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将是“光子世纪”!
这决不是故弄玄虚。光子科技将是继电子科技之后再次成为改变人类文明历史的重大科学技术之一。以光纤通信技术为主构造的IP宽带信息网络,可能会彻底改变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格局,并进一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光电子技术不仅全面继承和涵盖了电子技术,而且有着微电子技术无法比拟的超越性能和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从全球铺设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之后的30年来,已有8成以上的通信业务靠此传输。DWDM等技术正在使上亿人通过一对光纤通话变成现实;壁挂电视、可视电话、远程教学、医疗、虚拟办公、电子商务等这些改变我们生活的设施,都将包括着光电子产业无可比拟的巨大利润。
1997年,世界光电产业市场规模就达到1241亿美元。高效率激光器的出现,在1998年就使世界激光产业总产值达60亿美元;而且以光电子为支撑技术的世界软件及信息服务今年也将出现54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光电子产业成为本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已是眼前不争之事了。
其实,早在10多年前,科学界就曾预言:光电子行业将在10年内形成50000亿美元的产值,成为本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于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布成为全球的第一个“光谷”。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关于“光”的计划,全球经济开始“追光”。
中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几乎与世界同时起步,但距离已在拉大。1998年10月,武汉科学家黄德修提出了第一份关于建立“中国光谷”的建议。
“中国光谷”建在什么地方?有相当多的城市跃跃欲试,其中,长春、武汉、广东、上海和西安等地就成了中国“追光一族”中最为活跃的城市。为了抢占21世纪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利用各自之长,不动声色地展开了“光谷争夺战”。
广东:朗讯联手立马行动
新千年的3月1日,一向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与在光通信领域堪称世界“领头羊”的朗讯科技公司宣布,双方联手创建广东光谷,即建立以广州为中心的光子产业带。双方代表已在广州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具体合作的形式及项目将很快敲定并正式启动。
事情源于1999年11月12日。那天上午,朗讯首席技术发展策略官杰罗德·巴特斯乘专机抵穗,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白天鹅宾馆会见杰罗德。巴特斯一行。在光通信领域堪称世界“领头羊”的朗讯公司的代表,与在光学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卢瑞华省长一见面便就当前经济学界尤其是光电技术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宾主双方言谈甚欢。朗讯借此机会向卢省长建议,广东应建“光谷”。
朗讯在通讯系统产品元件及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杰罗德·巴特斯告诉卢省长,朗讯公司已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光纤通信系统,一根光纤能通过1022个不同的波长,是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最近,公司的MICROStar技术又取得突破,能使光在3个层面上旋转,真正实现光的纯交叉,应用非常广泛。巴特斯说,如果广东建“光谷”,朗讯公司愿全力参与建设。
广东一直都很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提出要在国内建信息高速公路,1994年广东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卢省长亲自担任组长,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广东的信息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广东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能更加接近世界水平。
杰罗德·巴特斯的献计,与卢省长及广东高层领导的想法一拍即合。广东立刻行动起来,成立了两个小组:“广东光谷”建设领导小组与“光谷”工作组,前者由一位副省长任组长,有关专家参与;后者由广州市一位副市长任组长,中山大学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广州市信息中心、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省邮电局等单位组成。
几个月后,也就是2000年3月1日,广东政府和朗讯科技公司正式宣布双方联手创建“广东光谷”。双方达成的合作备忘录共有5点内容:朗讯将为“广东光谷”提供顾问服务和技术指导;在广东省拓展光网络研究开发工作;帮助广东培养本地专家,开发本地资源;参与“光谷”投资并帮助吸引外资;双方共同建设新一代宽带网络,为“光谷”打基础。
