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手记:探访动物旅行者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博物学家埃诺斯·米尔斯在美国洛基山区生活了数十年,熟悉当地的山林草木、飞鸟走兽。不仅如此,他还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笔调,把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种种亲身经历写成了文字,展现出关于自然的诸多细节。
  本文中,作者深入荒野,探访和调查多种动物的旅行习性,从大灰熊的觅食之旅,到大角羊的欢乐漫游;从河狸夏季的漫漫长途,到豪猪在火灾后的被迫迁徙,一一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當时我突破一道密集的针枞树,进入一片边缘参差不齐的草甸,就猛然看见一头大灰熊懒洋洋地坐在这片开阔地的对面,背靠一棵孤零零的树。
  它的动作、习性、破耳朵,还有灰色中略带褐色的皮毛外衣,无不暗示着它就是那头年迈的大灰熊,它的家园就位于我的小木屋附近的群山中,仅在一周之前,我还在距离小木屋约800米的地方见过它呢!

  在过去的好几年里,它都一直生活在我附近的区域,大灰熊既是一个地区的永久居民,也是天生的漫游者,每一年它都要外出做一些短途旅行,却很少从自己的领地上走出160多公里。为了查明它究竟在格雷峰地区干什么,我上前追踪它,但由于地面上没有积雪,干硬的地面很难留下它的足迹,因此要尾随这个活跃的家伙真的有些难度。
  两天以后,在距离营地几公里之外的草甸上,正当我观察几只大角羊羊羔嬉戏时,那头大灰熊突然又出现了,一看见羊羔,它就立即像狗一样坐下来观看。但过了一分钟,它又站起来,嗅了嗅空气,转而向山坡上走去。
  来到格雷峰地区的第五天,我再次看见了那头大灰熊,它的足迹一路朝北方行进,好像要离开这片地区。地面上依然没有积雪,追踪异常艰难,半个小时之后,我只得放弃追踪,返身回家。
  熊为获取美食而远行大角羊群的轻松之旅
  每年秋天,生活在大陆分水岭附近的熊都要拜访冰原(覆盖在陆地上的大面积冰雪)和往年的积雪形成的雪堆,因为其中积累着蚱蜢和其他昆虫的尸体,可让其大饱口福。这些昆虫在飞行中掉落到冰上,而后被风吹到山坡底部,渐渐积累,最终被大群大群地冻结起来,成为熊所寻觅的美食。

  多年以前,许多或远或近的大灰熊总是赶来,寻找这些冻结的昆虫。其中有一头大灰熊时常远游100公里,来拜访这些冰原。从它留在积雪中的足迹来看,它大快朵颐了一番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园。
  据我了解,大灰熊每年都要做很多次旅行,它们一年一度在秋天前往大陆分水岭的冰原,已成为熊类动物最具规律性的旅行。不仅如此,为了寻觅鱼类、浆果或其他季节性食物,它们也会踏上漫长的旅途。
  其实,熊并不是唯一喜欢旅行的动物,生活在我家附近的巴特尔山上的一群大角羊,越过高高的群山旅行了多天,于是我前去追踪它们,探究它们的漫游活动。第一天,它们来到了林木线之上,我忙碌了好几个小时,试图让自己始终能看见它们,而又不惊吓它们。   第二天,这群大角羊越过一道幽深的峡谷,攀登大陆分水岭。在这趟旅行中,它们穿越了另外3群大角羊的领地。当它们来到最后一群羊的领地上,那些羊和这些来访的羊相互对视、嗅闻、嬉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处于自己领地上的羊静静地伫立着,观看这群旅行者继续前行。
  这群羊一路前行,最终来到了距离其家园32公里的高原上,然后绕着圈子返回。它们从高山上下来,拜访了一处可以舔食岩盐的盐渍地,在这里,它们又跟另一群羊混合在一起嬉戏,而那群羊也跟它们一样远离家园,出来漫游。
  离开盐渍地,它们跑上一道高高的山岭,进入生活在大陆分水岭东边的大角羊的领地,当地的羊群则从悬崖上匆匆下来迎接它们。紧接着,双方开始进行一場生动的较量:两支队伍中,各有一只公羊徐徐离开同伴,走出一段距离后猛然转身,朝着对手疾奔而去,用头角猛烈地撞击对方。它们就这样重复地撞击了好几次,最后,一只公羊被强劲的对手狠狠地撞到了一边。

