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汽服 加盟只收正规军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加盟商能够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尤其希望各地方已经形成品牌的汽车服务商能够与我们合作,初创业加盟不适合中铁汽服目前的发展定位。”中铁汽服意欲四两拨千斤、分享千亿蛋糕而后快。
  
  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137位;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9位。中国中铁作为特大型央企,一举一动都引入注目。当中铁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中铁下属公司开始大举进军汽车后市场领域之后,人们对于首次涉足汽车后市场的央企“吃螃蟹者”的发展之路充满了期待。
  
  诱人蛋糕引遐想
  由于有了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作为支撑,汽车后市场火热发展烘烤出了“千亿蛋糕”,吸引国外企业、民间资本关注的同时,也使得拥有央企背景的中铁汽服难以抗拒,对饕餮之后的甜美充满遐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超过1800万辆,不仅超越美国历史上1700万辆的汽车产销最高规模,还继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卫冕这一荣誉。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在两位数以上的高位运行。
  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产销规模的持续增长,成为汽车后市场被不断放大的原动力。有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总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有夸大之嫌,仅以中国目前近90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而论,汽车后市场无疑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
  正是看到了汽车后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原本在建筑、物流等领域专长显著的中铁开始将触角伸向了这一片新兴市场,而中铁汽服无疑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作为中国中铁八局集团的下属公司,中铁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发展定位就是专门致力于汽车后市场新型连锁服务模式的全面发展。
  汽车后市场庞大而繁杂,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涉及多个行业的庞大产业。中铁汽服目前已公开的服务业务恰恰涵盖汽车后市场价值链中的主要关键环节,遍及汽车配件、工具设备、维修服务、快修服务、美容装饰、专项修理、汽车保险、会员俱乐部、汽车金融、配件用品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
  在外人看来,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的中铁,相对于汽车后市场中的其他先进入者,就像航空母舰一样,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所向披靡。但现实却不尽然,除了杜邦、壳牌、辉门、博世、米其林等国外企业凭借品牌、渠道等优势,早已率先布局抢夺市场,月福、友福、爱义行、大容等也通过多年竞争拼杀,确立了市场位置,中铁汽服虽有“大山”可依,但却无太多优势。
  庞大的市场需求,高额的利润率,给后进入市场的中铁汽服带来双重刺激,如何快速走上一条“致富”捷径,成为考验中铁汽服的发展难题。面对你争我夺的市场环境,中铁汽服十分坦然,在参加中国特许加盟展览会时,中铁汽服一位负责人就直言,“从最初给自己做汽车服务,到现在将汽车服务面向整个汽车后市场,中铁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无疑是中铁汽服进入汽车后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整合市场促规范
  曾经有人论断,能真正从中国汽车后市场中带走真金白银的有两类人,一是在市场起步期进入的“淘金客”,二是手握雄厚资本的投资者。如今,当汽车后市场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时期,中铁这位有着千亿身价的后进入者涉足其中,影响自然不容小觑。
  在世界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激烈博弈,互不相让,互有得失,各自占有部分市场。汽车后市场的复杂性,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品的纷繁复杂,门墙林立,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企业的品牌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而中铁汽服笃定要在“掘金”大战中要有所斩获的同时,还有着与其他竞争者不一样的目标。
  作为特大型央企的下属子公司,中铁汽服是中铁在转变发展模式过程中着力打造的重要战略品牌之一,不但致力于服务连锁终端的建设,还致力于打造新型的现代汽车服务业供需价值链模式,将市场需求、采购流程、物流配送、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一系列供需价值链进行有机整合和管理,为中国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的打造提供先进模式。
  目前,在自家门店摆上杜邦、壳牌、辉门等品牌产品的固特异,凭借在中国700多家门店的“开放”经营,实现了轮胎销售占门店收入25%,汽车服务、汽车用品等占75%的出色业绩。传统汽车连锁服务商壳牌也已大张旗鼓地将汽车快保品牌“捷飞络”引进中国。“博世专修”则早已在中国拥有了超过300家的网络店,美国AC德科公司则计划未来将发展200家以上的汽车快修连锁经营企业,德尔福、澳德巴克斯等也已先后进入中国。
  面对汽车后市场中众多国外企业筑起的品牌高墙,中铁汽服清醒地意识到树立品牌形象、规模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打造出能让国内消费者叫得出名字的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品牌”,成为不少中铁汽服工作人员的心声。
  为此,中铁汽服开始整合资源,逐步为规范市场做出努力。2010年11月,中铁汽服与宁波汽车城签订合作协议,授权宁波汽车城每年采购至少2亿元的汽车零部件、汽车用品饰品、油品化学品、轮胎、设备和汽车工具等,用于中铁汽服下属众多汽车维修网点使用。2011年5月,中铁汽服与北京吉利大学牵手成立汽车服务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搭建起了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平台,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汽车后市场。
  “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比较混乱,中铁汽服有责任对汽车后市场进行整合,促进其更趋规范、完善。”中铁汽服有关负责人表示,中铁汽服将致力于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品牌化战略发展,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实体连锁服务网络,与各方进行各类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企业,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做出有力贡献。
  
