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从信息产品供应链的含义出发,指出了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构想的意义,分析了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想方案及方案中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提出了实施信息产品供应链方案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产品供应链
构建信息产品供应链的思想,是在信息产品生产者协同与合作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它无论是从生产者、还是从消费者来看,都是为了提高信息产品的竞争能力,那么,如何构建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呢?
一、息产品供应链的含义与特点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的供应、制造、分销、零售、顾客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链状结构。信息产品供应链是指信息产品与某一特定产品或项目相关的供应链。采用信息技术是提高信息产品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新产品开发以及完善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信息产品本身的特性, 导致了信息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两个特点。
1.资产专用性高。由于信息产品的特殊性,所以它在流通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证信息产品合乎质量要求进入消费。
2.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信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信息产品的生产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由于信息产品的时间性强,如果上市时,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使信息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这一不确定性,一方面增加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供应链整合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二、构建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意义
1.是信息产品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信息产品销路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信息产品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因此,为提高信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信息产品销路,使信息产品生产者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建设就排上了日程表。
2.是降低信息产业风险的需要。信息产品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加强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对信息产品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看,信息产品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不充分而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致,同时信息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与空间距离也增大了这种风险,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可以使信息产品生产者获得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并且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建,也有利于缩短信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滞,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3.是提高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信息产品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消费者信誉竞争力的合力,有了这三种竞争力,产品自然不愁销路。
三、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想
1.建立网站,主要功能包括:信息要闻和热点,使用户及时了解发生在国内外信息领域的重大事件,介绍当前的信息热点问题等;动态和实时地提供信息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指导,产前环节:信息收集的指导,产品规划,生产的方向等。产中环节:信息的整理与加工,技术指导。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加工、包装、加工等方面的指导。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营销策略、信息产品品牌的树立。
2.订单管理子系统。要实行订单作业,首先要有一个信息产品供应链信誉保障体系,对信息产品流及信息资料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等进行备案,目前较为先进的方式是通过电子文档下达订单,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的格式,通過电子邮件下达订单,然后处理人员将文件内容上传到信息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进行后续的仓储或运输方面的业务执行安排;二是客户从我们网站上的订单下达窗口将数据写入信息产品物流中心为客户专设的信息录入页面,再由物流中心的单据处理人员定时下载订单信息,并上传到信息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后续处理。
3.仓储管理子系统。信息产品生产季节性较强,而且有地域性的特点,所以库存能力既要有伸缩性,又要避免资源的浪费,仓储管理系统不仅要满足现有的仓储要求,还要有预见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信息产品仓储高峰做好准备。仓储管理子系统包括信息产品入库信息管理、出库信息管理、库位资源管理及其他费用管理、单证管理以及流程监控、报表管理、档案维护,并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对即将达到或超过上下限库存量范围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级预警。
四、实施信息产品供应链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伙伴关系。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在成本的分摊及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只有建立伙伴关系,才能协调和解决矛盾和冲突,各个成员之间,要认真考虑本链中其他成员的利益,并与他们协调合作,才能击败真正的竞争者——其他供应链。
2.发挥核心成员的带动作用。供应链中的核心成员一般有较强的实力,可以带动链中其他成员对信息流进行整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在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上,建立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两个系统,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信息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市场;同时,供应链成员共同享有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
3.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信息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中国目前的信息市场发育不完全,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为信息市场配备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促进信息产品标准国际化。同时,我国目前网络也不尽合理、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网络不健全,信息产品的流通道受阻,对于时间性要求比较强的信息产品来说,便利快捷的传输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建立立体的信息网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信息产品供应链
构建信息产品供应链的思想,是在信息产品生产者协同与合作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它无论是从生产者、还是从消费者来看,都是为了提高信息产品的竞争能力,那么,如何构建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呢?
一、息产品供应链的含义与特点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的供应、制造、分销、零售、顾客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链状结构。信息产品供应链是指信息产品与某一特定产品或项目相关的供应链。采用信息技术是提高信息产品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新产品开发以及完善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信息产品本身的特性, 导致了信息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两个特点。
1.资产专用性高。由于信息产品的特殊性,所以它在流通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证信息产品合乎质量要求进入消费。
2.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信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信息产品的生产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由于信息产品的时间性强,如果上市时,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使信息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这一不确定性,一方面增加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供应链整合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二、构建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意义
1.是信息产品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信息产品销路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信息产品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因此,为提高信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信息产品销路,使信息产品生产者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建设就排上了日程表。
2.是降低信息产业风险的需要。信息产品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加强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对信息产品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看,信息产品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不充分而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致,同时信息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与空间距离也增大了这种风险,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可以使信息产品生产者获得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并且信息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建,也有利于缩短信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滞,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3.是提高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信息产品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消费者信誉竞争力的合力,有了这三种竞争力,产品自然不愁销路。
三、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构想
1.建立网站,主要功能包括:信息要闻和热点,使用户及时了解发生在国内外信息领域的重大事件,介绍当前的信息热点问题等;动态和实时地提供信息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指导,产前环节:信息收集的指导,产品规划,生产的方向等。产中环节:信息的整理与加工,技术指导。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加工、包装、加工等方面的指导。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营销策略、信息产品品牌的树立。
2.订单管理子系统。要实行订单作业,首先要有一个信息产品供应链信誉保障体系,对信息产品流及信息资料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等进行备案,目前较为先进的方式是通过电子文档下达订单,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的格式,通過电子邮件下达订单,然后处理人员将文件内容上传到信息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进行后续的仓储或运输方面的业务执行安排;二是客户从我们网站上的订单下达窗口将数据写入信息产品物流中心为客户专设的信息录入页面,再由物流中心的单据处理人员定时下载订单信息,并上传到信息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后续处理。
3.仓储管理子系统。信息产品生产季节性较强,而且有地域性的特点,所以库存能力既要有伸缩性,又要避免资源的浪费,仓储管理系统不仅要满足现有的仓储要求,还要有预见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信息产品仓储高峰做好准备。仓储管理子系统包括信息产品入库信息管理、出库信息管理、库位资源管理及其他费用管理、单证管理以及流程监控、报表管理、档案维护,并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对即将达到或超过上下限库存量范围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级预警。
四、实施信息产品供应链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伙伴关系。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在成本的分摊及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只有建立伙伴关系,才能协调和解决矛盾和冲突,各个成员之间,要认真考虑本链中其他成员的利益,并与他们协调合作,才能击败真正的竞争者——其他供应链。
2.发挥核心成员的带动作用。供应链中的核心成员一般有较强的实力,可以带动链中其他成员对信息流进行整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在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上,建立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两个系统,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信息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市场;同时,供应链成员共同享有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
3.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信息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中国目前的信息市场发育不完全,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为信息市场配备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促进信息产品标准国际化。同时,我国目前网络也不尽合理、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网络不健全,信息产品的流通道受阻,对于时间性要求比较强的信息产品来说,便利快捷的传输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建立立体的信息网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