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阅读教学 关注语言习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在学与用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占据语文课堂大地盘的阅读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熏陶、积累的重任。利用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掌握文字,一直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的教学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
  一、导入,在交流中碰撞语言
  [情境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第二篇关于马的课文《巩乃斯的马》。
  师:一提起马,你的脑海涌现了哪些词语?
  生1:骏马、奔跑、力量、自由自在……
  生2:万马奔腾的画面,骑马奔驰的画面,马儿仰天长嘶的画面……
  师:确实,马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自由的感觉,一种奔跑的态度。请大家带着自由的感觉,带着奔跑的力度,再次读题。
  ……
  [我的思考]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新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一种语言交流的宽松氛围,直奔课题后,让学生读题感知,紧接着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把关于马的词语和画面从记忆储存中唤醒。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每人都奉献了一些语言(词句)。通过交换和碰撞,每人都拥有了很多语言(词句),同时在两次读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字词教学——在归类中丰富语言
  [情境再现]
  师:屏幕上的字,你觉得哪些字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生:“吓”和“喧”,“挟”和“撒”。
  师:大家一下就找到了共同点。这些是同偏旁的字,很容易混淆,我们来给它们再找找兄弟姐妹,给它们组词。
  (学生开始找“口”字旁和提手旁的字,教师用电子白板一一写出,课堂气氛轻松热烈)
  师:读读写写,记住他们。
  ……
  [我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环节,是学生习得语言的关键性环节。很多教师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内容的深度开掘和无穷无尽的感悟理解上,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也是扩大学生语言视野的良好平台。案例中,教师以“由一个知一类”的意识,不仅通过找同偏旁的字并组词的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不忘利用巩固语言的基本手段——读和写,加深了学生对新学语言的记忆,体现了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度重视。
  三、概括——在描述中创生语言
  [情境再现]
  师:同学们,让我们统观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全文分几个层次来写?
  生:四个,分别是背景、马群会聚、马群消失、感受。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提炼关键词语,按照这四个层次概括全文大意,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更好。
  [我的思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四个层次的内容,有意培养学生对已有的文字材料进行删减、加工和整理的能力。同时,学生融合自己的语言进入原文的语言材料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形式。通过交流,这些语言得到了分享。
  四、品味——在感悟中浸润语言
  [情境再现]
  师: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答略)
  师:哪个词是重点词?(“壮阔”)再次用心研读,围绕这个重点词,作者是怎么写出壮阔的场面的?
  生1:通过描写马的神态、动作的一些词语,比如“前呼后拥、披头散发、争先恐后”等。
  师:你们能把这些词语带进句段里,读出它们的气势吗?
  ……
  生2:“有的疯狂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比喻让形象更生动了。请大家一边想象尖兵的样子,一边大声读读这个句子。
  ……
  师:请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马群与雷雨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的思考]
  诵读、品味、涵泳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感受,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提炼过程,接着抓住重点词“壮阔”,让学生深入地品味文本语言。对于四字成语,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气势;对于比喻句,教师教给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读的方法。最后全面展开,全体学生通过品味、诵读、涵泳文本的好词佳句,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五、练笔——在迁移中活用语言
  [情境再现]
  师:大家发现了文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还有吗?
  生1:还有拟人的手法,比如“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这句。
  师:其实比喻中又含有拟人手法。作者运用了描绘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也运用了一些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写好什么?
  生2:马群奔跑的样子。
  师:注意,是马群奔跑,而不是一匹马在奔跑,这是一个典型的场面描写,写出了这个场面的——
  生3:壮阔的气势。
  师:此处场面描写注意了点与面的结合。既有一匹马的奔跑神态,也有马群的整体印象。接下来,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某个场景,比如课外活动的场面、坐公交车时的场面等,运用一些描写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和自己擅长的修辞手法把这个场面再现出来,力求把这个场景写得生动传神,让人如临其境。
  [我的思考]
  学习语言最终是为了运用语言,而语言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探寻语言的奥秘,使学生获得“言”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调动“意”的记忆和联想,使“言”“意”兼得成为可能。
  六、作业——在延伸中积淀语言
  [情境再现]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中国人之所以喜欢马,是因为马代表了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昂扬的生命力。你看,“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金戈铁马、天马行空”等成语,还有《马诗》《己亥杂诗》等关于马的诗歌,还有关于马的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马儿啊,你慢些走》等,至于与马有关的绘画、雕塑也是数不胜数。课下,我们都来搜集一下这些关于马的成语、诗歌、艺术作品,可以把它们摘录下来,成为记忆性的知识;也可以给艺术作品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尽情抒发对马的想象。
  [我的思考]
  四十分钟的语言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教师总是把学生的视野扩大到课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语言积累的触角延伸到词语(成语)、诗、歌曲等记忆性的语言知识系统,还要提倡学生给艺术品配上文字说明和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
  课堂中,教师始终抓住语言的习得和训练这个教学主旋律,围绕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层层推进,扎实开展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使教学呈现实实在在的语文味,使课堂弥漫醉人的言语芬芳。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得到方法技能的培养,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本真的课堂、求实的课堂。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保持并提升课堂的“语文味”?从“读”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谈谈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在“读”中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人物形象。  一、一箭双雕“入境读”,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课伊始,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余的兴奋回到课堂,此时可以创设一种走近文本的机会,或者安排学生一节一节轮读课
对语文教学而言,很多人以品词析句、涵泳文字为目标,并将抓好文字的积累和落实作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堂最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生生和文本的智慧交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的心灵沟通,而这一切都需要思维的绽放。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思维迸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根据《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在预习上耕耘不息而收获了了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如何抓好语文的课前预习谈一谈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表达了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大病初愈后惊衰叹老的感伤和宏业难成的忧愁,虽“断云依水、红莲相倚”令人 “浑如醉”,但仍无法化解词人心中的苦闷,以至于“定自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脱离了情感一切描绘都苍白无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比具有强烈而突出的情感性。情感是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些语文教师由于过度夸大人文性的功能,淡化了语文的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变得浮躁、拖沓、复杂。许多语文课完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犹如美食,有些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些人如饕餮吞食、暴殄天物,而有些人则慢炖细品,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将阅读与技能、积累、感受、创造相结合,才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语文大餐。  一、初尝——唤醒“兴趣化”阅读动力  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而
1980年以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作为基本篇目,编人中学语文教材,这是该小说在中国经典化的重要标志,而莫泊桑本人也成为中学生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小说家之一。和所有其他经典作品一样,该小说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人们对其主题思想的解读也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根据最早也是最普遍的看法,“作者通过塑造菲利普夫妇这一对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以下是我校两位老师在这一自然段的不同教学过程。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见过草原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光,去感受草原上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草原景色很美,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这节课我们就去领
我校近期开展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所谓“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
【文本细读】    《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原题为《筏子》,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深沉,意蕴深刻。文章描写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以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  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艄公,而是先浓墨重彩极言黄河之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诗一般的语言,把一幅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