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文章从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出发,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开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阐述了校企合作中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设计、研究和实践”(编号:2015JGZ179);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转型发展时期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GZ180)阶段成果。
2014年2月,國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及理念正在转型。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树人的根本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应用型大学能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没有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社会需求[1],因此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所提及:“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国内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定义,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师素质结构,如认知结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还要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一是娴熟的专业技能;二是丰富的实践技能;三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2]。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首先可以让教师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形式深入到企业一线,系统学习业务技术,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可以打通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的渠道,从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再次可以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综上所述,“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应用型大学培养一支师德优良、结构优化、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平台。
三、校企合作中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借此合作的契机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双师型”教师意识
传统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一般都按学科范畴设计,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深奥理论的讲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传统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学院大胆改革,实施三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历为中心向学历和能力并重转变,以理论为中心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双师型”教师意识。
(二)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需要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通过组织运行机构和制度形式,将企业和学校纳入利益共同体中。学院一方面建立院系两级校企合作理事会,将学院和相关企业人员纳入理事会成员;另一方面整合校内职能,成立科研与校企合作部,安排专职人员和固定场所。校企合作理事会主要负责院系重大发展的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指导,加强院系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实质性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科研与校企合作部主要负责研究学院校企合作方面的重大问题,推动校企合作体系建设,起草学院校企合作规划,制定校企合作制度,并组织和推动实施等。
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学院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院系两级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章程,定期召开会议,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协调、监督、管理等制度化。学院首先制定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认定条件、认定流程、激励措施等,“双师型”教师将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评先评优、骨干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得到学院优先支持;制定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暂行规定》,明确了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深入一线,采取技术(设计)工作实习、合作研发、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或革新工作,所有的教师每五年必须完成一次不少于三个月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现场实践锻炼,社会实践锻炼要求必须以脱产形式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的效果。 (三)强化“校中厂,厂中校”建设,搭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平台
学院与广西华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海格电气有限公司、广西莱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校内共建实习基地、研发中心等;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百余家企业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强化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有助于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来自企业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可以提高应用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企业专兼职教师和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提供平台。
(四)引进企业高技术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应用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学院针对不足,积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将选聘教师资格条件由“重学历轻实践”向“学历及实践经历并重”转变,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采取专职与兼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聘用办法选聘企业中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管理人员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
(五)教师挂职顶岗实践锻炼,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学院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选派15-25名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顶岗实践锻炼,时间是3-6个月,采取技术(设计)工作实习、合作研发、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通过挂职顶岗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一线,真切感受到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差距,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生产、管理一线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革新等活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反响良好,受益匪浅,普遍认为接触企业生产一线、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的机会多了,提高了實践水平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了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型大学应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依托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建章立制,寻求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结构优化、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师娜.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3):113-11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设计、研究和实践”(编号:2015JGZ179);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转型发展时期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GZ180)阶段成果。
2014年2月,國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及理念正在转型。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树人的根本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应用型大学能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没有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社会需求[1],因此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所提及:“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国内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定义,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师素质结构,如认知结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还要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一是娴熟的专业技能;二是丰富的实践技能;三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2]。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首先可以让教师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形式深入到企业一线,系统学习业务技术,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可以打通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的渠道,从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再次可以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综上所述,“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应用型大学培养一支师德优良、结构优化、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平台。
三、校企合作中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借此合作的契机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双师型”教师意识
传统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一般都按学科范畴设计,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深奥理论的讲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传统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学院大胆改革,实施三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历为中心向学历和能力并重转变,以理论为中心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双师型”教师意识。
(二)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需要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通过组织运行机构和制度形式,将企业和学校纳入利益共同体中。学院一方面建立院系两级校企合作理事会,将学院和相关企业人员纳入理事会成员;另一方面整合校内职能,成立科研与校企合作部,安排专职人员和固定场所。校企合作理事会主要负责院系重大发展的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指导,加强院系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实质性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科研与校企合作部主要负责研究学院校企合作方面的重大问题,推动校企合作体系建设,起草学院校企合作规划,制定校企合作制度,并组织和推动实施等。
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学院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院系两级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章程,定期召开会议,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协调、监督、管理等制度化。学院首先制定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认定条件、认定流程、激励措施等,“双师型”教师将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评先评优、骨干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得到学院优先支持;制定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暂行规定》,明确了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深入一线,采取技术(设计)工作实习、合作研发、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或革新工作,所有的教师每五年必须完成一次不少于三个月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现场实践锻炼,社会实践锻炼要求必须以脱产形式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的效果。 (三)强化“校中厂,厂中校”建设,搭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平台
学院与广西华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海格电气有限公司、广西莱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校内共建实习基地、研发中心等;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百余家企业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强化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有助于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来自企业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可以提高应用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企业专兼职教师和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提供平台。
(四)引进企业高技术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应用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学院针对不足,积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将选聘教师资格条件由“重学历轻实践”向“学历及实践经历并重”转变,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采取专职与兼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聘用办法选聘企业中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管理人员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
(五)教师挂职顶岗实践锻炼,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学院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选派15-25名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顶岗实践锻炼,时间是3-6个月,采取技术(设计)工作实习、合作研发、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通过挂职顶岗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一线,真切感受到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差距,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生产、管理一线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革新等活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反响良好,受益匪浅,普遍认为接触企业生产一线、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的机会多了,提高了實践水平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了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型大学应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依托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建章立制,寻求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结构优化、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师娜.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3):113-11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