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永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兼科技处处长,民盟成员,朝阳区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其他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密码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计算机与传媒的相遇
2000年,王永滨作为人才被引进到中国传媒大学时,信息安全尚未被纳入学校的学科布局,但适逢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信息监测监管中心,学校领导也开始重视传媒信息安全。“专业面向需求,不管是计算机还是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都是类似的,就是面向领域不同而已。”王永滨就这样进入了传媒信息安全领域。
除了信息安全领域外,王永滨的专业研究与新媒体也有结合,新华社曾邀请他作电视会议讲座,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新媒体的前沿技术;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实施“863计划”,他作为传媒大学的负责人,参与了传媒大学60年校庆的重要科技成果展。
2013年,王永滨由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调任科技处处长,涉及的领域虽然宽了,但计算机仍然是不变的重心,新媒体、大数据、内容安全、版权保护,计算机和传媒正在发生着愈发紧密的联系。
从1988年开始在河北工业大学任教至今,王永滨已在讲台上度过了26年,就像他自己所说:“我也不擅长干别的,就适合教书。”
2000年,王永滨作为人才被中国传媒大学引进,还给当时尚未毕业的计算机学院第一届学生教过一门课,所以算下来,计算机学院的学生,王永滨几乎全都教过。
对于学生,王永滨常常是“有求必应”,在规则允许之内,学生出国写推荐信、办手续他都亲力亲为。他还总爱“麻烦”自己的研究生,给现有的毕业生解决工作和户口。
他曾遵照校领导指示,尝试在理工科中挑选学生辅修播音双学位,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复合型播音人才。为了帮本科生养成上自习的习惯,他要求辅导员督促大一学生每天晚上在实验室自习;从本科生就开始试行导师制,由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自己承担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概论课,目的是让新生从进校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才是真发展
一直以来,计算机都不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牌专业,播音、表演、新闻、摄影似乎对学生们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每年入学时,计算机学院新生中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经过调剂之后,才开始理工科学习。面对艺术类专业投下的浓重阴影,王永滨这样解读传媒教育中文理科的分工:“新闻艺术是方向盘,计算机是发动机。”
对于学校的发展,王永滨有个很生动的比喻:“人1%的发展,可以带动GDP10%的增长;教师和学生1%的发展,可以带来学校10%的发展。”在王永滨看来,科研是支撑教师和学校的基础,教师只有先做科研,才能知道技术的细节,才能讲出较前沿的理论,这样自然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在这样的理念下,王永滨将计算机学院的三十多个教师引导到云存储、新媒体、信息安全、游戏动画等各个方向,然后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争取不同的科研项目。在计算机学院中,30岁~40岁,同时又是国家级或百万级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十位青年教师,被王永滨戏称为“十大潜力股”,被寄予厚望。教师还分方向与学生一起组建兴趣小组,其中一个小组靠编程制作的“辽宁号”航母游戏曾在全国计算机大会上展示。该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花了约一年时间研究制作完成,参与者大部分都是本科生,其中也有不少人因此获益,被德国的大型手机游戏公司录用。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参加国际研讨会等资源,与挪威、英国等学校密切联系,为学生争取了很多出国交流、交换和学历教育的名额和机会。
2013年,王永滨调任科技处处长,计算机学院的理念也被带到了科技处。
首先,他将科研方面的自主权下放,科研报销的程序被简化;其次,他将科研制度规范化,对间接经费的使用、教师科研项目的申请资质、科研项目成果的量化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后,他还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果,建设了重点实验室。
认准了的好事年年提
作为高校教授,同时又是民盟成员,王永滨担任了朝阳区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他每年提交的提案,总离不开两个主题,计算机和传媒专业发展,以及传媒大学所在的朝阳区定福庄周边区域的发展。
前几年,为调查朝阳区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化的问题,王永滨走访了朝阳区的很多中小学,发现在朝阳区内,城乡差异导致的教育水平差距太大。之后,在一次民盟中央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研讨会上,王永滨被安排作主题发言,他开头就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朝阳区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并结合传媒大学附近的基础教育状况,借鉴韩国、荷兰等国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了八年的政协委员,王永滨逐渐掌握了其中规则,“越小越实的建议能更快得到落实,如果认准了是比较好的事儿,我可以年年提出来。”在他的建议下,三间房动漫区的食堂已经建成,将来,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提议被付诸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计算机与传媒的相遇
