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和素质教育的双重挑战。近年来随着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突围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三个转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型为中心,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转型的策略,旨在帮助高中语文教师在高考和素质教育的平衡中培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三个转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15
一、教学目标转型
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语文核心素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可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这四个维度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和微观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从中观层面上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引导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
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细化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笔者认为可以从文化基础和精神建设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在文化基础方面,坚持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具体要求,力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将与时俱进甚至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在精神建设方面,要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培养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精神追求,同时也面向世界,树立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与世界接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观念。
二、教学内容转型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最深入的一个环节,而教学内容也直接决定着一场教学过程结果的大方向。在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呈现出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拘泥于高考内容和题型,配以大量的相关训练,这使得高中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的教育阶段,而把握高考和素质教育的平衡,是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考与素质教育二元矛盾对立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高考是为了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而通过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符合高考要求的。针对二者的平衡,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一些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做法。
1.宽度方面
(1)由单一的课内阅读转为中外经典多元积累。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以高中语文课本和与高考相关的语文习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如此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未免过于单调,而多元化的中外经典阅读确实为一个拓宽教学宽度的不错选择。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以下以“必修X”简称)系列中有一个“名著导读”版块,笔者认为该版块可以成为实施该项措施的突破口。例如,必修三的“名著导读”中推荐经典读物之一《红楼梦》,教师可以根据该内容提高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兴趣,选取经典片段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2)拓展延伸语文相关知识。发散式思维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一篇课文入手,拓展延伸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以必修一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在学习该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提供关于鲁迅本人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促进了学生积极正确的文化理解和传承。
2.深度方面
(1)进行课文学习时提供多元分析角度。多元视角分析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必修三的《祝福》为例,语文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文学素养,不仅从教参上反帝反封建的视角进行分析,还可以从生命、人性等角度为学生提供参考,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2)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读和写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这两方面的交互作用,使学生以读促写并以写悟读。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不乏中外经典诗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改写或重修,教材中的精彩描写也可以让学生摘抄借鉴,学生在读写中锻炼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高中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三、教学方式转型
1.在课中。(1)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教学。高中学生经过十余年的语文积累,语文素养已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把握和培养。首先应该以基础语文知识为底线,保证学生掌握和吸收高中必备的语文核心知识;其次要培养和抓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2)应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兴趣。语文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上,高中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呈现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必修四的《哈姆雷特》《窦娥冤》、必修三的《林黛玉进贾府》等,教师都可以提供相关影视片段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2.在课后。(1)让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将语文运用于生活。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知识并不仅局限在课本里,学生在生活中的思考和美感都可以成为语文的一部分,而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生活感受转化为语文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2)学校和教师可以举办相关活动,提供实践机会。高中时期是青年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与校方力量合作,举办如主题朗诵、写作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
总之,高中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应主动承担起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责任。而笔者所谈到的“三个转型”就是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弊端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改革和转型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应这个趋势是每一位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笔者的“三个转型”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引发更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44310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三个转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15
一、教学目标转型
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语文核心素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可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这四个维度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和微观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从中观层面上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引导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
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细化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笔者认为可以从文化基础和精神建设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在文化基础方面,坚持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具体要求,力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将与时俱进甚至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在精神建设方面,要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培养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精神追求,同时也面向世界,树立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与世界接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观念。
二、教学内容转型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最深入的一个环节,而教学内容也直接决定着一场教学过程结果的大方向。在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呈现出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拘泥于高考内容和题型,配以大量的相关训练,这使得高中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的教育阶段,而把握高考和素质教育的平衡,是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考与素质教育二元矛盾对立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高考是为了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而通过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符合高考要求的。针对二者的平衡,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一些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做法。
1.宽度方面
(1)由单一的课内阅读转为中外经典多元积累。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以高中语文课本和与高考相关的语文习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如此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未免过于单调,而多元化的中外经典阅读确实为一个拓宽教学宽度的不错选择。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以下以“必修X”简称)系列中有一个“名著导读”版块,笔者认为该版块可以成为实施该项措施的突破口。例如,必修三的“名著导读”中推荐经典读物之一《红楼梦》,教师可以根据该内容提高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兴趣,选取经典片段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2)拓展延伸语文相关知识。发散式思维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一篇课文入手,拓展延伸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以必修一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在学习该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提供关于鲁迅本人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促进了学生积极正确的文化理解和传承。
2.深度方面
(1)进行课文学习时提供多元分析角度。多元视角分析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必修三的《祝福》为例,语文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文学素养,不仅从教参上反帝反封建的视角进行分析,还可以从生命、人性等角度为学生提供参考,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2)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读和写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这两方面的交互作用,使学生以读促写并以写悟读。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不乏中外经典诗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改写或重修,教材中的精彩描写也可以让学生摘抄借鉴,学生在读写中锻炼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高中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三、教学方式转型
1.在课中。(1)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教学。高中学生经过十余年的语文积累,语文素养已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把握和培养。首先应该以基础语文知识为底线,保证学生掌握和吸收高中必备的语文核心知识;其次要培养和抓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2)应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兴趣。语文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上,高中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呈现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必修四的《哈姆雷特》《窦娥冤》、必修三的《林黛玉进贾府》等,教师都可以提供相关影视片段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2.在课后。(1)让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将语文运用于生活。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知识并不仅局限在课本里,学生在生活中的思考和美感都可以成为语文的一部分,而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生活感受转化为语文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2)学校和教师可以举办相关活动,提供实践机会。高中时期是青年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与校方力量合作,举办如主题朗诵、写作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
总之,高中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应主动承担起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责任。而笔者所谈到的“三个转型”就是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弊端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改革和转型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应这个趋势是每一位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笔者的“三个转型”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引发更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4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