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快车道上的3个信号灯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大多数我见过的企业,其行业增长率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2007年风电的行业增长率居然高达138%。
  借着稍纵即逝的机遇,将尽量多的资源聚拢在自己的门下,向来是我国企业的长项。尽管也曾出现过德隆那样捉襟见肘的窘迫,但是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这样借助良机完成了“惊险的一跳”。
  两年前哈佛《商业评论》曾有一篇文章(我想不起文章的名字了),专门分析这个时期的企业战略。作者认为在市场高速成长也就是市场格局形成之时,企业的主题就是做大,就是跑马圈地,占领有利的地形并且建立战略控制点保护自己的利润池。一旦错过这个机遇,机会窗口就会关闭,这时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下来之后,留给企业的就只有望洋兴叹了。
  一家钢铁企业A在过往5年市场快速成长期,选择了做精、做专和做强;结果,业务规模始终徘徊在200万吨左右,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则辗转腾挪达到了500万至800万吨的规模。现在,经济进入低迷时期,那些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开始进行精细化的运营整合,为下一轮的增长高峰做好准备,而此时的A企业虽然运作效率高,但是市场留给它的成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而且由于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过低,此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当然,作为管理顾问,我理解盲目扩张有多么危险以及加强管理多么重要。但我仍然觉得,在发展的机遇期,发展就是硬道理;此时,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客户服务都可以是粗线条的,发现问题只要能迅速处理就行。
  
  2.标准化第一,个性化第二
  
  在高速发展时期,下属分支机构会跟随市场遍地开花;每个地区或者业务都难免有独到之处,比如广东人喜欢吃好的,东北人喜欢穿好的,如果强行统一,就会闹出笑话。
  保留下属单位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十分重要,但是在高速发展时期,标准化的价值仍然高于个性化。
  个性化就像开卡车,而标准化的管理则像开火车。
  驾驶卡车目标和激励明确,而且开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由于每个人的驾驶经验不同,或者有时路况不一样,最终的业绩差异就开始显现出来。有时你需要让某些卡车停下来以便接应落后的伙伴,或者有时你需要将它们联合在一起,完成一个较大的任务。可是习惯于独来独往的卡车司机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有时虽然名义上联合,结果还是各有各的小算盘。
  而火车的好处是速度快而且运量大,最关键的是现在大家都按照统一的作业标准在一条铁轨上行进,步调一致,同进同出,减少了原来卡车车队的五花八门。
  但问题是,你的那些卡车司机伙伴们在变成火车车厢管理员之后,激情和动力消失了。集团化、标准化、体系化管理的好处大家都懂,可是每个人内心的那份冲动似乎总是无法平息,有些人按奈不住,就另谋高就了。
  最让你苦恼的是,你一个火车头要拉着好几十节的车厢,实在是辛苦的很。终于,你想到了动车组。动车组有一台大功率的车头,与此同时,每节车厢上也都有动力系统。这样同时解决了三个管理上的问题:
  A、整个集团公司,也就是这辆动车组,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车头承担目标和战略牵引。
  B、对于下属的业务单位,有了需要共同遵守的标准流程,也就是铁轨和信号系统,才能步调一致,而且速度最快。
  C、最关键的是各节车厢也有自己的动力,而不是像普通的火车那样完全依赖火车头的牵引,这样既满足了集团公司的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给下属业务单位预留了足够的创造和发挥的空间。
  