朗讯高级专家称,“光谷”项目以光子产业为主,也包括电子产业,严格地说,更多的是要发展光电转换、光电一体化产业。光子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如利用光纤上网,速度将是目前上网速度的180倍。朗讯首席技术发展策略官巴特斯甚至宣称,这是整个星球上不可多见的创举。广东省钟副省长认为,“光谷”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广东经济发展。
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腹地的“广东光谷”已经开始了运作,现在已在广州规划出4平方公里的“光谷产业园区”,预计到2005年,光子产业的产值达到电子产业的水平;到2015年,光子产业将取代传统电子工业。为此,广东方面重拳出击,在全国各地招贤纳才,7月25日,由广州政府官员、招商公司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来到全国三大“光子基地”之一的重庆市,与重庆高校、科研单位及光电企业专家学者广泛接触,抛出“绣球”,意欲挖走人才。
武汉:院士呐喊资金启动
3月初,武汉市10位全国政协委员利用“两会”这一特殊的平台,为武汉建设光谷造势。他们向大会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他们建议:我国应以武汉国家级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建设集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集散、产品生产、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这10位来自武汉的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武汉在技术、人才与产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国罕见,武汉是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其科教实力居中国第三位。有六成以上的科研人员从事的是高新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武汉地区聚集了中国近一半的光电子研究开发顶尖人才,仅东湖开发区就有3万多人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武汉仅国家级科研开发机构就有5个,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
提案建议国家积极指导和扶持武汉建设“光谷”:国家光电子产业领域的项目布点适当集中在武汉地区;对武汉地区光电子企业的上市给予优先照顾;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大对武汉地区光电子企业的资金支持;将拨给西部地区的利用外资指标,适当向武汉地区光电子产业倾斜等。
“两会”一结束,身兼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长的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周济院士即主持召开两次光谷建设会议。他说,武汉“光谷”建设要打出“中国光谷”的牌子,要当第一。产业化是关键,5年至10年应形成上千亿的规模,使之成为武汉、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
周济院士还提出了武汉光谷建设的“三最目标”与“四大重心”:一是水平最高。起点高,产业水平高,目标也要高,要吸引全国乃至世界人才。二是规模最大。不但做国内最大,在国际上也要大。三是速度最快。“四大重心”是,一是产业规划。应及早规划中国光电子到底有多大的市场,搞哪些产业?怎么搞,不能像中国引进微电子那样,总投资加起来超过韩国,有100多亿美元,但零散投入,每个都不成气候,反而落后别人很多,因此光谷的规划一定要严密;二是落实项目,招商引资。这一方面要靠国家计委的支持,能正式授予“东湖高新中国光谷产业化基地”的牌子。二靠上市企业,民营企业、银行等,大的投资还可以由外商来做,要争取引进世界500强中光电通信的大企业。三是舆论宣传,展开系列报道、系列宣传。四是环境建设,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的优惠政策。周济院士说,“光谷”内的公司应推广个人持股制,公司要争取上科技板。
在湖北省委和武汉市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光谷”建设的动作极为迅速。目前,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与华中理工大学联手研究“光谷”建设方案,并决定以华中理工大学产业发展为重点,首先开发激光产业。首批资2.2亿元已经启动,投入的三大激光项目分别是:引进国外1000瓦至4000瓦全套激光器生产技术,形成年产30台(套)以上的大型激光焊接切割设备能力;组建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汽车覆盖件的企业;推出以二极管为光源的激光器,而且,武汉“光谷”的兴建,已吸引了武钢、神龙汽车、江汉油田等一批大型企业。
武汉市长说,武汉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建成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100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再造一个新武汉。
长春:老基地诞生联合舰队
虽然地处北国,但在建设“光谷”问题上,长春科学界的反应却相当迅速。
