利。孔子说得好: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就是君子以公共利益为念,小人以私自利益为念。当小人整天以私利为念,所作所为便不言而喻。特别是有才学的小人,其杀伤力更大。
也许有人认为贾雨村是被社会逼的。然而,叶嘉莹先生在谈论陶渊明时说,当这个世界满是蛆虫时,有的人也变成蛆虫,有的人无力改变现状却长出翅膀一个人飞。飞的人多了,龌龊不是也能少一点吗?
悦读心分享:
亲爱的同学,你觉得贾雨村这样的小人和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何区别呢?欢迎来稿谈谈你的看法。
有志青年
小说开篇就有他的介绍:
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红楼梦》善用谐音人所共知。这个人的名字耐人寻味。贾化,假话,虚伪。时飞,既喻寻找时机飞黄腾达,又谐音“是非”,无问是非。贾雨村,假语存,与“真事隐”相对。这个人名、字、号里处处透着虚伪,足见作者的鄙薄。
他的人生起起落落。穷困并不潦倒,寄居于破庙中,卖字作文为生,自比匣中玉、奁中钗,也算有志青年。得到资助,果然高中进士,才干优长,升任知府。学而优且能仕,也算社会没有埋没人才。然而“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才被革职。后因机缘凑巧任林黛玉的老师得以攀上贾家这棵大树,一直做到京城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后犯了婪索的罪,即凭借权势索贿,被削职为民。他的前半生无可厚非,后半生则令人不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倡导的处世法则,为许多读书人所推崇。他在不得志的时候是独善其身,甚至在开始得志的时候也能做到,可是失官再复官后天下只有自己,直至在贾家失势时落井下石,典型的小人做派。
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化课》里对君子和小人有这样的见解:君子和小人的划分,并不一定出现在不同人群之间。同一群人,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君子小人成分的较量。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潜伏着不少君子和小人的暗斗。可见,小人并非天生就是小人,而是在后天的经历中,小人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关键选择
人生是选择的结果,一个人长成什么样也是无数次选择的结果。而关键时期的关键选择在一生中具有决定作用。贾雨村的关键时期关键选择在于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他投靠贾政补授应天府后受理的第一个案件就是审理甄英莲(即香菱)被拐案。这里牵涉到他的两个恩人甄士隐和贾政。
甄士隐在贾雨村落魄之时资助他五十两白银两件冬衣上京赴考。如果没有这五十两白银,贾雨村纵使才华横溢也只能困守破庙终老他乡。甄士隐与贾雨村非亲非故,慨然主动赠银,实是义薄云天。君不见范进向岳父借钱考试被胡屠户骂个狗血喷头。可以说甄士隐是贾雨村的贵人,改变了他的命运。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然,也不能说他知恩不报。他在升任知府后偶见当日看他两眼的甄家丫头娇杏,娶做二房,对甄家娘子也给钱给物,还说寻访英莲下落。可是当他真的知道英莲下落,不但不救恩人之女英莲于水火,还将英莲判给了呆霸王薛蟠,将英莲这个可怜的孩子从一个火坑送进另一个火坑。即使不是出于对恩人的回报,按照法理判决,也应当将英莲送回母亲身边。整个案情并不复杂,拐子拐了英莲,养到十一二岁,先卖与冯渊,后卖与薛蟠,薛蟠带人打死冯渊抢走英莲。严惩夺命凶手,解救被拐之女,似乎天经地义。
贾雨村一开始也好像决定这样干。首先,勃然大怒:
“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
准备发签捉拿凶犯族人拷问,再动海捕文书。可是门子使一个眼色便打消了他这个想法。在聽了门子讲了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凶手薛蟠的背后靠山时他感叹一番后,话锋一转:
“且不要议论他,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对于救自己于穷困之中的恩人之女的悲惨遭遇只站在旁观者的位置评头论足,说是“孽障遭遇”“梦幻情缘”,归之于命运无常,并不关心。反倒对官司判断密切关注。因为士隐只是过去式,已无关痛痒;贾政属于未来式,关乎锦绣前程。门子笑他——
“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翻成个没主意的人了?”
他真的没主意吗?非也,他只是想得到一个万全之策,既维护自己公正无私的假象又套取门子的建议,因为他从门子的话里知道门子精于吏道。可当门子建议他顺水推舟假公济私,他却假惺惺地说: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
冠冕堂皇的背后,是进一步试探门子,这是雨村的狡黠之处。先义正词严表明自己的立场,再看对方的反应。果然,在门子一再的劝说下,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
“依你怎么样?”
这半日耐人寻味。是在情与理之间的踌躇不决,还是于旧恩与新宠的反复权衡;是在判断门子话里的真意,还是思考如何不留痕迹地处理。兼而有之,而后者的权重更多。前车之鉴,贾雨村已经变得小心翼翼。既要沽名钓誉,又要讨好贾家。在门子给出了一个详细方案后,雨村笑道:
“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
其实,门子的建议滴水不漏,为何还要说不妥呢?口非心是,不表露自己的真心,足见其人之奸猾。
他在徇情枉法之后,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仅回报了提携自己的贾政,还攀上了王子腾这棵更大的树。
一去不回
经过这个岔路口,在媚上的道路上疾驰而去,永不回头。还不忘除掉曾经帮自己出主意的门子,怕他透露自己的底细。因为小人是不讲情义的。所以,当贾家失势后,他生怕受连累,不但不帮忙,还利用职务之便狠踢一脚,导致贾府查抄。小人的字典里只有未来利益,没有过去情义。即使是恩人,威胁到未来,也是不择手段。因为他又要攀上新的大树。小说结尾,高鹗为了首尾呼应,安排了他丢官的结局,符合人们的期望。实际上,这样的小人是不容易倒台的,他反应灵敏,变化迅速,早已在风雨来临时躲在另一棵树下。
可是贾雨村在开始当官时不是这样的,文中并没有写他如何判案。只写他丢官的缘由,“贪酷之弊”“恃才侮上”。“贪酷”指喜欢用酷刑,对下不体恤,“侮上”指对上不尊重,其实是不懂官场潜规则。门子说护官符,实际上就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从下到上,密密麻麻。他以为凭着才学就可以随心所欲,实则寸步难行,不到一年就被革职。这次丢官的教训一定使他痛定思痛,全面检查自己,在后来的生涯中不再重犯。因为他当官的目的不是儒家的兼济天下,而是为了一己之利。孔子说得好: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就是君子以公共利益为念,小人以私自利益为念。当小人整天以私利为念,所作所为便不言而喻。特别是有才学的小人,其杀伤力更大。
也许有人认为贾雨村是被社会逼的。然而,叶嘉莹先生在谈论陶渊明时说,当这个世界满是蛆虫时,有的人也变成蛆虫,有的人无力改变现状却长出翅膀一个人飞。飞的人多了,龌龊不是也能少一点吗?
悦读心分享:
亲爱的同学,你觉得贾雨村这样的小人和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何区别呢?欢迎来稿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