  3.组织能力第一,个人能力第二
  
  在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第一次见面,董事长就跟我说他公司的员工意识和能力存在多大的问题。开始,我还真的信以为真了,于是就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员工的“招—选—用—育—考—留”。
  第二次拜访该公司时,我参加了他们的一次管理例会。会上董事长再次指责员工的责任心不够。他举的例子是,采购专员不去主动了解产品销售情况、生产计划、原材料库存就盲目采购了许多不急需的材料,而有些急需的原材料又没有买来。
  会后我就专门跟董事长谈这个问题。我反问他,如果你没有一个基本的信息系统及时通知采购专员有关市场预测和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需求计划的信息,你凭什么要求一名普通员工主动而且全面地掌握这些资料?这个世界上天才总是少数,而雷锋只有一个(还挂在了墙上),我们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断提升我们个人自身的能力与责任感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组织能力。一套好的组织体系可以让普通人像天才一样工作,反之天才也会在这种环境中被磨损。
  幸运的是,董事长接受了我的分析。该公司开始放弃寻找和培养天才的努力,转而简化项目公司的管理,并把管理和运营上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交给后台,比如公司财务部建立了投资和建设项目的成本模型,前端项目公司所需要的任何有关成本概算、预算、核算的工作均由财务部通过IT系统来处理。
  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简单的前台+标准化的后台”。也就是说,尽量简化前台的业务,以降低对前台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而支持业务的快速复制;同时,尽量标准化后台的管理,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管理的复杂性,以便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人才培养不重要,我的意思是,在市场高速发展时期,组织能力更重要,而且组织能力的建设比个人能力的提升,更容易取得成效。
其他文献
“直复式营销”依靠精准、多媒介的组合、按效果衡量,通过测试不断地优化的强大优势区别于传统营销,并有效地避免了资源浪费,重名气而不重实际效益的陷阱,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特别是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威力巨大。其实,“直复”的理念也可应用到电话销售团队的管理领域中。    团队管理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销售团队的管理分成了招聘、使用、激励等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在销售人员的挑选上。传统的人海
期刊
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有效地切割市场,才能显示这个品牌的竞争实力,因为市场到处充满竞争和陷阱,如果一个品牌不能很好地切割市场,那么这个品牌很难获得有效的竞争机遇。面对2009年盛行真石产品市场,华鹏陶瓷硬与强势的竞争者抢夺阵地,无疑有着较大的压力。华鹏陶瓷要想获得市场生机,其最好的策略是:做小池塘的大鱼,而不是去做大海里的小鱼,也就是说要做具有东方情调的真石产品。    切割市场,踞一峰之
期刊
并购重组——是成为加工薯条的机器,还是成为装土豆的麻袋?关键就是要突破三个死穴。    很多企业并购重组的初衷都非常好,市场也很看好,但成效却非常差。为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从内在机理上研究并购重组。  首先要明确并购重组的性质和目的。并购重组究竟是物理性质的重组还是化学性质的重组?并购重组的目的究竟是成为一个“加工薯条的机器”还是成为一个“装土豆的麻袋”?  物理性质的重组只不过是把原来的几个企业变
期刊
优化产品结构体系的工具与运用。  在中国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营销模式创新已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主题。已有很多企业或个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如近十年比较流行的直销模式、连锁加盟模式、深度分销模式、高级经销商模式、整合营销模式、服务营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事件营销模式、关系营销模式、网络营销模式等,层出不穷,这些模式的提出给很多企业和营销人在思维和实践上带来很多启迪和促进。  在营销模式不断创新的同
期刊
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人事管理架构,配置适宜的。    管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责任承担者,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然而,在多年来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定位、承担哪些职能、机构如何建构、对任职人有哪些要求、人员如何配备、作用如何发挥等具体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甚至人事工作者缺乏系统的思考、规划与设计。  基于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培训的
期刊
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敌人寿保险公司(Invincible Life Assurance Company)是菲利普马尔霍兰(Philip Mulholland)的孩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他成立了这家公司。当他还只是一名年轻的保险推销员的时候,他就已经确信,与东部任何一家现存的人寿保险大公司相比,一家由本地人开办并且实行本地化管理的公司会为迅速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的服务。他成立这家公司已经
期刊
原汁原味的张五常    《多难登临录》书名源于杜甫的名诗《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这一书名很贴题,从炎黄子孙的角度看,从2008年9月起,经济发展复杂繁多,没有一项令人高兴,或大或小都可以“难”字形容。书中精选了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教授55篇博文,文中体现出教授百无禁忌、依理直说的率直个性。  美国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爆发以来,一个普遍流传的误会,是认为这是自由市场失败
期刊
1、我们公司从1998年就开始销售商用(酒店、食堂)厨房设备,2007年代理一家某地区比较有名气的厨房设备,“解决温饱,目标小康”。  经我了解,有些厨房设备厂在开发节能燃气炉灶,种类繁多、品种各异,但是并没有普及市场。原有传统鼓风炉灶采用扩散式燃烧,现在新技术采用预混式燃烧可以节省燃气30%。新技术生产的产品都存在不完善的弱点,我公司也准备生产预混式燃烧器(该燃烧器是炉灶整个燃烧系统总成)。但是
期刊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即蓝海,靠的是对市场现实的重新排序和构建及对买方需求的整合。蓝海战略的关键在于是否为企业和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是否开启新的需求,实现价值创新;蓝海战略不是通过对市场的细化而将已有市场的份额最大化,而是通过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  雅昌原来是一家印刷厂,1993年成立时,业务定位聚焦于一个细分市场——彩色艺术印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雅昌在书画、文物、拍卖、摄影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家、
期刊
加薪不可能吗?不应该。每天都有人得到加薪。为什么这个人就不能是你呢?    如果年收入5万美元,加薪10%,年收入转眼就增加了5000美元。当然,事实上加薪不是一年多赚5000美元的唯一办法,还可以相应地缩减5 000美元的开支。但是那么做有多难呢?所以,谁不想加薪?!  加薪不可能吗?不应该。每天都有人得到加薪。现在,你读到这儿的时候,就有人正在要求加薪、得到加薪。这个人为什么不是你呢?  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