去年11月,朗讯公司的首席技术发展策略官巴特斯在广东前脚刚走,来自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等单位的7位院士和教授立即作出反应。长春是中国光学科研与光电工业的摇篮,拥有一批全国重点光机科研院所及全国重点光电产品生产企业,其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开发潜力巨大。他们建议,应当利用好这一优势,立足全球经济,建设中国的光机电产业基地——“长春光谷”。
7位专家还拿出了具体建设方案。专家们认为,“光谷”可由5大“基地”、9个“中心”组成,即光学基地、电子元件基地、发光元器件基地、车灯基地、实验机基地和机械产品加工中心、铸造锻造中心、通用设备生产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热处理中心、光机电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农业机械研究开发中心、新产品测试中心等。
长春目前已着手建立光电子产业园,准备将光学仪器等5大基地与光机电产品研究开发9个中心捆绑成“东北光电联合舰队”,其基础决不可小视。
7月初,中科院光电子产业园区在长春经济开发区正式奠基,这意味着长春参与“中国光谷”争夺战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除了这三个极具竞争力的“追光”城市,精明的上海人决不会漠视良机,他们不打“光谷”旗号,但却以上海今年头号工程——于3月正式启动的“上海信息港主体建设工程”为龙头进行光电子产业群建设,并把此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几个城市都在争“中国光谷”,到底哪家更有可能?广东的沿海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5年建中国第一个‘信息省’的完备计划”、上海的综合实力、上海浦东的名区效应、武汉的技术、人才与产业优势和长春深厚的专业积淀……真是难以取舍。
前不久,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两院资深院士、85岁高龄的王大珩先生在长春光电子产业园区奠基仪式结束后,谈到这种争夺“中国光谷”的局面时认为,竞争是好事,因为大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不会太久,竞争之后必将走向联合,这是大势所趋!
王大珩院士特别强调,美国“硅谷”对“中国光谷”建设值得借鉴。他们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他们不只限于解决问题,而是看到解决问题的前景;不仅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前景,而且看到了潜在的市场。社会的发展就是有一批人能有这种洞察力。“中国光谷”的创建,不管是竞争还是联合,都需要突出创新,而且是“有所为”的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光谷”争夺战不会、也不应该有太多的“火药”味,这是一场永远也不需要决出胜负的战争。
这决不是故弄玄虚。光子科技将是继电子科技之后再次成为改变人类文明历史的重大科学技术之一。以光纤通信技术为主构造的IP宽带信息网络,可能会彻底改变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格局,并进一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光电子技术不仅全面继承和涵盖了电子技术,而且有着微电子技术无法比拟的超越性能和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从全球铺设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之后的30年来,已有8成以上的通信业务靠此传输。DWDM等技术正在使上亿人通过一对光纤通话变成现实;壁挂电视、可视电话、远程教学、医疗、虚拟办公、电子商务等这些改变我们生活的设施,都将包括着光电子产业无可比拟的巨大利润。
1997年,世界光电产业市场规模就达到1241亿美元。高效率激光器的出现,在1998年就使世界激光产业总产值达60亿美元;而且以光电子为支撑技术的世界软件及信息服务今年也将出现54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光电子产业成为本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已是眼前不争之事了。
其实,早在10多年前,科学界就曾预言:光电子行业将在10年内形成50000亿美元的产值,成为本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于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布成为全球的第一个“光谷”。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关于“光”的计划,全球经济开始“追光”。
中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几乎与世界同时起步,但距离已在拉大。1998年10月,武汉科学家黄德修提出了第一份关于建立“中国光谷”的建议。
“中国光谷”建在什么地方?有相当多的城市跃跃欲试,其中,长春、武汉、广东、上海和西安等地就成了中国“追光一族”中最为活跃的城市。为了抢占21世纪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利用各自之长,不动声色地展开了“光谷争夺战”。
广东:朗讯联手立马行动
新千年的3月1日,一向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与在光通信领域堪称世界“领头羊”的朗讯科技公司宣布,双方联手创建广东光谷,即建立以广州为中心的光子产业带。双方代表已在广州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具体合作的形式及项目将很快敲定并正式启动。
