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i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关键.广东医学院就非医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培养方式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求为非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与完善提供借鉴,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具特色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适应当前高等医学教育迅速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呈现出发展的新趋势:监控指导思想从监控转向“以人为本”的指导为主;监控范围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教学的全过程转变;监控对象由本科教学向研究生教学、成人教学延伸;监控手段向奖罚结合、深入调研、重在整改转变;监控反馈途径向数字信息化平台发展。
目的 了解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导师制的满意度,为将导师制落到实处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113人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5.8%的实习生对临床实践教学表示满意.92.9%的实习生认为临床实践教学实行导师制很有必要;86.7%的实习生认为导师的指导对他们有帮助;实习生认为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结
借鉴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介绍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构建、具体实施、初步成效以及完善该体制的建议等方面的情况。
临床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本文参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临床教师的特征和现状,分别就临床教师的科学选拔、分层培养、教学督导、考评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师资培养提供参考。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老年医学人才,我们根据老年医学的特点,在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遴选、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德医风教育及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提高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