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P38-39。
2教学目标
2.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同时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4教学策略
4.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选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4.2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主,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
5教学流程
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
5.1生活入境,感知角。利用课件演示“几何王国”动画,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时展示城堡顶部的一个角,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形?让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的角。通过回答,最后告诉学生,它也是个平面图形,它的名字叫做角。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几何王国,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这时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5.2自主探究,认识角。
5.2.1找一找。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在书中这幅图上,你都找到了哪些角呢?
学生大概能找出这些角:钟面上的角、剪刀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等等。
师: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细观察,你就能找到它。然后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管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角,从图片中抽象出角。找到角之后,再让学生感知角的样子,让学生摸一摸。
5.2.2摸一摸。提问学生:角长什么样子呢?请你摸一摸身边的物体,从中找出一个角来摸一摸.你摸到的角有什么感觉? 课前,让学生准备大量的实物,如:书、格尺、三角板以及课桌、椅子等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角的特点。学生可能总结出角有的地方摸起来尖尖的,还有两条很平很直的边。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叫顶点,而从顶点起画出的两条线就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它也是一个平面图形。并且,把三种角的各部分名称都演示一遍。由此,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角的数学模型,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5.2.3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做一个角。学生可以用纸卡或身边的书、本,拼出、折出、摆出、剪出不同的角。做完之后,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创造的角。在这里,学生剪出的角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剪出的边不够直,这样教师可以随机提问,怎么才能剪的直一些,学生可能会回答,先用格尺画一个角,照样子剪。那怎么样才能画出一个美丽的角呢?
5.2.4画一画。先让学生说一说怎么画角,然后教师再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方法,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画一个角。学生画出角后,再用剪刀剪下来。
5.2.5辨一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这个新朋友,现在,角的王国里来了一些小伙伴,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请你们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5.3实践操作,探究角。这里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5.3.1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5.3.2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刚才学生剪出的角有大有小,老师可以让一个角变大或变小,你们想看看吗?这时出示活动角,演示它可以变成大小不同、变化多样的角。之后,让学生随老师用两条纸卡和钉书器共同制作活动角,使角变大变小。做出后,随意比较两个角,并提问,哪个角大一些,哪个角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提问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两条边离得远。这时教师总结:对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板书:叉开大,角大,叉开小,角小。让学生随意摆出一个角,并与同桌比较:谁摆的角大,谁摆的角小。通过此环节,学生明确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下面做几道练习题。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4回顾总结,内化角。
5.4.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5.4.2教师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的角,看谁找得最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P38-39。
2教学目标
2.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同时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4教学策略
4.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选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4.2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主,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
5教学流程
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
5.1生活入境,感知角。利用课件演示“几何王国”动画,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时展示城堡顶部的一个角,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形?让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的角。通过回答,最后告诉学生,它也是个平面图形,它的名字叫做角。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几何王国,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这时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5.2自主探究,认识角。
5.2.1找一找。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在书中这幅图上,你都找到了哪些角呢?
学生大概能找出这些角:钟面上的角、剪刀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等等。
师: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细观察,你就能找到它。然后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管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角,从图片中抽象出角。找到角之后,再让学生感知角的样子,让学生摸一摸。
5.2.2摸一摸。提问学生:角长什么样子呢?请你摸一摸身边的物体,从中找出一个角来摸一摸.你摸到的角有什么感觉? 课前,让学生准备大量的实物,如:书、格尺、三角板以及课桌、椅子等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角的特点。学生可能总结出角有的地方摸起来尖尖的,还有两条很平很直的边。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叫顶点,而从顶点起画出的两条线就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它也是一个平面图形。并且,把三种角的各部分名称都演示一遍。由此,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角的数学模型,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5.2.3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做一个角。学生可以用纸卡或身边的书、本,拼出、折出、摆出、剪出不同的角。做完之后,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创造的角。在这里,学生剪出的角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剪出的边不够直,这样教师可以随机提问,怎么才能剪的直一些,学生可能会回答,先用格尺画一个角,照样子剪。那怎么样才能画出一个美丽的角呢?
5.2.4画一画。先让学生说一说怎么画角,然后教师再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方法,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画一个角。学生画出角后,再用剪刀剪下来。
5.2.5辨一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这个新朋友,现在,角的王国里来了一些小伙伴,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请你们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5.3实践操作,探究角。这里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5.3.1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5.3.2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刚才学生剪出的角有大有小,老师可以让一个角变大或变小,你们想看看吗?这时出示活动角,演示它可以变成大小不同、变化多样的角。之后,让学生随老师用两条纸卡和钉书器共同制作活动角,使角变大变小。做出后,随意比较两个角,并提问,哪个角大一些,哪个角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提问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两条边离得远。这时教师总结:对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板书:叉开大,角大,叉开小,角小。让学生随意摆出一个角,并与同桌比较:谁摆的角大,谁摆的角小。通过此环节,学生明确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下面做几道练习题。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4回顾总结,内化角。
5.4.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5.4.2教师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的角,看谁找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