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用一个“真”字,概括了教育的真谛。自然的“真”是真实,人文的“真”是真诚,科学的“真”是真理。坚守自然天成的“真实”本色,秉承人文关怀的“真诚”之心,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语文教育的“真理”,应该是“真语文”的基本要义。
过去,教学掺假作秀,作文虚情假意,评价弄虚作假,假阅读,假写作,假互动……岂一个“假”字了得!“应试教育真抓实干,素质教育假话连篇”,严重背离了教育的“真谛”。
面对课改以来触目可见的“教学不真,研究不真,报告不真,成果不真,声誉不真……”的“失真”乱象,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一声断喝:“救救孩子——教师要真教!学生要真学!评价要真评!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一场真语文的大讨论由此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帷幕,旨在为在困局中徘徊不前的课程改革开一剂救治的良方!
或许有人会说目前教育这个铁屋子很难打破,这种乌托邦的情怀有点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改革需要不怕失败的勇士,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勇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教育改革必须从变革人们的思想开始,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源于认识的模糊与思想的混乱。真语文大讨论恰逢其时,必须坚决地进行下去。
邓小平曾经倡导政治领域“不争论”,但这并不适应于学术领域,“真理越辩越明”是一条公理,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就曾给中国带来空前的文化繁荣。问题是如何使真语文大讨论不至于流于一场口水仗,有一些问题必须想清楚:真语文的内涵如何界定?参与讨论的持不同见解者如何相互砥砺而不是相互诋毁?笔者的观点是:此中有“真”意,欲“辩”不妄言。
“真语文”应该做何解?这是讨论的基本前提。愚以为真语文除必须具有“真实、真诚、真理”的品性外,还应具备以下特质:
真语文应该是“为真人”的语文。“以人为本”是它的原则,“为人生,为生活,为幸福”是它的终极目标。“为人生的语文”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生活的语文”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基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即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踏踏实实地教会学生“读、写、听、说”。“为幸福的语文”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幸福奠基,为他们美好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真语文是“语文味”的语文,即基于语言学习的语文,而不是别的。语文永远姓“语”,语言是语文的存在方式,疏离语言的语文不是真语文,是伪语文,甚至是非语文。语文是有疆界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一个悖论,是对语文的盲目夸大,“大语文”也有限度,大到没有边界的语文如同吹炸的气球。新课标赋予语文太多的目标和任务,使其不堪重负、步履蹒跚,真语文就是给这种虚胖的语文瘦身,回归语文的本位,即“学习语言运用”的本位。
真语文是母语化的语文。换句话说,作为母语教育的真语文主要包含下列两点:一是负有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二是必须依据母语的特点实施教学。西语讲究规则,汉语注重感性。因此,“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品味感悟、厚积薄发”是汉语文独特的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法则,而那种以讲析为主的教学方式,以理性主导的技术思维,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真语文不仅要重视语文的“知性”,更要重视语文的“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不是向其灌输知识与训练。
真语文是朴素简约的语文,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过于迷信方法与技巧是科学主义在语文教育中的流毒,语文学习处于母语环境之中,多读多写多想足矣。把语文教学搞得十分复杂并不会使教学事倍功半,真语文与此分道扬镳,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运动。
…………
真语文的讨论如何取得圆满成果?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的三句话可资借鉴:“说真实的话,说自己的话,说不一样的话。”
“说真实的话”,教真实的语文,这是真语文的基本前提。真话不等于真理,但是真话距离真理最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真语文可以长足发展的基础。
“说自己的话”,就是坚守自己的个性,保持思想与人格的独立,不唯书、不唯上、不跟风。“坚守个性”是世界丰富多彩的唯一原因。每个人坚持说自己的话,观点就会异彩纷呈,作文就不会千篇一律。
“说不一样的话”,强调的是求异和创新,是学术繁荣的唯一出路,创新也是课改精神的元素之一。只有创新,语文教育才会生机勃勃;只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葆活力和动力。
真语文,反对豪华包装,追求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才是真,真语文追求简约和纯真。
真语文不是实用主义的死语文、庸语文,真语文是活语文、生命语文和诗意语文。
真语文,才刚刚上路。
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教育局)
推荐理由:虽说不破不立,但很多时候有“破”而无“立”。真语文大讨论,在“破”假语文的同时,也需要“立”,需要厘清什么是“真”,怎么做才能“真”,并付诸实践,否则不过是给目前饱受争议的语文教学乱上添乱而已。编者欣赏博文这样的讨论,这是“立”的事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事业,执着于“立”,而不是“破”。如此,“真的”语文才有从浓雾中显现的一天。
过去,教学掺假作秀,作文虚情假意,评价弄虚作假,假阅读,假写作,假互动……岂一个“假”字了得!“应试教育真抓实干,素质教育假话连篇”,严重背离了教育的“真谛”。
面对课改以来触目可见的“教学不真,研究不真,报告不真,成果不真,声誉不真……”的“失真”乱象,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一声断喝:“救救孩子——教师要真教!学生要真学!评价要真评!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一场真语文的大讨论由此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帷幕,旨在为在困局中徘徊不前的课程改革开一剂救治的良方!
