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互联网普及率以25.5%的比例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数达到3.2亿;此外,手机上网用户超1.55亿。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新媒体和新技术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工作、阅读甚至思维方式。有远见、有准备的传统出版企业,应该抓住危机中的重大机遇,应时、应势而动。
一、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虽然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与新技术条件下,但作为传统出版企业,我们对花样翻新、内容迭出、已经拥有庞大受众群的新媒体和容量巨大、手段多样、方便快捷的新技术却视而不见;我们仍然只习惯于系统、完整、线性、深层次文字内容的选题策划,只擅长于单一的纸质出版载体的制作与推广。但是,新媒体已经兵临城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数年来由纸介质出版独霸图书市场的局面将一去不返,认识和研究进而吸纳、融合并与新媒体协调发展是传统出版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包括纸介质出版在内的多媒体共同引领和繁荣阅读市场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要在纸介质出版上大力提倡、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要不断挖掘、培育和延展已有的内容信息,又要敢于尝试新的出版形式,借助新技术,传播新内容。
2008年12月,来自报刊、广电、新媒体等领域的300余位传媒人士借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之机,成立了中国传媒产业联盟。这个在传媒大融合的环境下成立的联盟,昭示着传统出版企业与新型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时代的到来。同年,拥有110家系列期刊的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共同打造STM在线出版业务,为自己的原创内容争取到了更高的价值补偿。此外,重庆出版集团与中国电信联手开启“跨界阅读”;中国出版集团与华旗爱国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首批“中版·妙笔听书”系列出版物;知识产权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标准出版社等十几家出版大社都已开始了按需印刷的探索。以上事件都标志着传统媒体与新型传媒融合,正在携手迈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新台阶。
事实证明,在以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为基础的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文学、网络数据库、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等新型数字媒体已经形成与传统出版平分天下格局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企业如果能在转变观念、保持足够危机感的同时,发现并很好地抓住信息化时代提供的绝好机遇,通过与新媒体的互联与融合,实现出版理念、出版内容、出版手段与传播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未来必定前程似锦。
二、通过管理创新抓住机遇
面对来自新型出版载体和时尚阅读群体的双重挑战,传统出版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为抓住机遇提供制度保障。
1.人才管理
作为内容产业,出版企业是以思想内涵和文化创意为核心资源的,而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条件下,拥有一批既深谙内容策划又熟悉新媒体、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形成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出版企业应该通过转变管理理念与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创建出合理的、有利于新型复合型人才人尽其才的工作程序、机构建制、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及进出制度,为数字化出版提供人才储备。
2.机构设置
在确定了如何与怎样介入数字出版、介入深度和时机之后,出版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应该有相应的建制,在人员的安排上应该有合理的搭配。可以在集团的统领下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自主开发电子图书,实现在线阅读,提供内容检索等数字出版业务;也可以只设立专门的数字出版部,专职负责出版社与技术运营商的合作事宜,以自己纸质载体的内容与技术运营商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出版物;还可以在编辑部的每一个部门配备一名或多名既有内容策划能力,又掌握数字技术的编辑,主要负责选题的多媒体开发。无论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通过合理的建制,科学地调配人才资源,为适应数字出版提供机构保障。
3.工作流程
目前,绝大多数出版企业已经实现了内部的局域网运行和无纸化办公;但是,还未建立适应数字化出版的工作流程,数据收集、整理、保管、存储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实现工作流程的变革就是要从出版社内部信息化建设人手,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操作与管理,为出版内容的数字化创造技术条件。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出版社,已经通过建立内部的ERP系统,实现了出版所有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为建立内容的管理平台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数字化出版的路上邁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选题策划
首先,是利用好传统出版中的内容资源,大力发现、挖掘、培育内容中的原创性、深刻性、独创性,发挥并放大纸质出版中内容资源的价值,能让读者深入研读、品味细节、交流学术思想,有助于培养其阅读者抽象思维能力的内容优势;同时,要尽可能加大内容的信息量和表述的简洁明快、通俗生动,为阅读的方便快捷、轻松愉快提供可能。
