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学校对学生在知识、素质以及情感等方面都给予了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正是响应了这一教育方针,因为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审美教育从根本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美、体会美,进而将其转化成自身创作的源泉和灵感,这也是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存在意义。
一、审美教育视角下的《林黛玉进贾府》
1.含蓄的语言美
文學名著的魅力重点体现在其文字和语言上,所以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语言品析开始,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语言中透露出的含义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吃透和把握名著的脉络。《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对于推动我国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在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肯定会重点赏析《红楼梦》的片段。《红楼梦》的语言十分独特,虽然有的语句和词语与现代白话类似,但是其表达出来的含义却是不同的。另外,《红楼梦》偏向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来体现名著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描写人物的形象外貌以及周围环境,颠覆了传统的旁白式描写,这也正体现了《红楼梦》语言的含蓄美,给读者留下了可以遐想的空间,从而深入去体会名著美的意境。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红楼梦》最为经典的片段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教材将这个片段作为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重点讲解内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就进行了夸张的语言赞美,在对林黛玉的外貌赞美中,王熙凤运用了“标致”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夸赞一个人长得美,通常都是说“你长得真漂亮”“你好美”,但是很少有人用“标致”一词。“标致”不仅可以指人长得美,还可以指人物气质美,这是对林黛玉最好的评判,同时也符合林黛玉的实际身份。另外,在王熙凤一系列夸张的语言中也可以体现出王熙凤的个性和说话特征,同时也侧面衬托出林黛玉的美是夸张的美。所以说,文学名著的语言能体现出作者的功底和水平,教师在阅读赏析中应该重点去引导学生如何体会文学语言的含蓄美。
2.独特的人物美
文学名著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鲜明的,所以尽管名著包含的人物众多,但是读者还是能够深刻地记住里面的每个人物,这就是文学名著体现出来的人物美。《红楼梦》所描写的人物都是美的,不管是外貌还是性格,但是《红楼梦》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对于人物病态美的呈现,如林黛玉的自卑自怜和贾宝玉的痴与傻。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对林黛玉的人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塑造了一种娇弱且家世可怜的病美人形象,而这一人物特征在下文变得越来越鲜明,甚至是造成她凄凉结局的最大导火索。《红楼梦》中林黛玉病美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被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形容一个人,这就是文学名著所体现的独特人物美,通过鲜明的人物特征刻画让读者印象深刻。
另外,在赏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时,学生也能够深入地去了解其经历和生平。首先,她身世凄苦,只能寄人篱下,因此内心十分自卑和敏感,导致她一直闷闷不乐,且身体状况江河日下。其次,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受到了阻挠,成为了对她精神和肉体的最后一击,从而使她最后撒手人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病美人形象几乎吸引了所有读者的注意力,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想要去了解她形成这一性格的原因和背景。最后,对她报以同情和愤慨,同时林黛玉的死会加深读者对她病态美的追忆,让她的美一直存留心中。因此,在高中文学名著赏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个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倡导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大背景,这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3.丰富的文化美
文学名著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精神,而《红楼梦》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折射,散发着丰富的文化之美。《红楼梦》对贾府建筑、服饰以及饮食文化都有细致的刻画,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清朝大家族的生活背景,从而为传统文化和礼仪所深深折服。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一进贾府就被其气派和繁华所震撼,甚至还细心地去观察贾府姐妹和丫鬟平时的生活习惯,毕竟贾府的规矩森严,连漱口喝水都要保持优雅和礼仪,因此林黛玉为了避免出错一直在学习大家族的礼仪文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红楼梦》对于当时清朝的大家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文化描写细致,从老夫人、小姐到丫鬟都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之美,甚至还特地对丫鬟的服饰和打扮进行了描写,给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服饰美。因此,可以说文学名著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文化和精神的沉淀,只是文学名著通过语言的有机整合将这种文化美具体化,从而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文学背景下的文化底蕴。所以说,在高中必修课程中引入名著教学,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底蕴的审美意识。
二、审美教育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套独特的系统的美学理念,并且在对文学名著的赏析中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对于文学文本要吃透,对于其时代背景要通过资料检索来详细探究,这样才能够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地去研究美学的理念,从自然景观、大好山河中欣赏自然美,从电影、书画以及著作中欣赏艺术美,时时刻刻保持对美的敏感,这样才能够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发挥得更好。
同时,只有教师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学名著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而这些文学名著中往往流传着传统的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学生只要敏锐地抓住了这些审美资源,就能够享受到文学美的熏陶,从而形成卓越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也是高中语文引进文学名著赏析的最终目的。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认清自身在教学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所以说,要想激发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文学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中更加投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情感的认定和培养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生情感丰富和饱满的时期,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培养审美观的时候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通过文学名著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可以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文學素养基础,从而保障他们在后期的阅读学习中更加出色。
