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护理体会。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9月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结论: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采用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胃瘫;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38
胃瘫综合征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笔者诊治胃瘫综合征40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5.90±14.34)岁,基础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胃肠破裂修补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结肠手术等。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 d,平均(7.12±2.67)d,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以后,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胃肠减压引流量916~1934 ml/d,平均(1189.90±267.93)ml/d。
1.2 辅助检查 钡餐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造影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3 治疗方法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两次,并抽空胃内容物;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充钾。
1.4 护理
1.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接触患者前通过阅读病史,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如基础疾病、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实验室相关检查,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心理承受能力等,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求[3],根据上述情况与患者进行针对性交流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4.2 护理评估 评估术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注意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如听肠鸣音等,对患者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患者活动和饮食,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4.3 心理护理 精神因素通过影响患者神经的兴奋性与胃瘫发生和恢复有密切关系,胃瘫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加之长时间留置胃管,易使患者产生担忧、紧张和焦虑心理[4],护士应察言观色,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对患者的心理改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动态、连续地做好心理护理,解释胃瘫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消除其紧张情绪。对患者提出的质疑做好解释,生活上给予照顾,执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娴熟。同时实施家庭干预,良好的家庭气氛,细微的关怀,精心的照顾,能使患者的意志增强,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情景中分散开来,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改善各种负性情绪[5]。
1.4.4 胃肠减压管护理 操作前实施相关解释,告知胃肠减压的目的、意义以取患者其配合[6]。胃管要妥善固定,不影响患者活动;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以了解胃排空情况,胃液中如有黄色胆汁成分,说明有肠液反流,应继续减压治疗;引出液中无明显胆汁后行胃管夹管或接引流袋自流,观察1~2 d行再次胃X线检查,胃蠕动恢复且无恶心、呕吐后拔除胃管[7]。
1.4.5 静脉营养的护理 输入静脉营养液期间做好相关护理,加强巡视,保证在24 h内匀速滴完。定时监测血常规、血、尿生化指标,特别注意血糖的变化。
1.4.6 肠内营养护理 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尤其是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各类氨基酸在应激状态下及时的补充,能使机体尿氮排泄量明显降低,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促进内脏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和内脏蛋白质的合成,使机体逐渐过渡至正氮平衡[8]。肠内营养价格相对低廉,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采用时应注意:无菌配制,尽量现配现用,输注液温度约为40 ℃;保持口腔、鼻腔及饲管的清洁,盛营养液的容器及滴注管要每日更换,管饲前后要冲洗,保持管道畅通;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注意观察胃肠道症状,并酌情调整,如出现恶心、呕吐,应减慢输注速度,减少输注量,出现胃潴留可加服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灭吐灵等促进肠排空,注入药物时药片要碾碎、溶解。
1.4.7 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后开始进食流质,进食时少食多餐,从20 ml起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增加幅度以保持患者无不适、有食欲为度。指导患者多食清淡,全量流质进食3~5 d后改为半流质,仍以少食多餐、逐渐增加为原则。
2 结果
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的胃瘫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肠道手术后,由于解剖关系的改变、创伤、麻醉等影响,精神因素、饮食改变、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可诱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主要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增强胃动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诱因等保守治疗为主[9-11]。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大量的工作由护士执行和观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信息支持是心理调节的基础,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越高,对疾病的态度越积极,负性情绪产生越少;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胃管护理,确保胃管在胃内的正确位置,进行持续有效胃肠减压;胃瘫患者治疗上需长期禁食,胃肠减压致大量消化液丢失,加上手术对机体的创伤,使机体对能量、蛋白质、水分及无机盐的需求明显增加,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若营养支持不当可迅速出现水盐平衡紊乱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12],要重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饮食护理,增加患者抗病力,帮助患者渡过难关;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有利于肠蠕动恢复,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总之,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临床应用[13]。
参考文献
[1] 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J].腹部外科,2008,21(4):216-217.
[2] 宋瑞,陈学谦,姜占武.手术后胃瘫综合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511-513.
[3] 崔文军,王兵,崔小兵.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72-73.
[4] 吴日英,黄英隆,黄丽霞.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11):2962-2964.
[5] 杨丽.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0):2165-2166.
[6] 宫久玲,丁桂兰,夏琛.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4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B):1172-1173.
[7] 杜月娥,樊桂莲,裴新荣,等.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81-82.
[8] 马东兴,王立玉,彭龙祥,等.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28例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3):215,219.
[9] 王忠振.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J].黑龙江医学,2011,34(3):204-205.
[10] 郑祖祥.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77,81.
[11] 梁力.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12.
[12] 黄进堂,王黔.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0.
[13] 鼋舒亚.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6):66-68.
