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文化综合性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馆作为基层非遗工作的直接保护单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包括针对当地少数民族以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普查、搜集、整理及申报项目等保护工作。现阶段,基层文化馆如何更加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并且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对于工作30年的鄂温克旗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以下分析和思考。
(一)为实现保护与传承非遗提供专业性人才的支持
鄂温克旗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世居民族有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以及额鲁特蒙古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3届会议成功举行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代。鄂温克旗文化馆也开始承担起了全旗四个不同民族和族群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任。在十几年的非遗工作实践中,从零开始不断地摸索和成长,鄂温克旗文化馆非遗工作团队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9项、市级非遗项目42项、旗级非遗项目1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31名,市级传承人114名,鄂温克族自治旗级传承人202名。由此可见,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鄂温克旗世居民族的多元文化民族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语言环境以及发展环境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当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改变,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许多传承人的年岁已高甚至相继去世,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在这种情况下,鄂温克旗文化馆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研究深度。在挖掘抢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邀请国内知名民族音乐专家参与田野调查工作及后期的整理记录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鄂温克旗非遗工作成果研究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保护工作、永久保存濒临灭绝的非遗资源,首先建设《鄂温克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资源库》,采用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如:以录音、录像技术对每个项目以及每个代表性传承人的表演和访谈内容逐一进行音视频资料的采录和分类存档。对于所搜集的古籍文献、老唱片和老磁带等珍贵资料进行扫描或者恢复等技术处理并做永久的保存。总之,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努力使得经历了漫长历史长河洗礼的鄂温克旗各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手中得到最好的保存、继承和发展。
(二)寻求在保护与传承中发挥文化馆的辅导和培训作用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和额鲁特蒙古族作为鄂温克旗的世居民族,历史上均为狩猎和游牧民族,从原始时期狩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为游牧生产生活。历史的年轮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尤其在西方文化、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年轻人崇拜明星大腕却对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没有兴趣,从而,民族文化遗产逐渐被岁月所边缘化。
结合鄂温克旗非遗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以上情况,首先,文化馆应发挥其辅导和培训作用。针对非遗项目做定期的传承人培训班,如“国家级非遗项目———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抢救传承人培训班”“国家级非遗项目———鄂温克族民歌传承人培训班”“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传承人培训班”,各类民族服饰制作和传统美食制作培训班等等。邀请资深传承人担任指导培训老师,邀请相关艺术家和专家进行定期的讲座,使得非遗资源的技巧和历史文化得以普及和传承。因此,文化馆积极配合相关管理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一定的培训与辅导平台。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还能为后续进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做好非遗保护团队的构建工作,进行必要的写作与辅导工作
对于文化馆来说,能够定期邀请非遗保护工作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向有学习欲望的学员介绍非遗所涉及的不同内容,或者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开展日常辅导工作,对应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自身工作能力,进而为下一步普查以及非遺保护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开展良好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也是构建专业性强的保护队伍的必要手段,及时发现这项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对应地给出有效的完善策略。此外,还应该将文化馆工作的开展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制定出具有层次性与可执行性的完善发展目标与相关制度,有计划有策略地开展非遗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展开理论性研讨工作,强化非遗保护工作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为了使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更具有规范性并具有学术价值,应在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支持下,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才能有效提升该项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因此,文化馆的非遗工作在进行各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内艺术类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田野采风和项目具体整理工作,提高自身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例如,2015年8月份,文化馆与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工程联合出品《鄂温克族使鹿部民歌专辑》,并配合旗宣传部举办了“鄂温克族使鹿部民歌发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塔里木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玉成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对于鄂温克旗的非遗保护项目种类的丰富性及保护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三)不断进行非遗的收集、挖掘以及整理工作
首先,整理现有非遗信息资源,在文化馆的平台上进行推广与传承,对于文化馆而言,应该将其自身的优势以及馆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处理好相关文化管理团队的建设,采取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为保护非遗工作开发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比如结合鄂温克族文化地域特色,对应地展开一些服饰与手工制作、摄影、歌舞乐器比赛、赛马等民间活动,积极调动一些文学爱好者、民间老艺术家以及民俗文化发展专家或者其他各界人才参与到文化馆管理工作中来,共同协力完成非遗的挖掘以及整理等工作,采纳能促使该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高质量意见,并且不断创新与优化现有的项目,在文化馆这个重要的平台上实现非遗的推广与传承。
