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遵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杰出的外交家和维新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在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改革思想,并进行了实践。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不仅对我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乃至今日仍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黄遵宪;教育现代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69-02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人。黄遵宪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大工业廉价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与此同时,西方的政治、文化等也随之传到中国,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最先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经世致用,学习西方。黄遵宪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为知府,所以黄遵宪自幼接受正规的封建传统教育,成年之后曾游学天下,亲眼目睹了广州城经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的萧条,香港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天津港成了列强们军舰自由停泊的地方,黄遵宪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和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而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感觉到危机的降临,官场依然腐败,早已不适应形势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依然存在,把士人牢牢地拴在上面,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黄遵宪曾经严厉批判科举制度,希望能够废除科举,建立学校制度,并且呐喊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希望通过诗界革命改变日益腐朽的文风,从而改变人们的思想。之后黄遵宪历任清朝驻日本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外交生涯中,黄遵宪亲身领略了西方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特别是西方普及教育对黄遵宪触动很深,使黄遵宪意识到只有人人都有知识,人人都有思想,人人都参加政治,变法才能成功。所以要想变法,必先普及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黄遵宪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不是照搬西方,而是在结合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的教育思想。黄遵宪在回国后曾参加维新变法,在湖南创办时务学堂和课吏馆,把自己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并得到了检验,时务学堂培养出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后来成为国家变革的重要力量。戊戌变法失败后,黄遵宪被革职遣返回乡,晚年的黄遵宪依然忧国忧民,希望通过办教育改变这个落后的国家,在其家乡嘉应创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和各种补习学堂,为其家乡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一)普及义务教育,重视师范教育
黄遵宪环游海外数十载,曾对日本和欧美富强之术做过专门研究,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校教育尤为重要。黄遵宪认为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所以普鲁士能够取胜,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主要原因“非将士之力,实学校教师之功也”。日俄战争日本之所以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的俄国,是因为日本当时小学校学生毕业人数多于俄国,日军官兵的整体素质要优于俄军。黄遵宪认为普及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此乃救中国之不二法门也”。“普及小学校,系专为大局计,专为将来计”。
小学校教育有三层含义,一是“普及教育”,“谓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也”即无论任何人不论贫富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义务教育”,“谓乡之士夫,族之尊长,各有教子弟之职”,即社会、家长有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强迫教育”,“谓子弟既至学年,而不就学,施罚于其父兄也”,即子女到了适当年龄就必须接受教育,否则父母将受到惩罚。黄遵宪的小学校教育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普及义务教育基本一致。
要办教育,首先必须要有教师,而当时的教师以私塾先生为主,具备新式学科知识的教师非常之少,所以黄遵宪非常重视师范教育,“凡办教育必须有师范生”,而“师范生非教育不能成”,所以黄遵宪认为首先必须办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的教师由派往日本师范学成归来的教师和能通汉语的日本人以及国内其他师范毕业的学生担任。黄遵宪对于师范学生的选择特别谨慎,“必求文理明通,品行俱优者,方可录用”,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不仅能够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也能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否则,贻误大事。他晚年时曾在家乡嘉应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和嘉应官立中学堂附设师范科传习所,可见黄遵宪对于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
(二)关心成人教育,注重官吏培训
黄遵宪在重视师范教育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成人教育,黄遵宪一生的经历使他深知普及教育不仅要从娃娃抓起,还应该对成人进行速成教育,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年还一心向学,但苦于无门的人。因此黄遵宪拟设一学堂,“兼综各科而择行之”,再设一讲习会,仿专门学校,进行分学科教育教学。黄遵宪又在创立“嘉应犹兴会”的章程中规定了成人教育的宗旨是“以新学求切用,以专门定趋向,以分科求速效,以自治为精神之宗旨,集合成年人中的有志者按政治、修身、卫生、历史、美术、格致各科进行学习”。这种全面深刻的成人教育培养方案不仅在当时是超前的,而且在现代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