(收稿日期:2012-05-07)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胃瘫;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38
胃瘫综合征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笔者诊治胃瘫综合征40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5.90±14.34)岁,基础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胃肠破裂修补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结肠手术等。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 d,平均(7.12±2.67)d,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以后,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胃肠减压引流量916~1934 ml/d,平均(1189.90±267.93)ml/d。
1.2 辅助检查 钡餐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造影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3 治疗方法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两次,并抽空胃内容物;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充钾。
1.4 护理
1.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接触患者前通过阅读病史,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如基础疾病、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实验室相关检查,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心理承受能力等,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求[3],根据上述情况与患者进行针对性交流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4.2 护理评估 评估术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注意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如听肠鸣音等,对患者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患者活动和饮食,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4.3 心理护理 精神因素通过影响患者神经的兴奋性与胃瘫发生和恢复有密切关系,胃瘫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加之长时间留置胃管,易使患者产生担忧、紧张和焦虑心理[4],护士应察言观色,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对患者的心理改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动态、连续地做好心理护理,解释胃瘫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消除其紧张情绪。对患者提出的质疑做好解释,生活上给予照顾,执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娴熟。同时实施家庭干预,良好的家庭气氛,细微的关怀,精心的照顾,能使患者的意志增强,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情景中分散开来,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改善各种负性情绪[5]。
1.4.4 胃肠减压管护理 操作前实施相关解释,告知胃肠减压的目的、意义以取患者其配合[6]。胃管要妥善固定,不影响患者活动;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以了解胃排空情况,胃液中如有黄色胆汁成分,说明有肠液反流,应继续减压治疗;引出液中无明显胆汁后行胃管夹管或接引流袋自流,观察1~2 d行再次胃X线检查,胃蠕动恢复且无恶心、呕吐后拔除胃管[7]。
1.4.5 静脉营养的护理 输入静脉营养液期间做好相关护理,加强巡视,保证在24 h内匀速滴完。定时监测血常规、血、尿生化指标,特别注意血糖的变化。
1.4.6 肠内营养护理 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尤其是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各类氨基酸在应激状态下及时的补充,能使机体尿氮排泄量明显降低,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促进内脏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和内脏蛋白质的合成,使机体逐渐过渡至正氮平衡[8]。肠内营养价格相对低廉,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采用时应注意:无菌配制,尽量现配现用,输注液温度约为40 ℃;保持口腔、鼻腔及饲管的清洁,盛营养液的容器及滴注管要每日更换,管饲前后要冲洗,保持管道畅通;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注意观察胃肠道症状,并酌情调整,如出现恶心、呕吐,应减慢输注速度,减少输注量,出现胃潴留可加服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灭吐灵等促进肠排空,注入药物时药片要碾碎、溶解。
1.4.7 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后开始进食流质,进食时少食多餐,从20 ml起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增加幅度以保持患者无不适、有食欲为度。指导患者多食清淡,全量流质进食3~5 d后改为半流质,仍以少食多餐、逐渐增加为原则。
2 结果
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的胃瘫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肠道手术后,由于解剖关系的改变、创伤、麻醉等影响,精神因素、饮食改变、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可诱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主要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增强胃动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诱因等保守治疗为主[9-11]。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大量的工作由护士执行和观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信息支持是心理调节的基础,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越高,对疾病的态度越积极,负性情绪产生越少;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胃管护理,确保胃管在胃内的正确位置,进行持续有效胃肠减压;胃瘫患者治疗上需长期禁食,胃肠减压致大量消化液丢失,加上手术对机体的创伤,使机体对能量、蛋白质、水分及无机盐的需求明显增加,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若营养支持不当可迅速出现水盐平衡紊乱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12],要重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饮食护理,增加患者抗病力,帮助患者渡过难关;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有利于肠蠕动恢复,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总之,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临床应用[13]。
参考文献
[1] 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J].腹部外科,2008,21(4):216-217.
[2] 宋瑞,陈学谦,姜占武.手术后胃瘫综合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511-513.
[3] 崔文军,王兵,崔小兵.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72-73.
[4] 吴日英,黄英隆,黄丽霞.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11):2962-2964.
[5] 杨丽.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0):2165-2166.
[6] 宫久玲,丁桂兰,夏琛.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4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B):1172-1173.
[7] 杜月娥,樊桂莲,裴新荣,等.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81-82.
[8] 马东兴,王立玉,彭龙祥,等.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28例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3):215,219.
[9] 王忠振.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J].黑龙江医学,2011,34(3):204-205.
[10] 郑祖祥.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77,81.
[11] 梁力.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12.
[12] 黄进堂,王黔.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0.
[13] 鼋舒亚.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6):66-68.
(收稿日期:2012-05-07)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