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错题本建立与利用的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建立数学错题本的理论依据、如何建立、利用数学错题本几个方面对学生错题本资源进行系统的阐述。数学错题本源于学生自身的错误,直面“当局者”的知识漏洞,有利于师生“对症下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走出题海,从而大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错题本;建立;利用;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87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只有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当中不断总结,不犯同样的错误,学习成绩才能持续提高。“错题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良方,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捷径,建立数学“错题本”对促进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错题本的理论依据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学习并不是由于领悟或理解,而是一种尝试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
  3. 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认知的认知。“错误”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二、如何建立数学错题本
  1. 要有一个专门的记录数学错题的笔记本。每个学生准备好32开或16开的软硬面抄一本,简陋或精致都无所谓,但一定要足够满足你整理错题所用,保证本子的质量,结实不易脱落。
  2. 要把数学错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的册子,常见的“错题本”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3. 每道错题要有完整的格式:(1)知识点名称。(2)错误原型。(3)原因分析。(4)正确题解。先标明知识点名称或出处,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贴在错题本上,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错题本上。其次,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错误、运算错误,把每一道题目的错误原因都要弄得十分清楚,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最后纠正错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正确地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三、如何利用数学错题本
  1. 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我们应该经常将错题拿出来看,重新解题,开始时可以两三天做一次,以后可以间隔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直到看到题目后解题思路就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为止。错题本上的题目反复看过,确实已经彻底掌握了,可以在题号前或者题号上做个标记,再看的时候可以略过这些做了标记的题目,避免耽误时间。
  2. 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同学间可以交换“错题本”,互相借鉴,在“错题”中淘“金”,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 循环利用。(1)学生合作(学生出卷,学生批改)。每周一次,大约30分钟的时间,进行错题大盘点,检验自己对错题的掌握情况。可以为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同桌两人为一组,在对方的集错本抽抄5道对方的错题,然后交于对方解答。等对方完成后,批阅对方的解答(可参阅对方错题本里的正确解答),向对方反馈解题的情况,评出成绩,订正完成后上交于教师。教师最后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强调对再次做错的题要做上记号。
  (2)师生合作(教师出卷,学生测验,教师批改)。教师从学生的错题本中搜集学生相对集中性的错题出一份卷子(题量适中)进行检测,当天订正完成。
  4. 生成资源。学生将错题整理已成为自觉时,教师此时要充分发挥调控者的角色,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学生错题本上典型易错题型及难点题型,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出教学建议,最终编辑成册,建立校本数学错题资源库。我们可以利用校本错题资源库,为下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建立数学错题本的过程就是有针对性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将解题思路类型化的过程,是升华知识的过程。每位学生的数学错题本,切中自身数学学科的所有弱点,是任何教学专家都无法提供的最适合学生个体的复习资料,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215000)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和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RA)及-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M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环孢素(CsA)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MDS-RA及-RCMD患者和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检测MDS-RA及-RCMD患者在应用以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和可靠的诊断依据,并与形态非常相似的3种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相鉴别.方法 分析3例肺MALToma患者的病史、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滤泡性支气管炎鉴别.结果 肺MALToma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与肺癌不易鉴别.病理示边缘区淋巴细胞增生、围绕生发中心并相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物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效应,为藤梨根在化疗期间减毒作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用环磷酰胺(CP)诱变DNA,低、高剂量藤梨根提取物
钟小同觉得自己很幸运.29岁,便是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厂的中层干部——安办主任;短短2年间,便先后赴美国、马来西亚进修学习国外最新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做法,获得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C)检测在淋巴瘤诊断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淋巴瘤的患者72例,行FNC检测并切取活组织行组织学病理诊断,对细胞学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72例中61例经FNC诊断为淋巴瘤,其中58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细胞学诊断敏感度为89.2%(58/65),特异度为57.1%(4/7),准确率为86.1%(62/72),阳性预测值为95.1%(58/6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凋亡现象与去甲基化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10例AIL患者原代细胞,MTT法检测VPA对ALL原代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NA ladder试验观察细胞凋亡,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早期凋亡,半巢式甲基化特异PCR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反转录PCR方法检测p15基因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
校园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在大学、学院、学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具体表现,是学校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文章从校
目的 评价PEP-T节拍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62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给予PEP-T节拍化疗方案,具体为:泼尼松20 mg/d,早餐后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午餐后口服;依托泊苷50 mg/d,晚餐后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睡前口服.酌情配合使用口服止吐药物.持续服用直至白细胞低于3.0×109/L时停药,待白细胞恢复至高于3.0×109/L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