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建设项目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参建单位众多等特点,建筑施工中如果没有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就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过程的实施。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建筑施工中协调管理措施的优化进行了简单概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协调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在施工管理中,协调能力的强弱,是承包方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具体体现,协调包罗万象,从施工中各要素的协调到外部环境的协调,都是承包方的职责范围之内。其中包括各工种之间工作面的协调、同一部位各专业之间线路、管路走向、设备位置摆放的协调、与监理、业主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等。下面就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问题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虽然是本专业的问题,但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二、做好各方协调管理工作
(一)与业主方的工作协调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中出现情况,除按驻场建筑师、监理的要求及时处理外,并且应积极修正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并会同发包方,建筑师、施工方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验收小样板间、样板段,进行部位验收,中途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根据发包方指令,组织各相关方参加精装饰用料的选型,选材和定货,参加新材料的定样采购。协调各施工分包单位在施工中需与现场工程师协商解决的问题,协助现场工程师解决诸如因多管道并列等原因引起的标高、几何尺寸的平衡协调工作,协助解决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地质沉降、结构变形等细部变化处理问题。
(二)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
工程开工前,应与设计院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施工实施方案。参加施工图审查,协助业主向设计院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选型。在施工中,及时会同业主、设计院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验收样板间,进行部位验收、中途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会同设计院、业主一起参加设备、材料等的选型、选材和定货,参加新材料的定样采购。凡图纸需更改设计和图中不明确及错、漏、碰、缺之设计部分,必须办理设计变更单,设计人员签字认可,严禁擅自修改设计。
(三)与其它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
提供到指定的临时施工电源、临时施工水源、临时设施、临时仓库、现场堆放场所;提供施工中需要的管材、加料、垂直运输;提供施工的标高、轴线。定期召开碰头会。现场协调解决与施工有关事宜。接收及维护现有其他独立承包人施工之地及其他的临时设施
三、建筑施工中协调管理措施的优化
(一)树立全员沟通意识
在单位内部加强教育,使每个员工认识到工程管理是以业主为服务主体,以项目为服务目标,多方参与的一项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工作,使全员树立沟通协调意识,并明确每个员工在项目中的作用与地位。每位员工的工作以业主的要求和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最终实现双赢多赢。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者除要明确各专业各部门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各各专业部门员工的积极性,更容易协调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方面,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表面管理的很严肃,但实际问题的解却不尽人意。要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统一技术管理手段
以统一的技术管理手段及配合措施,强化各专业单位的技术管理及配合意识。
1、土建及时将有关部分分项质量控制计划交现场协调小组签发,各专业单位共同执行此计划,确保分项工程质量有计划可循。
2、土建、安装及各专业单位共同核定图纸,相互对照,将工序矛盾问题消灭在施工图纸阶段,防止返工损失造成工期延误或造成无法恢复的质量隐患。
3、執行统一技术交底制度和规范标准验收制度,加强装饰装修、安装的细部配合处理,特别是卫生间、门窗边框,不同装饰材料的交界面等处理要仔细,统一协商,按程序进行。
(四)建立会议制度进行沟通
建立设计图纸技术交底会议制度、与业主及监理单位建立工程月简报制度、与监理单位建立工程月、周、日报告制度、定期与不定期例会、专题讨论会制度等相关制度来保证多方之间能够实施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五)利用信息技术
尽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对项目实行动态综合协调管理,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网上信息查询、交流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六)施工进度协调
精心组织,实施“项目法”管理,履行项目长岗位责任制,建立高效精干的施工管理班子。组织有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在工程管理上依照网络计划组织各道工序施工,实施专业化、机械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按计划组织先进的、足够数量的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工程正常进行。加大物资保障力度,建立材料供应体系,保证各种施工所用材料按施工进度的需要如期供应,并具有一定的储备量。调集有经验的、足够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参加该项工程施工。
在工期紧迫,无法按正常施工计划安排流水作业的情况下,需同时安排交叉及平行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总工期要求及节点工期要求,层层分解工期,以日保周,周报旬,旬报月,同时严格节点工期及重要工序工期考核制度,合理组织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供应以及合理安排资金计划。对于场地小、作业量大的项目,各专业、系统之间交叉作业,接口多,工序衔接紧,特别需要施工联合体加强内部施工组织协调和沟通。
设计供图必须严格按供图计划及时到位,设计联合体内部各专业之间应当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并及时派遣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现场施工配合工作。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的专业招标、主要设备订货时间应严格依据本指导性节点工期安排,及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各专业之间的施工配合工作,如各专业预埋等。
结束语
一项优质的建筑工程是集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施工的协调管理不容忽视。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多工种交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献文.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5期.