3.强化课外文学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里不可能真正地培养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课本上的教学资源也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或者学校图书馆来拓展文学阅读的课外空间。如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学著作,并且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应用在课外赏析中,让他们的知识面更加开阔,还可以通过定期上交阅读和赏析心得来深化学生对于文学的体会和见解。
学生的语文学习功底和文化底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熏陶促成。因此,良好的课外文学阅读习惯和定期的随笔习惯能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基本上只有一半的学生会主动去涉猎课外文学,有的认为在高中期间能够完整阅读一本名著的时间不多,而有的认为他们没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库,所以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还是不够丰富。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延伸课外文学阅读,为学生打造优异的阅读环境,从而有效地开展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4.创新审美教育方式
创造情境教学和创建问题教学是文学阅读审美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赏析《红楼梦》的经典片段时,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影视资源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毕竟文学经典在文字上还是趋于概念化,但是通过观赏经典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清楚地对当时的建筑、服饰以及大家族的传统礼仪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主题曲的氛围渲染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如在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黛玉之死”和“宝玉大婚”的片段时,学生就宛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大背景下主人公的悲凉、痴怨和无奈,从而产生一种对人物的同情和感慨。这种情景教学能够进一步直观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美。
创建问题型教学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阅读,从而自主地在阅读或者时代背景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为何一开始受人欢迎,后来又为何受人唾弃,什么原因导致了她凄惨的一生?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肯定会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同时还会深入探究人性的优劣,这同样也给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完善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所以说,文学名著阅读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创造情境教学和创建问题教学往往都需要通过视听教学来实现,通俗而言就是一般要借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如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者音频。这种视听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和思绪轻易地带入到文学名著所描写的场景中,让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大背景下社会的悲哀和人物的凄凉。视听教学目前广泛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已经拍制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些教学素材,从而达到更深层次品味文学著作魅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中文学名著阅读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审美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完善自身的审美教学理念,创新文学阅读的审美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美。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318025)
一、审美教育视角下的《林黛玉进贾府》
1.含蓄的语言美
文學名著的魅力重点体现在其文字和语言上,所以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语言品析开始,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语言中透露出的含义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吃透和把握名著的脉络。《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对于推动我国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在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肯定会重点赏析《红楼梦》的片段。《红楼梦》的语言十分独特,虽然有的语句和词语与现代白话类似,但是其表达出来的含义却是不同的。另外,《红楼梦》偏向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来体现名著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描写人物的形象外貌以及周围环境,颠覆了传统的旁白式描写,这也正体现了《红楼梦》语言的含蓄美,给读者留下了可以遐想的空间,从而深入去体会名著美的意境。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红楼梦》最为经典的片段之一,因此,高中语文教材将这个片段作为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重点讲解内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就进行了夸张的语言赞美,在对林黛玉的外貌赞美中,王熙凤运用了“标致”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夸赞一个人长得美,通常都是说“你长得真漂亮”“你好美”,但是很少有人用“标致”一词。“标致”不仅可以指人长得美,还可以指人物气质美,这是对林黛玉最好的评判,同时也符合林黛玉的实际身份。另外,在王熙凤一系列夸张的语言中也可以体现出王熙凤的个性和说话特征,同时也侧面衬托出林黛玉的美是夸张的美。所以说,文学名著的语言能体现出作者的功底和水平,教师在阅读赏析中应该重点去引导学生如何体会文学语言的含蓄美。
2.独特的人物美
文学名著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鲜明的,所以尽管名著包含的人物众多,但是读者还是能够深刻地记住里面的每个人物,这就是文学名著体现出来的人物美。《红楼梦》所描写的人物都是美的,不管是外貌还是性格,但是《红楼梦》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对于人物病态美的呈现,如林黛玉的自卑自怜和贾宝玉的痴与傻。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对林黛玉的人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塑造了一种娇弱且家世可怜的病美人形象,而这一人物特征在下文变得越来越鲜明,甚至是造成她凄凉结局的最大导火索。《红楼梦》中林黛玉病美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被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形容一个人,这就是文学名著所体现的独特人物美,通过鲜明的人物特征刻画让读者印象深刻。
另外,在赏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时,学生也能够深入地去了解其经历和生平。首先,她身世凄苦,只能寄人篱下,因此内心十分自卑和敏感,导致她一直闷闷不乐,且身体状况江河日下。其次,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受到了阻挠,成为了对她精神和肉体的最后一击,从而使她最后撒手人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病美人形象几乎吸引了所有读者的注意力,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想要去了解她形成这一性格的原因和背景。最后,对她报以同情和愤慨,同时林黛玉的死会加深读者对她病态美的追忆,让她的美一直存留心中。因此,在高中文学名著赏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个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倡导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大背景,这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3.丰富的文化美