其次,是吸收新媒体特有的、带有时代特点的内容表述与呈现方式。比如,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的《话说中国》,借鉴新媒体的出版理念和手段,把内容的传统厚重与呈现方式的简捷方便结合起来,读者无论从书的任何一页读起,都可以了解到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内容。
第三,在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与时尚新颖的呈现方式中,发现、整合、重新编排或提炼、延展、深化原有内容,创设出适合自己出版的新内容,为传统出版拓宽选题范围,增大信息流量,拓宽传播渠道与受众。
第四,借鉴新媒体对信息收集与传播快速反应的意识,对时代与现实生活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与快速的反应,不断增强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应对能力,借鉴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属于自己的出版物。比如《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美元大崩溃》《黑天鹅》等大众财经读物,就是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快速反应的产物,而其分析的权威与深刻、数据的翔实与周密,是网络出版物难以比拟的。
四、借力多媒体手段的营销模式
借鉴多媒体手段创新营销模式,能为传统出版企业极大地拓展传播渠道。据2008年全国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报告,一批出版社已经形成以网站为载体的营销与赢利模式。比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社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已经形成网络出版的平台,人民军医出版社和东北财经出版社通过网上多媒体的展示形式销售纸质和电子图书,电子工业出版社通过注册会员实现专业数据库的销售,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形成以在线教育、在线课堂为手段的教育出版资源共享平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诺基亚、中国移动等移动互联网合作实现了对受众的增值服务。此外,出版数据库营销在众多出版企业也受到重视。这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营销模式为传统出版企业分享信息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时代给出版产业提供的机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与新媒体适时、良好的借鉴与融合,能为传统出版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犹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参考文献:
[1]张倩影,数字出版“拐点”悄然而来[J],出版参考,2008,(10)
[2]何承伟,三套书和一本杂志的启示,编辑之友,2008,(6):5-6
[3]周百义,中小出版社如何进军数字出版,出版参考,2008,(11)
[4]全国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研究课题组,出版业网站谁主沉浮一2008全国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报告摘要[J],出版参考,2008,(11)
[5]田胜利,数字出版引领出版产业升级,大学出版,2008,(1):28-29
报告显示,新媒体和新技术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工作、阅读甚至思维方式。有远见、有准备的传统出版企业,应该抓住危机中的重大机遇,应时、应势而动。
一、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虽然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与新技术条件下,但作为传统出版企业,我们对花样翻新、内容迭出、已经拥有庞大受众群的新媒体和容量巨大、手段多样、方便快捷的新技术却视而不见;我们仍然只习惯于系统、完整、线性、深层次文字内容的选题策划,只擅长于单一的纸质出版载体的制作与推广。但是,新媒体已经兵临城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数年来由纸介质出版独霸图书市场的局面将一去不返,认识和研究进而吸纳、融合并与新媒体协调发展是传统出版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包括纸介质出版在内的多媒体共同引领和繁荣阅读市场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要在纸介质出版上大力提倡、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要不断挖掘、培育和延展已有的内容信息,又要敢于尝试新的出版形式,借助新技术,传播新内容。
2008年12月,来自报刊、广电、新媒体等领域的300余位传媒人士借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之机,成立了中国传媒产业联盟。这个在传媒大融合的环境下成立的联盟,昭示着传统出版企业与新型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时代的到来。同年,拥有110家系列期刊的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共同打造STM在线出版业务,为自己的原创内容争取到了更高的价值补偿。此外,重庆出版集团与中国电信联手开启“跨界阅读”;中国出版集团与华旗爱国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首批“中版·妙笔听书”系列出版物;知识产权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标准出版社等十几家出版大社都已开始了按需印刷的探索。以上事件都标志着传统媒体与新型传媒融合,正在携手迈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新台阶。
事实证明,在以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为基础的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文学、网络数据库、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等新型数字媒体已经形成与传统出版平分天下格局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企业如果能在转变观念、保持足够危机感的同时,发现并很好地抓住信息化时代提供的绝好机遇,通过与新媒体的互联与融合,实现出版理念、出版内容、出版手段与传播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未来必定前程似锦。
二、通过管理创新抓住机遇