[2]谢鸿林.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0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协调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在施工管理中,协调能力的强弱,是承包方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具体体现,协调包罗万象,从施工中各要素的协调到外部环境的协调,都是承包方的职责范围之内。其中包括各工种之间工作面的协调、同一部位各专业之间线路、管路走向、设备位置摆放的协调、与监理、业主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等。下面就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问题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虽然是本专业的问题,但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二、做好各方协调管理工作
(一)与业主方的工作协调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中出现情况,除按驻场建筑师、监理的要求及时处理外,并且应积极修正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并会同发包方,建筑师、施工方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验收小样板间、样板段,进行部位验收,中途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根据发包方指令,组织各相关方参加精装饰用料的选型,选材和定货,参加新材料的定样采购。协调各施工分包单位在施工中需与现场工程师协商解决的问题,协助现场工程师解决诸如因多管道并列等原因引起的标高、几何尺寸的平衡协调工作,协助解决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地质沉降、结构变形等细部变化处理问题。
(二)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
工程开工前,应与设计院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施工实施方案。参加施工图审查,协助业主向设计院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选型。在施工中,及时会同业主、设计院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验收样板间,进行部位验收、中途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会同设计院、业主一起参加设备、材料等的选型、选材和定货,参加新材料的定样采购。凡图纸需更改设计和图中不明确及错、漏、碰、缺之设计部分,必须办理设计变更单,设计人员签字认可,严禁擅自修改设计。
(三)与其它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
提供到指定的临时施工电源、临时施工水源、临时设施、临时仓库、现场堆放场所;提供施工中需要的管材、加料、垂直运输;提供施工的标高、轴线。定期召开碰头会。现场协调解决与施工有关事宜。接收及维护现有其他独立承包人施工之地及其他的临时设施
三、建筑施工中协调管理措施的优化
(一)树立全员沟通意识
在单位内部加强教育,使每个员工认识到工程管理是以业主为服务主体,以项目为服务目标,多方参与的一项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工作,使全员树立沟通协调意识,并明确每个员工在项目中的作用与地位。每位员工的工作以业主的要求和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最终实现双赢多赢。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者除要明确各专业各部门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各各专业部门员工的积极性,更容易协调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方面,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表面管理的很严肃,但实际问题的解却不尽人意。要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统一技术管理手段
以统一的技术管理手段及配合措施,强化各专业单位的技术管理及配合意识。
1、土建及时将有关部分分项质量控制计划交现场协调小组签发,各专业单位共同执行此计划,确保分项工程质量有计划可循。
2、土建、安装及各专业单位共同核定图纸,相互对照,将工序矛盾问题消灭在施工图纸阶段,防止返工损失造成工期延误或造成无法恢复的质量隐患。
3、執行统一技术交底制度和规范标准验收制度,加强装饰装修、安装的细部配合处理,特别是卫生间、门窗边框,不同装饰材料的交界面等处理要仔细,统一协商,按程序进行。
(四)建立会议制度进行沟通
建立设计图纸技术交底会议制度、与业主及监理单位建立工程月简报制度、与监理单位建立工程月、周、日报告制度、定期与不定期例会、专题讨论会制度等相关制度来保证多方之间能够实施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五)利用信息技术
尽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对项目实行动态综合协调管理,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网上信息查询、交流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六)施工进度协调
精心组织,实施“项目法”管理,履行项目长岗位责任制,建立高效精干的施工管理班子。组织有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在工程管理上依照网络计划组织各道工序施工,实施专业化、机械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按计划组织先进的、足够数量的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工程正常进行。加大物资保障力度,建立材料供应体系,保证各种施工所用材料按施工进度的需要如期供应,并具有一定的储备量。调集有经验的、足够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参加该项工程施工。
在工期紧迫,无法按正常施工计划安排流水作业的情况下,需同时安排交叉及平行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总工期要求及节点工期要求,层层分解工期,以日保周,周报旬,旬报月,同时严格节点工期及重要工序工期考核制度,合理组织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供应以及合理安排资金计划。对于场地小、作业量大的项目,各专业、系统之间交叉作业,接口多,工序衔接紧,特别需要施工联合体加强内部施工组织协调和沟通。
设计供图必须严格按供图计划及时到位,设计联合体内部各专业之间应当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并及时派遣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现场施工配合工作。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的专业招标、主要设备订货时间应严格依据本指导性节点工期安排,及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各专业之间的施工配合工作,如各专业预埋等。
结束语
一项优质的建筑工程是集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施工的协调管理不容忽视。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多工种交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献文.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5期.
[2]谢鸿林.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