事情源于1999年11月12日。那天上午,朗讯首席技术发展策略官杰罗德·巴特斯乘专机抵穗,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白天鹅宾馆会见杰罗德。巴特斯一行。在光通信领域堪称世界“领头羊”的朗讯公司的代表,与在光学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卢瑞华省长一见面便就当前经济学界尤其是光电技术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宾主双方言谈甚欢。朗讯借此机会向卢省长建议,广东应建“光谷”。
朗讯在通讯系统产品元件及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杰罗德·巴特斯告诉卢省长,朗讯公司已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光纤通信系统,一根光纤能通过1022个不同的波长,是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最近,公司的MICROStar技术又取得突破,能使光在3个层面上旋转,真正实现光的纯交叉,应用非常广泛。巴特斯说,如果广东建“光谷”,朗讯公司愿全力参与建设。
广东一直都很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提出要在国内建信息高速公路,1994年广东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卢省长亲自担任组长,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广东的信息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广东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能更加接近世界水平。
杰罗德·巴特斯的献计,与卢省长及广东高层领导的想法一拍即合。广东立刻行动起来,成立了两个小组:“广东光谷”建设领导小组与“光谷”工作组,前者由一位副省长任组长,有关专家参与;后者由广州市一位副市长任组长,中山大学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广州市信息中心、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省邮电局等单位组成。
几个月后,也就是2000年3月1日,广东政府和朗讯科技公司正式宣布双方联手创建“广东光谷”。双方达成的合作备忘录共有5点内容:朗讯将为“广东光谷”提供顾问服务和技术指导;在广东省拓展光网络研究开发工作;帮助广东培养本地专家,开发本地资源;参与“光谷”投资并帮助吸引外资;双方共同建设新一代宽带网络,为“光谷”打基础。
朗讯高级专家称,“光谷”项目以光子产业为主,也包括电子产业,严格地说,更多的是要发展光电转换、光电一体化产业。光子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如利用光纤上网,速度将是目前上网速度的180倍。朗讯首席技术发展策略官巴特斯甚至宣称,这是整个星球上不可多见的创举。广东省钟副省长认为,“光谷”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广东经济发展。
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腹地的“广东光谷”已经开始了运作,现在已在广州规划出4平方公里的“光谷产业园区”,预计到2005年,光子产业的产值达到电子产业的水平;到2015年,光子产业将取代传统电子工业。为此,广东方面重拳出击,在全国各地招贤纳才,7月25日,由广州政府官员、招商公司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来到全国三大“光子基地”之一的重庆市,与重庆高校、科研单位及光电企业专家学者广泛接触,抛出“绣球”,意欲挖走人才。
武汉:院士呐喊资金启动
3月初,武汉市10位全国政协委员利用“两会”这一特殊的平台,为武汉建设光谷造势。他们向大会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他们建议:我国应以武汉国家级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建设集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集散、产品生产、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这10位来自武汉的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武汉在技术、人才与产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国罕见,武汉是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其科教实力居中国第三位。有六成以上的科研人员从事的是高新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武汉地区聚集了中国近一半的光电子研究开发顶尖人才,仅东湖开发区就有3万多人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武汉仅国家级科研开发机构就有5个,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
提案建议国家积极指导和扶持武汉建设“光谷”:国家光电子产业领域的项目布点适当集中在武汉地区;对武汉地区光电子企业的上市给予优先照顾;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大对武汉地区光电子企业的资金支持;将拨给西部地区的利用外资指标,适当向武汉地区光电子产业倾斜等。
