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讲述PDCA循环理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出在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塔液压爬模施工中利用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安全计划,然后具体实施,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最后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此方法不断循环并最终达到安全生产。采用PDCA循环理论在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塔液压爬模施工的安全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液压爬模;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单元预警法;一线工人业余学校; 班前会;
1、工程概况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位于安徽省东部,连接马鞍山市和巢湖市,路线全长约36.14km。北边塔结构设计为门式结构,由(下、中、上)塔柱、塔顶鞍罩及下、上横梁组成,其中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柱高(从塔座项面算至鞍座底)为165.3m,桥面以上塔柱高约132.2m,主塔塔柱横桥向宽度为6.0m,顺桥向宽度为8.0~10.0m。塔柱第1~3节段采用脚手支架施工,4~37#节段均采用液压爬模施工。上下横梁均采用落地式钢管支架现浇,在横梁与塔柱相接处,采取先施工塔柱后施工横梁的顺序。
液压爬模具备自动爬升、操作简便、作业人员少、施工效率高、外观质量好等优点,其施工工艺和技术也比较成熟,在不少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爬模的操作平台和爬升系统为一整体,液压驱动装置能实现整体均匀爬升,其安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其安装、调位和脱模以及模板的收分等操作和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很大,容易出现模板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事故,是施工中安全控制的重点。
2、PDCA循环理论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理论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安全管理离不开PDCA循环理论,为了确保马鞍山大桥工程安全,首先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2.1、制定目标(P)
为了确保北边塔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首先确定安全生产目标:
1、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职工伤亡责任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职工伤亡事故;
2、不发生重大机损、大及以上等级的交通责任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机损、水上交通責任事故;
3、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火灾责任事故,不发生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爆炸等各类涉爆责任事故、案件;
4、架子队、分包单位、劳务协作队伍纳入项目部统一管理,安全生产受控;
5、建立施工现场班组长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分级管理体系;
6、重大危害因素和较大及以上等级事故隐患得到控制和消除;
7、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2、具体实施办法(D)
2.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统一领导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项目部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2.2.2、编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前需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现场安全防护设计及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施工前应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并组织安全技术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知塔柱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2.2.3“单元预警法”进行预控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质监站提出的“单元预警”管理方法。将塔柱施工设置为一个管理单元,专职安全员根据工作内容、天气状况等确定安全风险预警等级,每天发布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发布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重点控制关键施工过程,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4“一校、一会、一志”
成立“一线工人业余学校”,项目经理担任校长,总工担任教务主任,每月对一线工人进行两次安全培训教育。
培训内容为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安全防范方法的掌握、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和逃生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劳动纪律;
(3)岗位危险源及危害因素控制要点;
(4)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劳动用品的正确使用;
(6)预防危害的方法,自救、互救常识;
(7)事故案例教育。
2.2.5、危险源辨识与防控
马鞍山长江大桥北边塔高165.3米,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施工中涉及到超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立体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形式,施工难度极高,安全风险非常大。液压爬模施工危险因素众多,经辨识,主要包括:
(1)坍塌。液压爬模属于典型的大型施工设备,使用过程涉及爬模的拼装、爬升、拆除等工序,如果使用、操作不当,均有可能造成坍塌事故。而且发生模板坍塌,将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高处坠落。北边塔工程属于超高处作业,且高处作业平台立足面狭小。如果作业人员危险行走且未佩戴安全带或使用不正确,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一旦坠落后果将不堪设想。
(3)物体打击。北边塔施工因作业场所有限,除塔身模板浇注施工外,还涉及到塔顶起重吊装、地面预制加工等,立体交叉作业形式全面呈现。作业工具及小型机具等物件容易发生掉落,从而对地面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4)火灾。液压爬模系统中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以及塔柱混凝土四周覆盖的防雨布等都是可燃物,气割和电焊作业的火花一旦引燃这些可燃物导致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2.3、安全检查(C)
为了检验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项目部制定了检查制度。首先,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在现场巡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其次,驻地监理不定期组织项目部对北边塔进行安全检查,并召开安全会议,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再次,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底组织一次安全综合大检查。
2.4、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A)
每次安全检查结束后,在项目部会议室召开安全会议,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间。
结语: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同类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件:
[1]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2]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塔施工方案。
[3]刘小勇,蒋伟。液压爬模在泰州大桥南塔施工中的安全控制。2011.1。
[4]吴桂英。PDCA管理在混凝土设计施工中的应用。2004.3。
[5]马成刚。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007.8。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液压爬模;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单元预警法;一线工人业余学校; 班前会;
1、工程概况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位于安徽省东部,连接马鞍山市和巢湖市,路线全长约36.14km。北边塔结构设计为门式结构,由(下、中、上)塔柱、塔顶鞍罩及下、上横梁组成,其中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柱高(从塔座项面算至鞍座底)为165.3m,桥面以上塔柱高约132.2m,主塔塔柱横桥向宽度为6.0m,顺桥向宽度为8.0~10.0m。塔柱第1~3节段采用脚手支架施工,4~37#节段均采用液压爬模施工。上下横梁均采用落地式钢管支架现浇,在横梁与塔柱相接处,采取先施工塔柱后施工横梁的顺序。
液压爬模具备自动爬升、操作简便、作业人员少、施工效率高、外观质量好等优点,其施工工艺和技术也比较成熟,在不少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爬模的操作平台和爬升系统为一整体,液压驱动装置能实现整体均匀爬升,其安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其安装、调位和脱模以及模板的收分等操作和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很大,容易出现模板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事故,是施工中安全控制的重点。
2、PDCA循环理论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理论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安全管理离不开PDCA循环理论,为了确保马鞍山大桥工程安全,首先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2.1、制定目标(P)
为了确保北边塔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首先确定安全生产目标:
1、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职工伤亡责任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职工伤亡事故;
2、不发生重大机损、大及以上等级的交通责任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机损、水上交通責任事故;
3、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火灾责任事故,不发生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爆炸等各类涉爆责任事故、案件;
4、架子队、分包单位、劳务协作队伍纳入项目部统一管理,安全生产受控;
5、建立施工现场班组长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分级管理体系;
6、重大危害因素和较大及以上等级事故隐患得到控制和消除;
7、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2、具体实施办法(D)
2.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统一领导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项目部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2.2.2、编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前需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现场安全防护设计及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施工前应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并组织安全技术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知塔柱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2.2.3“单元预警法”进行预控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质监站提出的“单元预警”管理方法。将塔柱施工设置为一个管理单元,专职安全员根据工作内容、天气状况等确定安全风险预警等级,每天发布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发布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重点控制关键施工过程,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4“一校、一会、一志”
成立“一线工人业余学校”,项目经理担任校长,总工担任教务主任,每月对一线工人进行两次安全培训教育。
培训内容为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安全防范方法的掌握、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和逃生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劳动纪律;
(3)岗位危险源及危害因素控制要点;
(4)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劳动用品的正确使用;
(6)预防危害的方法,自救、互救常识;
(7)事故案例教育。
2.2.5、危险源辨识与防控
马鞍山长江大桥北边塔高165.3米,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施工中涉及到超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立体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形式,施工难度极高,安全风险非常大。液压爬模施工危险因素众多,经辨识,主要包括:
(1)坍塌。液压爬模属于典型的大型施工设备,使用过程涉及爬模的拼装、爬升、拆除等工序,如果使用、操作不当,均有可能造成坍塌事故。而且发生模板坍塌,将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高处坠落。北边塔工程属于超高处作业,且高处作业平台立足面狭小。如果作业人员危险行走且未佩戴安全带或使用不正确,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一旦坠落后果将不堪设想。
(3)物体打击。北边塔施工因作业场所有限,除塔身模板浇注施工外,还涉及到塔顶起重吊装、地面预制加工等,立体交叉作业形式全面呈现。作业工具及小型机具等物件容易发生掉落,从而对地面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4)火灾。液压爬模系统中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以及塔柱混凝土四周覆盖的防雨布等都是可燃物,气割和电焊作业的火花一旦引燃这些可燃物导致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2.3、安全检查(C)
为了检验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项目部制定了检查制度。首先,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在现场巡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其次,驻地监理不定期组织项目部对北边塔进行安全检查,并召开安全会议,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再次,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底组织一次安全综合大检查。
2.4、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A)
每次安全检查结束后,在项目部会议室召开安全会议,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间。
结语: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同类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件:
[1]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2]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塔施工方案。
[3]刘小勇,蒋伟。液压爬模在泰州大桥南塔施工中的安全控制。2011.1。
[4]吴桂英。PDCA管理在混凝土设计施工中的应用。2004.3。
[5]马成刚。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