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广东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提出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广东 农业现代化 问题 选择
一、广东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差异较大
广东提出在2030年率先于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广东内部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东翼地区则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西翼地区总体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而粤北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则稍微落后。同时开始出现一种“马太效应”,即达标程度高的越高,达标程度低的越低。由于每个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所以要缩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地区差异,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分工,建立农业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扶持力度。
2.人地矛盾突出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会导致耕地资源减少,但同时也会使农业劳动力从传统部门转向现代部门,如果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速度大于耕地减少速度,则现代部门经济的增长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广东人均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量本身较少,近2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促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均耕地基本保持不变,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与耕地减少速度相当。随着广东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高速发展,人口密集,目前广东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也直接降低农业的生产效率。
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广东人地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进程。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农村交通运输、农村通讯网络、农村能源利用、农村教育事业以及农村医疗卫生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足够投入,造成了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农村交通通讯不便,制约了农村的对外交流;此外农村医疗教育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广东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除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等少数发达城市情况较好以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2006年12月笔者曾到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龙江村进行实习调查,发现目前在村内的1768亩土地中,尚有40%的面积未建立配套灌溉系统,同时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户拥有的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比较陈旧,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产物,此外,村道公路建设滞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农户成为了农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生产手段、技术管理和组织销售等方面有一个高要求,而现有资源条件和制度约束决定的人均承包土地的做法,带来了规模不经济问题。农业产业化很好地解决了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它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东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面临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和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均等问题。总体而言,广东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农民素质不高
农业主体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新内涵的一个方面,指的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目前广东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程度为主,对于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极低,2005年仅为4.1%,而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稍高,但均未超过30%。农民素质的表现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于接受教育程度不够或缺乏专业培训,许多农民仍然保留小农思想和封建迷信,民主法制意识比较淡泊,同时缺乏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难以摆脱陈腐落伍的传统生活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关键,农民素质不高是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大因素,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回顾广东农业现代化历程,从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看,广东农业经历了从集体化到家庭承包制的转变;从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选择看,广东农业经历了从机械化到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确定。总体来看,过去广东发展现代农业,基本上走的是“石油农业”的路子,即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等石油制品来达到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长的目的。然而,这条“石油农业”的路子削弱了生物间有机质循环利用及有益生物的生存系统,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最终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不适合广东的省情,应该予以矫正。
广东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可供投放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少,同时农村落后,大量劳动力剩余,以及农民素质不高,这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广东的省情与日韩国情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结合自身情况,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应该是:广东农业现代化应该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走产业化道路,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牺牲和恶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农业投资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采取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调整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区域与城乡差异。
参考文献:
[1]傅晨2003.广东离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南方经济
[2]傅晨2005.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南方农村
[关键词] 广东 农业现代化 问题 选择
一、广东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差异较大
广东提出在2030年率先于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广东内部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东翼地区则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西翼地区总体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而粤北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则稍微落后。同时开始出现一种“马太效应”,即达标程度高的越高,达标程度低的越低。由于每个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所以要缩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地区差异,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分工,建立农业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扶持力度。
2.人地矛盾突出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会导致耕地资源减少,但同时也会使农业劳动力从传统部门转向现代部门,如果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速度大于耕地减少速度,则现代部门经济的增长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广东人均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量本身较少,近2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促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均耕地基本保持不变,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与耕地减少速度相当。随着广东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高速发展,人口密集,目前广东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也直接降低农业的生产效率。
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广东人地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进程。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农村交通运输、农村通讯网络、农村能源利用、农村教育事业以及农村医疗卫生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足够投入,造成了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农村交通通讯不便,制约了农村的对外交流;此外农村医疗教育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广东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除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等少数发达城市情况较好以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2006年12月笔者曾到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龙江村进行实习调查,发现目前在村内的1768亩土地中,尚有40%的面积未建立配套灌溉系统,同时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户拥有的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比较陈旧,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产物,此外,村道公路建设滞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农户成为了农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生产手段、技术管理和组织销售等方面有一个高要求,而现有资源条件和制度约束决定的人均承包土地的做法,带来了规模不经济问题。农业产业化很好地解决了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它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东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面临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和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均等问题。总体而言,广东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农民素质不高
农业主体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新内涵的一个方面,指的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目前广东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程度为主,对于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极低,2005年仅为4.1%,而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稍高,但均未超过30%。农民素质的表现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于接受教育程度不够或缺乏专业培训,许多农民仍然保留小农思想和封建迷信,民主法制意识比较淡泊,同时缺乏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难以摆脱陈腐落伍的传统生活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关键,农民素质不高是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大因素,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回顾广东农业现代化历程,从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看,广东农业经历了从集体化到家庭承包制的转变;从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选择看,广东农业经历了从机械化到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确定。总体来看,过去广东发展现代农业,基本上走的是“石油农业”的路子,即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等石油制品来达到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长的目的。然而,这条“石油农业”的路子削弱了生物间有机质循环利用及有益生物的生存系统,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最终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不适合广东的省情,应该予以矫正。
广东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可供投放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少,同时农村落后,大量劳动力剩余,以及农民素质不高,这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广东的省情与日韩国情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结合自身情况,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应该是:广东农业现代化应该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走产业化道路,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牺牲和恶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农业投资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采取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调整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区域与城乡差异。
参考文献:
[1]傅晨2003.广东离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南方经济
[2]傅晨2005.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南方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