“两会”一结束,身兼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长的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周济院士即主持召开两次光谷建设会议。他说,武汉“光谷”建设要打出“中国光谷”的牌子,要当第一。产业化是关键,5年至10年应形成上千亿的规模,使之成为武汉、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
周济院士还提出了武汉光谷建设的“三最目标”与“四大重心”:一是水平最高。起点高,产业水平高,目标也要高,要吸引全国乃至世界人才。二是规模最大。不但做国内最大,在国际上也要大。三是速度最快。“四大重心”是,一是产业规划。应及早规划中国光电子到底有多大的市场,搞哪些产业?怎么搞,不能像中国引进微电子那样,总投资加起来超过韩国,有100多亿美元,但零散投入,每个都不成气候,反而落后别人很多,因此光谷的规划一定要严密;二是落实项目,招商引资。这一方面要靠国家计委的支持,能正式授予“东湖高新中国光谷产业化基地”的牌子。二靠上市企业,民营企业、银行等,大的投资还可以由外商来做,要争取引进世界500强中光电通信的大企业。三是舆论宣传,展开系列报道、系列宣传。四是环境建设,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的优惠政策。周济院士说,“光谷”内的公司应推广个人持股制,公司要争取上科技板。
在湖北省委和武汉市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光谷”建设的动作极为迅速。目前,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与华中理工大学联手研究“光谷”建设方案,并决定以华中理工大学产业发展为重点,首先开发激光产业。首批资2.2亿元已经启动,投入的三大激光项目分别是:引进国外1000瓦至4000瓦全套激光器生产技术,形成年产30台(套)以上的大型激光焊接切割设备能力;组建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汽车覆盖件的企业;推出以二极管为光源的激光器,而且,武汉“光谷”的兴建,已吸引了武钢、神龙汽车、江汉油田等一批大型企业。
武汉市长说,武汉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建成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100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再造一个新武汉。
长春:老基地诞生联合舰队
虽然地处北国,但在建设“光谷”问题上,长春科学界的反应却相当迅速。
去年11月,朗讯公司的首席技术发展策略官巴特斯在广东前脚刚走,来自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等单位的7位院士和教授立即作出反应。长春是中国光学科研与光电工业的摇篮,拥有一批全国重点光机科研院所及全国重点光电产品生产企业,其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开发潜力巨大。他们建议,应当利用好这一优势,立足全球经济,建设中国的光机电产业基地——“长春光谷”。
7位专家还拿出了具体建设方案。专家们认为,“光谷”可由5大“基地”、9个“中心”组成,即光学基地、电子元件基地、发光元器件基地、车灯基地、实验机基地和机械产品加工中心、铸造锻造中心、通用设备生产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热处理中心、光机电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农业机械研究开发中心、新产品测试中心等。
长春目前已着手建立光电子产业园,准备将光学仪器等5大基地与光机电产品研究开发9个中心捆绑成“东北光电联合舰队”,其基础决不可小视。
7月初,中科院光电子产业园区在长春经济开发区正式奠基,这意味着长春参与“中国光谷”争夺战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除了这三个极具竞争力的“追光”城市,精明的上海人决不会漠视良机,他们不打“光谷”旗号,但却以上海今年头号工程——于3月正式启动的“上海信息港主体建设工程”为龙头进行光电子产业群建设,并把此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几个城市都在争“中国光谷”,到底哪家更有可能?广东的沿海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5年建中国第一个‘信息省’的完备计划”、上海的综合实力、上海浦东的名区效应、武汉的技术、人才与产业优势和长春深厚的专业积淀……真是难以取舍。
前不久,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两院资深院士、85岁高龄的王大珩先生在长春光电子产业园区奠基仪式结束后,谈到这种争夺“中国光谷”的局面时认为,竞争是好事,因为大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不会太久,竞争之后必将走向联合,这是大势所趋!
王大珩院士特别强调,美国“硅谷”对“中国光谷”建设值得借鉴。他们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他们不只限于解决问题,而是看到解决问题的前景;不仅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前景,而且看到了潜在的市场。社会的发展就是有一批人能有这种洞察力。“中国光谷”的创建,不管是竞争还是联合,都需要突出创新,而且是“有所为”的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光谷”争夺战不会、也不应该有太多的“火药”味,这是一场永远也不需要决出胜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