  在一个下雪的10月,在我离家超过64公里之处,我发现一头黑熊的足迹出现在小径上。我顺着这些足迹,越过两道山岭,来到一个岩石嶙峋的地区——这里距离我的小木屋大约3.2公里。后来,当我再次发现它的足迹,我就明白了其冬眠巢穴就在那块岩石遍布的区域之内。由于我回溯它走过的漫漫长途只是其归途的一部分,因此我不知道它究竟离家走出了多远。
  在群山中漫游的时候,我多次看见熊、山狮和花白旱獭等动物的足迹,它们都远离了自己的家园。这些动物旅行的目的,并不是去探访生活在别处的同类,它们似乎是为了取乐才去旅行,通常,在它们食物充足且无所事事的时候,它们就会到处漫游。

  动物的旅行是一种探索周边地区的手段,这样它们就可以认识外部世界,常常大有裨益。万一自己的家园发生森林大火、干旱或者其他灾难,它们不得不离开故土,这时候就可以前往自己曾经探索过的其他区域,重新开始生活。
  10月,一场森林大火迫使一只豪猪开始旅行。当熊熊烈火席卷而来时,它躲进深深的巢穴中才逃过了一劫。大火熄灭后,它就逃出了巢穴,笨重地越过已经烧得发黑的家园,前往远处的绿色森林。它在森林里停下来,饱餐了一顿树皮,继续闲荡着下山。
  我在攀登上去察看那个区域被焚毁的情况时,正巧看到了那只豪猪从上而下的足迹。我沿着它的足迹追溯,最终一路到达了它曾经躲藏过的巢穴。在我下山的过程中,我又追踪到它的足迹,那些足迹是几天前留下的,清晰可辨。在山脚下,那只豪猪越过一道峡谷,继而攀登对面的陡坡。然后,它就在一道山岭上偏离了道路,行进了五六公里。