或许有人会说目前教育这个铁屋子很难打破,这种乌托邦的情怀有点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改革需要不怕失败的勇士,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勇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教育改革必须从变革人们的思想开始,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源于认识的模糊与思想的混乱。真语文大讨论恰逢其时,必须坚决地进行下去。
邓小平曾经倡导政治领域“不争论”,但这并不适应于学术领域,“真理越辩越明”是一条公理,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就曾给中国带来空前的文化繁荣。问题是如何使真语文大讨论不至于流于一场口水仗,有一些问题必须想清楚:真语文的内涵如何界定?参与讨论的持不同见解者如何相互砥砺而不是相互诋毁?笔者的观点是:此中有“真”意,欲“辩”不妄言。
“真语文”应该做何解?这是讨论的基本前提。愚以为真语文除必须具有“真实、真诚、真理”的品性外,还应具备以下特质:
真语文应该是“为真人”的语文。“以人为本”是它的原则,“为人生,为生活,为幸福”是它的终极目标。“为人生的语文”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生活的语文”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基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即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踏踏实实地教会学生“读、写、听、说”。“为幸福的语文”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幸福奠基,为他们美好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真语文是“语文味”的语文,即基于语言学习的语文,而不是别的。语文永远姓“语”,语言是语文的存在方式,疏离语言的语文不是真语文,是伪语文,甚至是非语文。语文是有疆界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一个悖论,是对语文的盲目夸大,“大语文”也有限度,大到没有边界的语文如同吹炸的气球。新课标赋予语文太多的目标和任务,使其不堪重负、步履蹒跚,真语文就是给这种虚胖的语文瘦身,回归语文的本位,即“学习语言运用”的本位。
真语文是母语化的语文。换句话说,作为母语教育的真语文主要包含下列两点:一是负有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二是必须依据母语的特点实施教学。西语讲究规则,汉语注重感性。因此,“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品味感悟、厚积薄发”是汉语文独特的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法则,而那种以讲析为主的教学方式,以理性主导的技术思维,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真语文不仅要重视语文的“知性”,更要重视语文的“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不是向其灌输知识与训练。
真语文是朴素简约的语文,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过于迷信方法与技巧是科学主义在语文教育中的流毒,语文学习处于母语环境之中,多读多写多想足矣。把语文教学搞得十分复杂并不会使教学事倍功半,真语文与此分道扬镳,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运动。
…………
真语文的讨论如何取得圆满成果?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的三句话可资借鉴:“说真实的话,说自己的话,说不一样的话。”
“说真实的话”,教真实的语文,这是真语文的基本前提。真话不等于真理,但是真话距离真理最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真语文可以长足发展的基础。
“说自己的话”,就是坚守自己的个性,保持思想与人格的独立,不唯书、不唯上、不跟风。“坚守个性”是世界丰富多彩的唯一原因。每个人坚持说自己的话,观点就会异彩纷呈,作文就不会千篇一律。
“说不一样的话”,强调的是求异和创新,是学术繁荣的唯一出路,创新也是课改精神的元素之一。只有创新,语文教育才会生机勃勃;只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葆活力和动力。
真语文,反对豪华包装,追求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才是真,真语文追求简约和纯真。
真语文不是实用主义的死语文、庸语文,真语文是活语文、生命语文和诗意语文。
真语文,才刚刚上路。
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教育局)
推荐理由:虽说不破不立,但很多时候有“破”而无“立”。真语文大讨论,在“破”假语文的同时,也需要“立”,需要厘清什么是“真”,怎么做才能“真”,并付诸实践,否则不过是给目前饱受争议的语文教学乱上添乱而已。编者欣赏博文这样的讨论,这是“立”的事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事业,执着于“立”,而不是“破”。如此,“真的”语文才有从浓雾中显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