1897年,黄遵宪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参与湖南新政,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黄遵宪非常重视对官吏的培养,并设立课吏馆,其目的是为了培训候补官员,使他们能够“讲求居官事理,研习吏治刑名诸书”,“皆知有向学之方向,期得学问之益”。在他亲自修订的《湖南改订课吏馆》(三十六条)中,对课吏馆的建设、官吏以及官吏的培养各方面都作了规定。其中,将科目规定为六类,一是学校教育类;二是农工;三是工程;四是刑名;五是缉捕;六是交涉,根据官吏任职的不同分类别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于提高官吏的专业素质非常有用。对于官吏的考核采用的是积分法,考核内容分为三类,一是考勤,就是以到馆的时间长短,阅读书目的多少和记笔记的多少作为考核标准;二是善问,即每日提问题的多少;三是进益,即考核其学业和品德上是否有进步。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使官吏的学习达到持之以恒、学而不倦,见解深刻、兴趣盎然、敏而好学的程度。 二、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黄遵宪在海外任职多年,对于西方现代化教育熟烂于胸,特别是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黄遵宪主张学习西方基础课程的设置,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修身、伦理、语文、算数、历史、舆地、理科、体操、图画、唱歌等科目。黄遵宪非常重视理科和体操,认为理科可以“以天然物及自然现象启诱儿童”使他们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体操,黄遵宪认为体操可以使青少年身体健康,朝气蓬勃。这种课程设置与旧时教学相比较有六大优点,一是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二是学以致用,所学知识马上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三是学生可以学通古今中外;四是有明确的课时,教材由浅入深;五是有教无类,学生无贫富贵贱之分;六是无论智力高低,只要认真学习,都能毕业。黄遵宪希望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升入中学、大学,精进奋发,卓然树立,为国家做贡献。学习差点的毕业后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谋生,粗知涉世之道。
黄遵宪非常重视教科书的编辑工作,他认为教科书就是“准人生必需之知识,定为普遍之学,而又考核学生年龄之大小,度其脑力、精力之所能受,分时分课,分年分级,采择各书籍中之精要,编为一定之书,以施教者也。”中国以前的教材以经史子集为主,比较繁琐,而且不实用,所以,黄遵宪主张编订新教材。他在致梁启超书说:“仆为公熟思而审处之,诚不如编教科书之为愈也。于修身伦理,多采先秦诸子书,而益于爱国、合群、自治、尚武诸条,以及理化、实业各科,……愿公专精于此事,其收效实远且大也。”在他病逝前不久致梁启超书中仍念念不忘地敦促说:“更望公降心抑志,编小学教科书”。
黄遵宪认为编辑历史教科书应该遵循“厚今薄古,详尽略远”的原则,在内容上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对于本国历史应该特别重视,“吾闻各国学校以教人者,莫重于国史。美利坚立国百年,于地球最为新国,其学校亦以美国史为重”;二是对于西方历史应该详尽“凡涉西法,尤加详备,期运用也”;三是对于时政应该“捡昨日之历以用今日则妄,执古方以药今病则谬,故俊杰贵识时”。
黄遵宪还特别注重对文字和文体的改革,他认为学习中国文字最难的就是“语言与文字之不相合也”,而文字的用处是为了“明白通晓,务期达意”,黄遵宪非常赞赏小说家,认为他们能够“直用方言以笔之于书者,则语言、文字几乎复合矣”,而那种古文体和文字已经不适用于今天,通行于俗者。因此,黄遵宪希望通过简化文体和文字达到“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黄遵宪想通过简化文体文字,使广大民众能够更好的看书、读报,了解社会政治,以达到“开民智”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一)自主学习法
黄遵宪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曾办时务学堂,在制定教学方法时,提出学生自主学习之法,学生所读之书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由老师讲解难点、重点,泛读由学生自主学习,写读书笔记并送老师查阅。黄遵宪认为“知觉在心不在脑”,所有的学习都是“由心理考求而得,学者试验而来”,所以黄遵宪主张教学应该“有循序渐进之阶段,有举一反三之问答,有相观而善之比较”。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二)讨论法
在时务学堂的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讨论发言,“所言皆为当时一派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梁启超年谱》,黄遵宪还曾经去往学生宿舍与学生探讨问题,“按察使黄公度与时务学堂同学联系密切,常约吾辈往官舍谈话,娓娓不倦,态度和蔼,无清代官场习气”。
(三)直观演示法
黄遵宪在其设立的讲习所生理卫生课上,请专门的医生讲解人体结构,解剖动物让学生观摩。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不仅加深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操作知识,学以致用。
四、结语
黄遵宪运用西方现代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不仅有其伟大的时代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教育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提出的义务教育制度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得到了确立,这个制度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用,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还有他在教育内容方面提出的改编教材的方法为今后的教材编纂提供了借鉴,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提出的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和直观演示法打破了传统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接受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帮助,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得到启发,他的教育思想直到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黄遵宪不愧为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吴振清,等.黄遵宪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黄遵宪.日本国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郑海麟.黄遵宪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杨天石.黄遵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5〕黄升任.黄遵宪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何尚武.黄遵宪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2007,(05). (责任编辑 赛汉)
