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门,立刻听到一位小伙子的吉他独奏。乐声精美,令人目瞪口呆。
逐渐适应了这个音乐宝库内昏暗的光线,我看到店内摆着壶形的手鼓。手鼓可用手指、手掌击打,带来印度音乐那种特有的复杂韵律。店里陈列的手鼓屈指可数,但是,我却看到爵士鼓堆到房顶;钹挂满一面墙;吉他一队队排起长龙。
乐器店的老板安东尼·戈姆斯悲哀地笑了笑,告诉我说:“现在,印度年轻人想学打击乐,自然而然地会选西方鼓,而不是印度手鼓。至于弦乐,肯定会挑吉他、而不是西塔。”
安东尼的父亲1953年接手费塔多斯。现在,乐器店最畅销的是吉他。听上去令人伤感?不过,安东尼有的是开心的原因。
他不经意地说:“乐器的销量增幅很大。过去15年,每年也就长25~30%吧。”
安东尼带我走出他所说的“混合店”。我跟在他身后,街角拐个弯,走上一条建筑优雅、但却年久失修的小路。这里也和孟买其他地方一样,车辆拥堵、喇叭长鸣。
精打细算
我们来到一间光线明亮、空气新鲜的展示厅,里面摆满了钢琴,有竖式钢琴、数码钢琴、三角钢琴,还有几台施坦威。
这回走进展厅,听到的不是震耳的摇滚,一个小伙子在弹肖邦,琴声悦耳。安东尼俨如销售员般说道,“许多父母认识到,学习音乐对孩子的发育成长非常重要,他们的首选就是钢琴。”
望子成龙的印度父母其实并不是要把孩子逼成钢琴家,远远不是这样。但是,我遇到过的几个人说,他们认为,钢琴考几级没坏处,以后孩子申请去普林斯顿这样的外国名牌大学读法律、医学或者商科的时候,说不定能占优势。
但是,雅马哈、施坦威?这些钢琴价格昂贵,买得起的家庭肯定应该很少?
安东尼立刻给我纠错:钢琴绝大多数卖给私人。他坚持说,“印度人什么都买得起。买了大奔驰、大电视以后,就买钢琴了。”
那么,在印度,钢琴已经成了地位的象征。费塔多斯经常需要打交道的,不是未来的主人、也不是教孩子学琴的老师。
建筑师、内装修设计师可能会承担起买钢琴的任务,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根本和音乐无关。
这些人会带着图纸、指标,对钢琴的设计、颜色、外观提出要求。在这么一个房价快要爬到世界巅峰的地方,买钢琴更重要的,当然还是要考虑钢琴的尺寸。
安东尼脸上的微笑又增添了几分悲哀之意,“有时候,一台钢琴就因为大了两厘米,人家就不买。”
我怀疑,这些精良的乐器,其中一部分会不会被当作家具、成为豪华内装修的一部分,从来没有人弹、孤独潦倒。安东尼安慰我说,不会的。不论多富有,印度人很精明、也很实际,花钱买的东西绝对不会不用。
追赶中国?
重新回到摇摇欲坠、但却韵味十足的老房子。老房子建于1904年,此后,费塔多斯一直在此经营。
“混合店”内,手鼓销量根本称不上是飞下货架。我问安东尼,钢琴、吉他热对印度传统乐器的销量有怎样的冲击。他慎重地回答:“对印度乐器的需求,也许说不上逐渐衰落,但绝对没有增长。”
奇怪的是,想去学印度民乐比学西方音乐难度还要大。原因是,学民乐依赖于所谓的“传承制”,师傅和弟子之间要建立起紧密、长期的关系,请个老师每周来教一小时的小提琴就容易多了。安东尼说,另外还有一个对印度传统音乐的大众印象问题。他叹了口气,接着说:“没有刻意美化宣传,也没有现代化。”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安东尼向同胞卖西方乐器,来这里买印度乐器的人却绝大多数是来孟买的游客。安东尼承认:“酒店向我们介绍客人。所以,我们确实保留一些质量上乘的印度乐器待售。”
现在,费塔多斯在印度总共开有24家商店,每年售出钢琴750~800台。
印度的近邻中国,已经自行生产并且出口钢琴,但是,安东尼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所有的钢琴。
安东尼又一次露出悲哀之色,心生嫉妒,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看待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
他说:“看人家中国,每个月、每个月就销售3000台钢琴,这还只是在中国国内市场。”