文学名著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精神,而《红楼梦》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折射,散发着丰富的文化之美。《红楼梦》对贾府建筑、服饰以及饮食文化都有细致的刻画,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清朝大家族的生活背景,从而为传统文化和礼仪所深深折服。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一进贾府就被其气派和繁华所震撼,甚至还细心地去观察贾府姐妹和丫鬟平时的生活习惯,毕竟贾府的规矩森严,连漱口喝水都要保持优雅和礼仪,因此林黛玉为了避免出错一直在学习大家族的礼仪文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红楼梦》对于当时清朝的大家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文化描写细致,从老夫人、小姐到丫鬟都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之美,甚至还特地对丫鬟的服饰和打扮进行了描写,给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服饰美。因此,可以说文学名著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文化和精神的沉淀,只是文学名著通过语言的有机整合将这种文化美具体化,从而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文学背景下的文化底蕴。所以说,在高中必修课程中引入名著教学,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底蕴的审美意识。
二、审美教育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套独特的系统的美学理念,并且在对文学名著的赏析中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对于文学文本要吃透,对于其时代背景要通过资料检索来详细探究,这样才能够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地去研究美学的理念,从自然景观、大好山河中欣赏自然美,从电影、书画以及著作中欣赏艺术美,时时刻刻保持对美的敏感,这样才能够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发挥得更好。
同时,只有教师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学名著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而这些文学名著中往往流传着传统的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学生只要敏锐地抓住了这些审美资源,就能够享受到文学美的熏陶,从而形成卓越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也是高中语文引进文学名著赏析的最终目的。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认清自身在教学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所以说,要想激发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文学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中更加投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情感的认定和培养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生情感丰富和饱满的时期,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培养审美观的时候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通过文学名著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可以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文學素养基础,从而保障他们在后期的阅读学习中更加出色。
3.强化课外文学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里不可能真正地培养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课本上的教学资源也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或者学校图书馆来拓展文学阅读的课外空间。如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学著作,并且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应用在课外赏析中,让他们的知识面更加开阔,还可以通过定期上交阅读和赏析心得来深化学生对于文学的体会和见解。
学生的语文学习功底和文化底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熏陶促成。因此,良好的课外文学阅读习惯和定期的随笔习惯能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基本上只有一半的学生会主动去涉猎课外文学,有的认为在高中期间能够完整阅读一本名著的时间不多,而有的认为他们没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库,所以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还是不够丰富。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延伸课外文学阅读,为学生打造优异的阅读环境,从而有效地开展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4.创新审美教育方式
创造情境教学和创建问题教学是文学阅读审美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赏析《红楼梦》的经典片段时,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影视资源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毕竟文学经典在文字上还是趋于概念化,但是通过观赏经典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清楚地对当时的建筑、服饰以及大家族的传统礼仪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主题曲的氛围渲染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如在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黛玉之死”和“宝玉大婚”的片段时,学生就宛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大背景下主人公的悲凉、痴怨和无奈,从而产生一种对人物的同情和感慨。这种情景教学能够进一步直观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美。
创建问题型教学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阅读,从而自主地在阅读或者时代背景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为何一开始受人欢迎,后来又为何受人唾弃,什么原因导致了她凄惨的一生?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肯定会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同时还会深入探究人性的优劣,这同样也给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完善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所以说,文学名著阅读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创造情境教学和创建问题教学往往都需要通过视听教学来实现,通俗而言就是一般要借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如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者音频。这种视听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和思绪轻易地带入到文学名著所描写的场景中,让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大背景下社会的悲哀和人物的凄凉。视听教学目前广泛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已经拍制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些教学素材,从而达到更深层次品味文学著作魅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中文学名著阅读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审美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完善自身的审美教学理念,创新文学阅读的审美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美。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31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