  在山岭上,豪猪遇到了一只臭鼬。臭鼬和豪猪这两个家伙向来都是独霸道路通行权的主儿,其他动物如果和它们在路上相遇,通常会对其退避三舍,默许它们拥有优先通行权。而当这两个家伙狭路相逢时,它们互不相让,朝着对方径直走去,擦肩之际,它们一刻也没停留,但它们距离太近,以至于几乎踩到了对方的脚。在前面更远处,一头黑熊停下来静静地观看豪猪经过,然后转身拐进树林深处。
  那只肥胖的豪猪不断前行,我在距离火灾现场至少16公里之外才赶上它。此时它依然在笨重而缓慢地行进,但它坚定不移,仿佛胸有成竹,毫不含糊地走向自己脑海中的一个明确的地方。
其他文献
墨脱的热带雨林,直到19世纪末才被探险家发现。  在中国的热带地区中,墨脱堪称“另类”,它位于北纬29度,比北回归线高6度,和热带区域相去甚远。但是,雅鲁藏布江峡谷的特殊地形,使得墨脱成为了地球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自然景观——从峡谷底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涵盖了从热带雨林一直到冰雪区域的不同植物带,是我国唯一具有完整植被垂直带的地区。  险峻的山路,随时能夺人性命
一边骂“老娘跟你拼了” 一边吃光长江里的鱼  武汉人豁达、直爽。他们骂起人来粗鲁下流,尖酸刻薄,最恨人磨磨唧唧的“弯弯绕”,但是对待兄弟朋友却肯两肋插刀。  在武汉人的天性中有一种乐观知命的态度,使得他们总是能从容地面对洪水的威胁,他们都是好吃佬,长江里的鱼都被他们吃了……  一提到武汉人,外地人的印象往往是:市民气重、说话凶狠、脾气坏、喜欢骂人、好勇斗狠等等。其实,这些形容也不算错,但却只谈到了
中国人对陶瓷的爱重,是骨子里的。某种程度上,从远古时代陶器发明的那一刻起,岁月的洪流淌过了几千年,陶瓷便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行走了相等的时间长度。  唐朝诗人陆龟蒙有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唐朝南方越窑的青瓷,用青翠欲滴的千峰秀色,来贴切地描绘那神秘的釉色。但众所周知,极尽奢靡的盛唐,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大多追求的,仍旧是富丽堂皇的金银器。到了北宋,民间商业发展,斗茶之
锡,有“绿色金属”美誉。一块沉重、冰冷的锡金属,在锡匠的手上出神入化,被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器具。这些器具承载着江南一带的习俗和文化,同时被注入了祝福、向往、健康、绿色、时尚、美等元素,从而有了生命,有了温度。  永康锡雕的技艺传承千年,到建国初期,永康锡匠超过1400人。在最后一批行走江湖的锡匠中,应远志脱颖而出,成为率先融入现代生活并自主创作的手艺大师。  千年前,五代十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纷争
长信宫灯虽因墓壁坍塌而导致部件脱落,但整体并无大碍,这是因为该器物采用了鎏金工艺——这项技术不仅可使器物表面金碧辉煌,还可保护其不受损伤。  长信宫灯堪称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佼佼者,其造型设计十分精巧,为一名双手执灯跽(jì)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最初发现长信宫灯的,并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一队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处一座孤山上执行施工任务的工程兵。1968年5月底,这队工程兵如同往常
婆缪峰是四姑娘山群峰中最陡峭、昂扬的山峰之一,其整座山体是壮观而令人畏惧的尖锥形状,十分醒目。左页图为长坪沟地区,图中左侧山峰为婆缪峰,右侧山峰为幺妹峰;右页图为作者等人在攀登婆缪峰的途中。  作为一名狂热的户外爱好者,攀登对我而言,是生活的另外一种真相,也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所在。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我抛开一切工作和烦恼,走在攀登的路上。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圈养在城市里的白日梦想家。  这
举世闻名的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为期4天。  本文作者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与队友并肩前行,尽管桥降时被卡在半空中,但最终化险为夷;尽管心有落水阴影,但仍在浪大水急的乌江中漂流;尽管在骑行中筋疲力尽、弹尽粮绝,濒临奔溃边缘,但仍坚持到底……  从2003年至今,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已经连续举办14届,在国内众多户外赛中知名度颇高,具有极重的分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户外运动A级赛事
走西口这一历史移民大潮,穿越了数百年的光阴,成为文明的印记。朝廷对蒙古地区的态度从封禁到开放,让许多人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于是,那么多怀揣梦想的山西人、陕西人和河北人,一生都颠簸在漫漫西去的淘金路上,其间的辛劳和酸楚,被寄托在一路孤独吟唱中的复杂感情,造就了一种悲切的西口民歌,传唱不衰……  从踏出走西口的第一步开始,就注定了一段艰辛而坎坷的征程。  在那个交通基本靠步行的年代,作为走西口主力军的
春日,在仙女山飞扬的,不仅有色彩缤纷的花瓣,还有斑斓的风筝,它们乘着和煦的微风直上云天,尽情飞翔。  仙女山素有“山城夏宫”之美名,是避暑胜地。除了感受清凉的气息,人们还可以在盛大的露营音乐节中,恣意挥洒激情。  在秋高气爽的时节,仙女山又成了运动天堂,无论是登高、跑马,还是骑行,在山水胜景中舒展身体,收获健康,都令人极其快乐。  一场冬雪过后,仙女山10万亩草原完全被皑皑白雪覆盖。有了白雪,草场
在板坯,人们喝酒、跳舞、弹琴、唱歌、抽大麻,追逐荒野生物,即使赤身裸体也无人表示诧异。这种乌托邦式的生活似迷药一般,吸引着不少人放弃城市生活,来到这里享受自由。  这是一座在地图上找不到准确地址的“城市”,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里环境恶劣、物质匮乏,是“世界末日时的样子”,来这里的人,有的因为贫困,有的为了逃避,也有的因为对社会现状不满……  不过,对于200名常住居民和2500多名“移动”居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