安东尼被迫承认:“我们要赶上(中国),路还很漫长啊。”(编辑/唐馨)
逐渐适应了这个音乐宝库内昏暗的光线,我看到店内摆着壶形的手鼓。手鼓可用手指、手掌击打,带来印度音乐那种特有的复杂韵律。店里陈列的手鼓屈指可数,但是,我却看到爵士鼓堆到房顶;钹挂满一面墙;吉他一队队排起长龙。
乐器店的老板安东尼·戈姆斯悲哀地笑了笑,告诉我说:“现在,印度年轻人想学打击乐,自然而然地会选西方鼓,而不是印度手鼓。至于弦乐,肯定会挑吉他、而不是西塔。”
安东尼的父亲1953年接手费塔多斯。现在,乐器店最畅销的是吉他。听上去令人伤感?不过,安东尼有的是开心的原因。
他不经意地说:“乐器的销量增幅很大。过去15年,每年也就长25~30%吧。”
安东尼带我走出他所说的“混合店”。我跟在他身后,街角拐个弯,走上一条建筑优雅、但却年久失修的小路。这里也和孟买其他地方一样,车辆拥堵、喇叭长鸣。
精打细算
我们来到一间光线明亮、空气新鲜的展示厅,里面摆满了钢琴,有竖式钢琴、数码钢琴、三角钢琴,还有几台施坦威。
这回走进展厅,听到的不是震耳的摇滚,一个小伙子在弹肖邦,琴声悦耳。安东尼俨如销售员般说道,“许多父母认识到,学习音乐对孩子的发育成长非常重要,他们的首选就是钢琴。”
望子成龙的印度父母其实并不是要把孩子逼成钢琴家,远远不是这样。但是,我遇到过的几个人说,他们认为,钢琴考几级没坏处,以后孩子申请去普林斯顿这样的外国名牌大学读法律、医学或者商科的时候,说不定能占优势。
但是,雅马哈、施坦威?这些钢琴价格昂贵,买得起的家庭肯定应该很少?
安东尼立刻给我纠错:钢琴绝大多数卖给私人。他坚持说,“印度人什么都买得起。买了大奔驰、大电视以后,就买钢琴了。”
那么,在印度,钢琴已经成了地位的象征。费塔多斯经常需要打交道的,不是未来的主人、也不是教孩子学琴的老师。
建筑师、内装修设计师可能会承担起买钢琴的任务,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根本和音乐无关。
这些人会带着图纸、指标,对钢琴的设计、颜色、外观提出要求。在这么一个房价快要爬到世界巅峰的地方,买钢琴更重要的,当然还是要考虑钢琴的尺寸。
安东尼脸上的微笑又增添了几分悲哀之意,“有时候,一台钢琴就因为大了两厘米,人家就不买。”
我怀疑,这些精良的乐器,其中一部分会不会被当作家具、成为豪华内装修的一部分,从来没有人弹、孤独潦倒。安东尼安慰我说,不会的。不论多富有,印度人很精明、也很实际,花钱买的东西绝对不会不用。
追赶中国?
重新回到摇摇欲坠、但却韵味十足的老房子。老房子建于1904年,此后,费塔多斯一直在此经营。
“混合店”内,手鼓销量根本称不上是飞下货架。我问安东尼,钢琴、吉他热对印度传统乐器的销量有怎样的冲击。他慎重地回答:“对印度乐器的需求,也许说不上逐渐衰落,但绝对没有增长。”
奇怪的是,想去学印度民乐比学西方音乐难度还要大。原因是,学民乐依赖于所谓的“传承制”,师傅和弟子之间要建立起紧密、长期的关系,请个老师每周来教一小时的小提琴就容易多了。安东尼说,另外还有一个对印度传统音乐的大众印象问题。他叹了口气,接着说:“没有刻意美化宣传,也没有现代化。”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安东尼向同胞卖西方乐器,来这里买印度乐器的人却绝大多数是来孟买的游客。安东尼承认:“酒店向我们介绍客人。所以,我们确实保留一些质量上乘的印度乐器待售。”
现在,费塔多斯在印度总共开有24家商店,每年售出钢琴750~800台。
印度的近邻中国,已经自行生产并且出口钢琴,但是,安东尼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所有的钢琴。
安东尼又一次露出悲哀之色,心生嫉妒,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看待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
他说:“看人家中国,每个月、每个月就销售3000台钢琴,这还只是在中国国内市场。”
安东尼被迫承认:“我们要赶上(中国),路还很漫长啊。”(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