面对来自新型出版载体和时尚阅读群体的双重挑战,传统出版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为抓住机遇提供制度保障。
1.人才管理
作为内容产业,出版企业是以思想内涵和文化创意为核心资源的,而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条件下,拥有一批既深谙内容策划又熟悉新媒体、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形成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出版企业应该通过转变管理理念与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创建出合理的、有利于新型复合型人才人尽其才的工作程序、机构建制、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及进出制度,为数字化出版提供人才储备。
2.机构设置
在确定了如何与怎样介入数字出版、介入深度和时机之后,出版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应该有相应的建制,在人员的安排上应该有合理的搭配。可以在集团的统领下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自主开发电子图书,实现在线阅读,提供内容检索等数字出版业务;也可以只设立专门的数字出版部,专职负责出版社与技术运营商的合作事宜,以自己纸质载体的内容与技术运营商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出版物;还可以在编辑部的每一个部门配备一名或多名既有内容策划能力,又掌握数字技术的编辑,主要负责选题的多媒体开发。无论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通过合理的建制,科学地调配人才资源,为适应数字出版提供机构保障。
3.工作流程
目前,绝大多数出版企业已经实现了内部的局域网运行和无纸化办公;但是,还未建立适应数字化出版的工作流程,数据收集、整理、保管、存储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实现工作流程的变革就是要从出版社内部信息化建设人手,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操作与管理,为出版内容的数字化创造技术条件。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出版社,已经通过建立内部的ERP系统,实现了出版所有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为建立内容的管理平台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数字化出版的路上邁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选题策划
首先,是利用好传统出版中的内容资源,大力发现、挖掘、培育内容中的原创性、深刻性、独创性,发挥并放大纸质出版中内容资源的价值,能让读者深入研读、品味细节、交流学术思想,有助于培养其阅读者抽象思维能力的内容优势;同时,要尽可能加大内容的信息量和表述的简洁明快、通俗生动,为阅读的方便快捷、轻松愉快提供可能。
其次,是吸收新媒体特有的、带有时代特点的内容表述与呈现方式。比如,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的《话说中国》,借鉴新媒体的出版理念和手段,把内容的传统厚重与呈现方式的简捷方便结合起来,读者无论从书的任何一页读起,都可以了解到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内容。
第三,在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与时尚新颖的呈现方式中,发现、整合、重新编排或提炼、延展、深化原有内容,创设出适合自己出版的新内容,为传统出版拓宽选题范围,增大信息流量,拓宽传播渠道与受众。
第四,借鉴新媒体对信息收集与传播快速反应的意识,对时代与现实生活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与快速的反应,不断增强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应对能力,借鉴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属于自己的出版物。比如《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美元大崩溃》《黑天鹅》等大众财经读物,就是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快速反应的产物,而其分析的权威与深刻、数据的翔实与周密,是网络出版物难以比拟的。
四、借力多媒体手段的营销模式
借鉴多媒体手段创新营销模式,能为传统出版企业极大地拓展传播渠道。据2008年全国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报告,一批出版社已经形成以网站为载体的营销与赢利模式。比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社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已经形成网络出版的平台,人民军医出版社和东北财经出版社通过网上多媒体的展示形式销售纸质和电子图书,电子工业出版社通过注册会员实现专业数据库的销售,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形成以在线教育、在线课堂为手段的教育出版资源共享平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诺基亚、中国移动等移动互联网合作实现了对受众的增值服务。此外,出版数据库营销在众多出版企业也受到重视。这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营销模式为传统出版企业分享信息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时代给出版产业提供的机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与新媒体适时、良好的借鉴与融合,能为传统出版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犹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参考文献:
[1]张倩影,数字出版“拐点”悄然而来[J],出版参考,2008,(10)
[2]何承伟,三套书和一本杂志的启示,编辑之友,2008,(6):5-6
[3]周百义,中小出版社如何进军数字出版,出版参考,2008,(11)
[4]全国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研究课题组,出版业网站谁主沉浮一2008全国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报告摘要[J],出版参考,2008,(11)
[5]田胜利,数字出版引领出版产业升级,大学出版,2008,(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