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渗透传统文化
  拿我们高中教材(人教版)来仔细看看,便可发现我们的语文教材其实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是有其编排的目的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借鉴,教材中的经典著作(古诗文、文言文)显示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元素,把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高中的教材(人教版)中有很多文言文都承载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劝学》《师说》向我们的学生生传达了古人那种求学、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尊师重教的美德。李密的《陈情表》则讲述了李密的“孝”与“忠”,突出了古人的孝道和忠诚;在对《陈情表》的“孝”和“忠”时,应该用文章中表现“孝”和“忠”的句子来进行佐证,首先应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把句子挑选出来。李密为什么要这么的“孝”与“忠”呢?我们以后又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呢?请同学们回去仔细思考,并写成文章,拿到班上共同分享。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身临其境地感受”孝”与“忠“的真正内涵,接受心灵的洗礼,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的结合。语文教学还要注意揭示文化传统积淀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赏析。当然,要让学生了解并赏析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单纯的文字解读,而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领会。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去品位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给人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还要知识渊博,这样才能讲得几精、透彻,学生才能从中学到知识,才能理解其话语文化的意义。
  二、采用靈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经典诗词、美文背诵与赏析,开展诗歌朗诵、书法比赛
  教师安排学生平时按照自己的爱好去搜集诗歌或者比较优美的文章,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诗歌或文章背诵下来,在课前或课间休息时背诵给大家听,介绍给大家,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开展朗诵诗歌的比赛,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朗诵诗文的能力,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韵味,朗诵好诗歌;可以在班上或者校园里开展书法比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博览国学经典,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像《诗经》《论语》《史记》《三国志》等这些国学经典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品味、丰富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增加历史知识、拓宽知识面等,这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力途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平时阅读周末或者寒暑假进行课外名著知识比赛,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体味并思考这些名著的文化内涵,进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精髓。
  3.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带领学生去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来历及发展历程;引导学生阅读与家乡有关的文选经典,还可以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革命文化、廉政教育根据地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开展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家乡某个家族的发展历史、家族习俗、服饰文化特点;文化发展情况;家乡历史名人的情况等。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很好地将这些优秀文化课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人格等,可是很好地教育学生,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既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熏陶,同时又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途径。
  三、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很丰富,我们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各种传说和历史渊源,可以反映出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寄托着该民族对气的崇拜和向往,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高要河台每年都要举行开耕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又称“春耕节”,原为明清时期的“调禾楼”祈福仪式,建国后改为“开耕节”,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绝大多数人都在“开耕节”回乡参加活动。活动当日数千群众请出龙母像,舞着狮子,沿着村道走到村后的山岗顶上进行朝拜、供奉,并燃放鞭炮进行庆祝,代表人们希望幸运、吉祥。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以这些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发展演变历程,搜集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进行探讨,各抒己见,最后写一些传统节日方面的文章,可以表达对其节日的看法,也可以提出保护其传统文化的建议,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提升了其文化修养,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这些传统文化。
  我们的语文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这种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我们必须利用语文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密切关系进行文化传承,正确地处理好语文教学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设计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这样中国才能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简笔画是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表示各种事物的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对所有英语教师来说,特别是针对仁爱版课程来说,简笔画是一项必须具备的技能。在英语课上,简笔画就是用笔简洁、概括、迅速地表达出对象的形与神,往往寥寥几画、幽默风趣等特征,还具有省时省力省料等特点,运用简笔画也可以避免教师课前花费很多时间绘制图画,课上携带许多实物、教具的麻烦,簡笔画使用起来比较灵
期刊
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元素,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时期,思维发展还比较落后,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免会感觉十分枯燥、无聊,从而丧失了数学学习积极性,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构建生活情境,以此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良好进行。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期刊
一、积极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維,首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框框套套,鼓励学生直面生活勤于思考、敢于提问,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刺激的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探索求异,我觉得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
期刊
一、解题前知识准备  1.认识“三个量”  在分数应用题中,一般有“三个量”,它们分别是: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比较量和对应分数(即对应分率,以下简称分率)。  2.判断“三个量”  在分数应用题中,一般都有一个关键的字眼,比如“是”“在”“比”和“相当于”等,这些字眼一般把比较量和标准量分离开来,关键字眼前面的量是比较量,关键字眼后面的量是标准量,不带单位的分数就是分率(带有单位的分数不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会有选择性地攫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且有滋有味的深入探讨。  2.学生会盲目地全盘“接纳”,也就是就问题而谈问题。用文本上的字眼,一是一,二是二地“念书”。  3.消极的全盘“否定”,也就是课堂开小差一族。  二、策略1——帮助学生学会倾听  (一)树立倾听的意识  1.教师提醒  教师要讲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用一些话来示意学生认真听,当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时,教师也可以马上
期刊
清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现代历史学者葛剑雄先生提出了“现实的问题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了解过去对了解今天、预测未来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我认为真正的预测是做不到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历史来分析当前认识,估计未来。”从近三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十几年前对于“背”历史的旧思想已经完全被社会所淘汰。高考题中所体现出对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察所占比重越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大纲也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每个年级都有计算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每册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也是考试的主要检测点。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及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脑、手机上有强大的计算功能,方便、快捷、实用,学生家长也不怎么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越来越下降。部分教师也忽略了计算教学,认为计算教学就是教方法,讲运算顺序,背各种运算律,机械重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科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寓思想品德教育、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于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师者,立德树人启悱。德高为范,学高为师,这是教师的立身从业之本。我们要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期刊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间的关系却没有得到合理定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学”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
期刊
一、树立威信与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實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