关键词:黄遵宪;教育现代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69-02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人。黄遵宪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大工业廉价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与此同时,西方的政治、文化等也随之传到中国,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最先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经世致用,学习西方。黄遵宪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为知府,所以黄遵宪自幼接受正规的封建传统教育,成年之后曾游学天下,亲眼目睹了广州城经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的萧条,香港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天津港成了列强们军舰自由停泊的地方,黄遵宪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和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而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感觉到危机的降临,官场依然腐败,早已不适应形势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依然存在,把士人牢牢地拴在上面,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黄遵宪曾经严厉批判科举制度,希望能够废除科举,建立学校制度,并且呐喊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希望通过诗界革命改变日益腐朽的文风,从而改变人们的思想。之后黄遵宪历任清朝驻日本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外交生涯中,黄遵宪亲身领略了西方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特别是西方普及教育对黄遵宪触动很深,使黄遵宪意识到只有人人都有知识,人人都有思想,人人都参加政治,变法才能成功。所以要想变法,必先普及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黄遵宪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不是照搬西方,而是在结合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的教育思想。黄遵宪在回国后曾参加维新变法,在湖南创办时务学堂和课吏馆,把自己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并得到了检验,时务学堂培养出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后来成为国家变革的重要力量。戊戌变法失败后,黄遵宪被革职遣返回乡,晚年的黄遵宪依然忧国忧民,希望通过办教育改变这个落后的国家,在其家乡嘉应创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和各种补习学堂,为其家乡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一)普及义务教育,重视师范教育
黄遵宪环游海外数十载,曾对日本和欧美富强之术做过专门研究,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校教育尤为重要。黄遵宪认为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所以普鲁士能够取胜,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主要原因“非将士之力,实学校教师之功也”。日俄战争日本之所以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的俄国,是因为日本当时小学校学生毕业人数多于俄国,日军官兵的整体素质要优于俄军。黄遵宪认为普及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此乃救中国之不二法门也”。“普及小学校,系专为大局计,专为将来计”。
小学校教育有三层含义,一是“普及教育”,“谓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也”即无论任何人不论贫富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义务教育”,“谓乡之士夫,族之尊长,各有教子弟之职”,即社会、家长有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强迫教育”,“谓子弟既至学年,而不就学,施罚于其父兄也”,即子女到了适当年龄就必须接受教育,否则父母将受到惩罚。黄遵宪的小学校教育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普及义务教育基本一致。
要办教育,首先必须要有教师,而当时的教师以私塾先生为主,具备新式学科知识的教师非常之少,所以黄遵宪非常重视师范教育,“凡办教育必须有师范生”,而“师范生非教育不能成”,所以黄遵宪认为首先必须办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的教师由派往日本师范学成归来的教师和能通汉语的日本人以及国内其他师范毕业的学生担任。黄遵宪对于师范学生的选择特别谨慎,“必求文理明通,品行俱优者,方可录用”,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不仅能够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也能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否则,贻误大事。他晚年时曾在家乡嘉应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和嘉应官立中学堂附设师范科传习所,可见黄遵宪对于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
(二)关心成人教育,注重官吏培训
黄遵宪在重视师范教育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成人教育,黄遵宪一生的经历使他深知普及教育不仅要从娃娃抓起,还应该对成人进行速成教育,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年还一心向学,但苦于无门的人。因此黄遵宪拟设一学堂,“兼综各科而择行之”,再设一讲习会,仿专门学校,进行分学科教育教学。黄遵宪又在创立“嘉应犹兴会”的章程中规定了成人教育的宗旨是“以新学求切用,以专门定趋向,以分科求速效,以自治为精神之宗旨,集合成年人中的有志者按政治、修身、卫生、历史、美术、格致各科进行学习”。这种全面深刻的成人教育培养方案不仅在当时是超前的,而且在现代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