2000年,王永滨作为人才被引进到中国传媒大学时,信息安全尚未被纳入学校的学科布局,但适逢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信息监测监管中心,学校领导也开始重视传媒信息安全。“专业面向需求,不管是计算机还是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都是类似的,就是面向领域不同而已。”王永滨就这样进入了传媒信息安全领域。
除了信息安全领域外,王永滨的专业研究与新媒体也有结合,新华社曾邀请他作电视会议讲座,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新媒体的前沿技术;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实施“863计划”,他作为传媒大学的负责人,参与了传媒大学60年校庆的重要科技成果展。
2013年,王永滨由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调任科技处处长,涉及的领域虽然宽了,但计算机仍然是不变的重心,新媒体、大数据、内容安全、版权保护,计算机和传媒正在发生着愈发紧密的联系。
从1988年开始在河北工业大学任教至今,王永滨已在讲台上度过了26年,就像他自己所说:“我也不擅长干别的,就适合教书。”
2000年,王永滨作为人才被中国传媒大学引进,还给当时尚未毕业的计算机学院第一届学生教过一门课,所以算下来,计算机学院的学生,王永滨几乎全都教过。
对于学生,王永滨常常是“有求必应”,在规则允许之内,学生出国写推荐信、办手续他都亲力亲为。他还总爱“麻烦”自己的研究生,给现有的毕业生解决工作和户口。
他曾遵照校领导指示,尝试在理工科中挑选学生辅修播音双学位,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复合型播音人才。为了帮本科生养成上自习的习惯,他要求辅导员督促大一学生每天晚上在实验室自习;从本科生就开始试行导师制,由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自己承担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概论课,目的是让新生从进校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才是真发展
一直以来,计算机都不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牌专业,播音、表演、新闻、摄影似乎对学生们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每年入学时,计算机学院新生中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经过调剂之后,才开始理工科学习。面对艺术类专业投下的浓重阴影,王永滨这样解读传媒教育中文理科的分工:“新闻艺术是方向盘,计算机是发动机。”
对于学校的发展,王永滨有个很生动的比喻:“人1%的发展,可以带动GDP10%的增长;教师和学生1%的发展,可以带来学校10%的发展。”在王永滨看来,科研是支撑教师和学校的基础,教师只有先做科研,才能知道技术的细节,才能讲出较前沿的理论,这样自然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在这样的理念下,王永滨将计算机学院的三十多个教师引导到云存储、新媒体、信息安全、游戏动画等各个方向,然后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争取不同的科研项目。在计算机学院中,30岁~40岁,同时又是国家级或百万级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十位青年教师,被王永滨戏称为“十大潜力股”,被寄予厚望。教师还分方向与学生一起组建兴趣小组,其中一个小组靠编程制作的“辽宁号”航母游戏曾在全国计算机大会上展示。该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花了约一年时间研究制作完成,参与者大部分都是本科生,其中也有不少人因此获益,被德国的大型手机游戏公司录用。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参加国际研讨会等资源,与挪威、英国等学校密切联系,为学生争取了很多出国交流、交换和学历教育的名额和机会。
2013年,王永滨调任科技处处长,计算机学院的理念也被带到了科技处。
首先,他将科研方面的自主权下放,科研报销的程序被简化;其次,他将科研制度规范化,对间接经费的使用、教师科研项目的申请资质、科研项目成果的量化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后,他还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果,建设了重点实验室。
认准了的好事年年提
作为高校教授,同时又是民盟成员,王永滨担任了朝阳区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他每年提交的提案,总离不开两个主题,计算机和传媒专业发展,以及传媒大学所在的朝阳区定福庄周边区域的发展。
前几年,为调查朝阳区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化的问题,王永滨走访了朝阳区的很多中小学,发现在朝阳区内,城乡差异导致的教育水平差距太大。之后,在一次民盟中央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研讨会上,王永滨被安排作主题发言,他开头就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朝阳区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并结合传媒大学附近的基础教育状况,借鉴韩国、荷兰等国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了八年的政协委员,王永滨逐渐掌握了其中规则,“越小越实的建议能更快得到落实,如果认准了是比较好的事儿,我可以年年提出来。”在他的建议下,三间房动漫区的食堂已经建成,将来,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提议被付诸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