其次全力展开非遗中重点项目的挖掘工作,明确今后该项工作的发展方向,积极组织鄂温克族自治旗地方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在社会群体的支持下发挥其自身的协调作用,促使其能够全面投入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中,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加速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此外,文化馆内部还可以聘用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与相关学者参与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为今后相关工作的进行指明方向。
最后要大力开展普查工作,掌握当前非遗资源的全部力量。在进行实际普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珍贵性的文化遗产在整体保护工程中不会受到损害,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工作成员,将普查工作方案进行分类与整理,按照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与现有资源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以防出现无用劳动的现象,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合理、规范地进行非遗的保护调查工作。同时还应该全面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一步维护、保存以及记载非遗的原生态特点和文化遗产的可观性,并且将该项文化遗产的改进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比如对当前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非遗资源的生存环境、分布情况以及继承数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全面掌握与了解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了解非遗的现有资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资源。
综上所述,鄂温克旗各民族非遗不仅属于鄂温克旗各族民众,更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存。它们代表着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人文观念等,是先人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更是保护和发展非遗的价值根本。
我们应利用目前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大好契机,通过旅游宣传文化,在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在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时,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首先做好非遗保护的宣传工作,促使广大民众意识到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为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鄂温克旗的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文化资源。根据宣传与普及等工作的广泛进行,调动全部民众都能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例如,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强,旗文化馆选送鄂温克旗非遗保护项目“鄂温克族希温·乌娜吉”(太阳花)系列产品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分别获得民间工艺美术山花奖和优秀企业奖。鄂温克族希溫·乌娜吉(太阳花)皮毛工艺品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优秀品牌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民俗活动、传统民歌、传统美食、达斡尔族传统手工艺也享誉全国。因此,以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品带动旅游事业,以先进的旅游产业宣传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将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建丽.论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2):29- 30.
[2]周望.宜昌市非遗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J].学习月刊,2018(08):22- 23.
[3]李强.地方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36- 237.
[4]杨志永.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协同保护非遗研究文献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1): 127- 128+130.
[5]齐全.鄂温克旗自治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录[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
一、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一)为实现保护与传承非遗提供专业性人才的支持
鄂温克旗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世居民族有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以及额鲁特蒙古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3届会议成功举行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代。鄂温克旗文化馆也开始承担起了全旗四个不同民族和族群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任。在十几年的非遗工作实践中,从零开始不断地摸索和成长,鄂温克旗文化馆非遗工作团队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9项、市级非遗项目42项、旗级非遗项目1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31名,市级传承人114名,鄂温克族自治旗级传承人202名。由此可见,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鄂温克旗世居民族的多元文化民族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语言环境以及发展环境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当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改变,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许多传承人的年岁已高甚至相继去世,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在这种情况下,鄂温克旗文化馆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研究深度。在挖掘抢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邀请国内知名民族音乐专家参与田野调查工作及后期的整理记录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鄂温克旗非遗工作成果研究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保护工作、永久保存濒临灭绝的非遗资源,首先建设《鄂温克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资源库》,采用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如:以录音、录像技术对每个项目以及每个代表性传承人的表演和访谈内容逐一进行音视频资料的采录和分类存档。对于所搜集的古籍文献、老唱片和老磁带等珍贵资料进行扫描或者恢复等技术处理并做永久的保存。总之,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努力使得经历了漫长历史长河洗礼的鄂温克旗各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手中得到最好的保存、继承和发展。
(二)寻求在保护与传承中发挥文化馆的辅导和培训作用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和额鲁特蒙古族作为鄂温克旗的世居民族,历史上均为狩猎和游牧民族,从原始时期狩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为游牧生产生活。历史的年轮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尤其在西方文化、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年轻人崇拜明星大腕却对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没有兴趣,从而,民族文化遗产逐渐被岁月所边缘化。
结合鄂温克旗非遗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以上情况,首先,文化馆应发挥其辅导和培训作用。针对非遗项目做定期的传承人培训班,如“国家级非遗项目———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抢救传承人培训班”“国家级非遗项目———鄂温克族民歌传承人培训班”“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传承人培训班”,各类民族服饰制作和传统美食制作培训班等等。邀请资深传承人担任指导培训老师,邀请相关艺术家和专家进行定期的讲座,使得非遗资源的技巧和历史文化得以普及和传承。因此,文化馆积极配合相关管理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一定的培训与辅导平台。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还能为后续进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文化馆进行非遗保护工作的策略