  借力加盟助扩张
  “吃螃蟹者”注定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中铁汽服能否发挥后发优势在汽车后市场中走出一片坦途,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检验。而借助汽车后市场中先行者的加盟来更好扩张,正成为中铁汽服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汽车后市场包含有汽车维修、汽车配件、汽车美容、汽车改装、汽车租赁等诸多行业,可以占到产业链总利润的60-70%,而新车销售后的服务金额约为车价的2倍目前,如此发展良机不仅摆在汽车后市场从业者面前,更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包括中铁汽服。
  有关统计显示,国内正式注册的汽车美容装饰维修厂家为30余万家。仅以西部重点市场成都而论,就有超过1000多家的汽车美容店,而且还不断有新的商家加入。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还在前仆后继,庞大的市场蛋糕使得各方势力混战的局面在短期内难有改观。但是,随着以中铁汽服为代表的“正规军”强势进入,汽车后市场将有望结束这一历史。
  与多数民营企业放眼小加盟商的做法不同,中铁汽服侧重于发展区域性加盟合作伙伴,以此整合各地方汽车后市场,助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先进入者已经谙熟市场发展现状和规律,并且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户资源,在消费市场层面形成了品牌知名度,吸引这部分具备实力的汽车服务商加入,可以更好更快地形成市场竞争力,有效推广中铁汽服品牌,减少前期培训、营销等投入。”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铁汽服可以借助的后发优势,先进入市场者已经成为其实现快速扩张的有益资源。
  中铁汽服市场开发部部长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我们希望自己的加盟商能够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尤其希望各地方已经形成品牌的汽车服务商能够与我们合作,初创业加盟不适合中铁汽服目前的发展定位。”而正是凭借这种近乎“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中铁汽服不断吸引各地汽车服务商加盟,并以此撬动国外品牌、民营企业在汽车后市场中的已占份额,意欲分享“千亿蛋糕”而后快。
  
其他文献
特美力注射液是新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主要成分是环丙沙星,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力和低副反应发生率的特点;由于疗效确切,不需作过敏试验,临床应用较广。我科1996年11月静滴待美
早期或轻型病例,老年、儿童甲亢以及特殊类型甲亢,因症状不典型,或以某一系统特殊表现而就诊,常给诊断造成困难。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缺乏诊断甲亢的辅助设备,容易造成误
企业医院与企业剥离,全面走向社会,已是大势所趋。这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实现国有大型企业的解困和实施区域卫生合理规划十分有利。但是,由于我国的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加入WTO给我国卫生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的医政管理工作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 我国加入WTO之后,
网络的出现 ,使数字图书拥有了新的载体 ,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思考。因为上网费用较高 ,读者迫切要求把书籍下载到本地阅读 ,但是数字图书馆在提供下载服务之前 ,首先
中国梦,温热滚烫,中国梦,披着阳光,它把一曲新的壮行之歌,唱响在丝绸之路上。
应用酮康唑(ketoconazole)治疗8例Cushing综合征,剂量0.4~0.8g/d,平均疗程45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糖、血电解质、血浆皮质醇及24小时尿17羟、17酮类固醇等项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 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浆皮质醇和尿17羟、17酮类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01);血钾虽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成果表明,蒙古族社科文献共有13000余种。内蒙古社科院图书信息中心的蒙古族社科文献在全国是收藏最多的,包括抄本、刻本,共有6280种,3万余册,占蒙古族社科文献的二分之一。内容涵盖了北
本文通过对尼泊金丁酯现有工艺的探讨,并对其工艺进一步研究与创新,对常规加热与微波加热进行对比,阐述了微波加热原理与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微波加热对于生产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