1897年,黄遵宪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参与湖南新政,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黄遵宪非常重视对官吏的培养,并设立课吏馆,其目的是为了培训候补官员,使他们能够“讲求居官事理,研习吏治刑名诸书”,“皆知有向学之方向,期得学问之益”。在他亲自修订的《湖南改订课吏馆》(三十六条)中,对课吏馆的建设、官吏以及官吏的培养各方面都作了规定。其中,将科目规定为六类,一是学校教育类;二是农工;三是工程;四是刑名;五是缉捕;六是交涉,根据官吏任职的不同分类别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于提高官吏的专业素质非常有用。对于官吏的考核采用的是积分法,考核内容分为三类,一是考勤,就是以到馆的时间长短,阅读书目的多少和记笔记的多少作为考核标准;二是善问,即每日提问题的多少;三是进益,即考核其学业和品德上是否有进步。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使官吏的学习达到持之以恒、学而不倦,见解深刻、兴趣盎然、敏而好学的程度。 二、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黄遵宪在海外任职多年,对于西方现代化教育熟烂于胸,特别是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黄遵宪主张学习西方基础课程的设置,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修身、伦理、语文、算数、历史、舆地、理科、体操、图画、唱歌等科目。黄遵宪非常重视理科和体操,认为理科可以“以天然物及自然现象启诱儿童”使他们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体操,黄遵宪认为体操可以使青少年身体健康,朝气蓬勃。这种课程设置与旧时教学相比较有六大优点,一是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二是学以致用,所学知识马上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三是学生可以学通古今中外;四是有明确的课时,教材由浅入深;五是有教无类,学生无贫富贵贱之分;六是无论智力高低,只要认真学习,都能毕业。黄遵宪希望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升入中学、大学,精进奋发,卓然树立,为国家做贡献。学习差点的毕业后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谋生,粗知涉世之道。
黄遵宪非常重视教科书的编辑工作,他认为教科书就是“准人生必需之知识,定为普遍之学,而又考核学生年龄之大小,度其脑力、精力之所能受,分时分课,分年分级,采择各书籍中之精要,编为一定之书,以施教者也。”中国以前的教材以经史子集为主,比较繁琐,而且不实用,所以,黄遵宪主张编订新教材。他在致梁启超书说:“仆为公熟思而审处之,诚不如编教科书之为愈也。于修身伦理,多采先秦诸子书,而益于爱国、合群、自治、尚武诸条,以及理化、实业各科,……愿公专精于此事,其收效实远且大也。”在他病逝前不久致梁启超书中仍念念不忘地敦促说:“更望公降心抑志,编小学教科书”。
黄遵宪认为编辑历史教科书应该遵循“厚今薄古,详尽略远”的原则,在内容上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对于本国历史应该特别重视,“吾闻各国学校以教人者,莫重于国史。美利坚立国百年,于地球最为新国,其学校亦以美国史为重”;二是对于西方历史应该详尽“凡涉西法,尤加详备,期运用也”;三是对于时政应该“捡昨日之历以用今日则妄,执古方以药今病则谬,故俊杰贵识时”。
黄遵宪还特别注重对文字和文体的改革,他认为学习中国文字最难的就是“语言与文字之不相合也”,而文字的用处是为了“明白通晓,务期达意”,黄遵宪非常赞赏小说家,认为他们能够“直用方言以笔之于书者,则语言、文字几乎复合矣”,而那种古文体和文字已经不适用于今天,通行于俗者。因此,黄遵宪希望通过简化文体和文字达到“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黄遵宪想通过简化文体文字,使广大民众能够更好的看书、读报,了解社会政治,以达到“开民智”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一)自主学习法
黄遵宪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曾办时务学堂,在制定教学方法时,提出学生自主学习之法,学生所读之书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由老师讲解难点、重点,泛读由学生自主学习,写读书笔记并送老师查阅。黄遵宪认为“知觉在心不在脑”,所有的学习都是“由心理考求而得,学者试验而来”,所以黄遵宪主张教学应该“有循序渐进之阶段,有举一反三之问答,有相观而善之比较”。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二)讨论法
在时务学堂的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讨论发言,“所言皆为当时一派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梁启超年谱》,黄遵宪还曾经去往学生宿舍与学生探讨问题,“按察使黄公度与时务学堂同学联系密切,常约吾辈往官舍谈话,娓娓不倦,态度和蔼,无清代官场习气”。
(三)直观演示法
黄遵宪在其设立的讲习所生理卫生课上,请专门的医生讲解人体结构,解剖动物让学生观摩。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不仅加深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操作知识,学以致用。
四、结语
黄遵宪运用西方现代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不仅有其伟大的时代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教育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提出的义务教育制度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得到了确立,这个制度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用,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还有他在教育内容方面提出的改编教材的方法为今后的教材编纂提供了借鉴,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提出的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和直观演示法打破了传统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接受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帮助,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得到启发,他的教育思想直到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黄遵宪不愧为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吴振清,等.黄遵宪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黄遵宪.日本国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郑海麟.黄遵宪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杨天石.黄遵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5〕黄升任.黄遵宪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何尚武.黄遵宪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2007,(05). (责任编辑 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