(一)做好非遗保护团队的构建工作,进行必要的写作与辅导工作
对于文化馆来说,能够定期邀请非遗保护工作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向有学习欲望的学员介绍非遗所涉及的不同内容,或者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开展日常辅导工作,对应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自身工作能力,进而为下一步普查以及非遺保护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开展良好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也是构建专业性强的保护队伍的必要手段,及时发现这项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对应地给出有效的完善策略。此外,还应该将文化馆工作的开展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制定出具有层次性与可执行性的完善发展目标与相关制度,有计划有策略地开展非遗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展开理论性研讨工作,强化非遗保护工作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为了使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更具有规范性并具有学术价值,应在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支持下,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才能有效提升该项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因此,文化馆的非遗工作在进行各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内艺术类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田野采风和项目具体整理工作,提高自身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例如,2015年8月份,文化馆与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工程联合出品《鄂温克族使鹿部民歌专辑》,并配合旗宣传部举办了“鄂温克族使鹿部民歌发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塔里木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玉成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对于鄂温克旗的非遗保护项目种类的丰富性及保护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三)不断进行非遗的收集、挖掘以及整理工作
首先,整理现有非遗信息资源,在文化馆的平台上进行推广与传承,对于文化馆而言,应该将其自身的优势以及馆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处理好相关文化管理团队的建设,采取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为保护非遗工作开发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比如结合鄂温克族文化地域特色,对应地展开一些服饰与手工制作、摄影、歌舞乐器比赛、赛马等民间活动,积极调动一些文学爱好者、民间老艺术家以及民俗文化发展专家或者其他各界人才参与到文化馆管理工作中来,共同协力完成非遗的挖掘以及整理等工作,采纳能促使该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高质量意见,并且不断创新与优化现有的项目,在文化馆这个重要的平台上实现非遗的推广与传承。
其次全力展开非遗中重点项目的挖掘工作,明确今后该项工作的发展方向,积极组织鄂温克族自治旗地方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在社会群体的支持下发挥其自身的协调作用,促使其能够全面投入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中,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加速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此外,文化馆内部还可以聘用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与相关学者参与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为今后相关工作的进行指明方向。
最后要大力开展普查工作,掌握当前非遗资源的全部力量。在进行实际普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珍贵性的文化遗产在整体保护工程中不会受到损害,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工作成员,将普查工作方案进行分类与整理,按照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与现有资源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以防出现无用劳动的现象,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合理、规范地进行非遗的保护调查工作。同时还应该全面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一步维护、保存以及记载非遗的原生态特点和文化遗产的可观性,并且将该项文化遗产的改进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比如对当前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非遗资源的生存环境、分布情况以及继承数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全面掌握与了解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了解非遗的现有资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资源。
综上所述,鄂温克旗各民族非遗不仅属于鄂温克旗各族民众,更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存。它们代表着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人文观念等,是先人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更是保护和发展非遗的价值根本。
我们应利用目前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大好契机,通过旅游宣传文化,在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在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时,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首先做好非遗保护的宣传工作,促使广大民众意识到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为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鄂温克旗的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文化资源。根据宣传与普及等工作的广泛进行,调动全部民众都能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例如,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强,旗文化馆选送鄂温克旗非遗保护项目“鄂温克族希温·乌娜吉”(太阳花)系列产品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分别获得民间工艺美术山花奖和优秀企业奖。鄂温克族希溫·乌娜吉(太阳花)皮毛工艺品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优秀品牌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民俗活动、传统民歌、传统美食、达斡尔族传统手工艺也享誉全国。因此,以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品带动旅游事业,以先进的旅游产业宣传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将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建丽.论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2):29- 30.
[2]周望.宜昌市非遗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J].学习月刊,2018(08):22- 23.
[3]李强.地方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36- 237.
[4]杨志永.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协同保护非遗研究文献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1): 127- 128+130.
[5]齐全.鄂温克旗自治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录[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