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但训练的过程却不是那么省心。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推出 “三环六步训练法”,从素材积累、审题立意、语言表达三方面实施训练,能够使我们的写作教学轻松自如,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三环六步 写作教学 素材 立意 表达
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但训练的过程却不是那么省心。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推出 “三环六步训练法”,使我们的写作教学能够轻松自如,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留心观察,注重阅读
(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勤于记录观察成果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的观察所得都记录在素材积累本上,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能留下第一手宝贵的素材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注重阅读,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十分重要,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大量的知识要从阅读中获得。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每个周都要阅读一本书,并养成睡前读书一小时的习惯和记阅读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記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就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和丰富的生活感受,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二、审题立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写不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也照样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学会审题,明智选材。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为防止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在选择材料前,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文章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或围绕中心说一段话……,采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训练学生围绕主题,从众多的材料中选取典型的、新颖的、能小中见大的材料进行写作,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要克服盲目性,不能随随便便,信口开河,或是“打擦边球”,说了半天也扣不到主题上来。
(二)立意要深,创意要新。
文章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立意是否深刻, 即看作者是否能透过纷杂的生活现象,发现生活的哲理,是否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其次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因此在写作训练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体现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更要鼓励学生采取新的写作角度。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人物千姿百态,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鼓励学生选取全新的写作角度,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更要新。
三、注重表达,灵活训练
作文能力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格外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 口头表达,训练思维。
学生表达能力,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谈独特的理解、感受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二)书面训练,不拘一格。
书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训练的时间不固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充分积累素材,能有效地解决 “无话可说”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这是一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的工作,要持之不懈地进行到底。
其次,可经常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我们在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仿写。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后,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这种训练,借助教材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较好地掌握所学的文体。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
总之,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怕麻烦,也没有捷径可走,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我认为,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训练得法,厚积而薄发,就一定会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轻松自如,让学生的写作神采飞扬,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中行.《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郑国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第五期。
关键词: 三环六步 写作教学 素材 立意 表达
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但训练的过程却不是那么省心。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推出 “三环六步训练法”,使我们的写作教学能够轻松自如,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留心观察,注重阅读
(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勤于记录观察成果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的观察所得都记录在素材积累本上,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能留下第一手宝贵的素材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注重阅读,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十分重要,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大量的知识要从阅读中获得。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每个周都要阅读一本书,并养成睡前读书一小时的习惯和记阅读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記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就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和丰富的生活感受,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二、审题立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写不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也照样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学会审题,明智选材。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为防止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在选择材料前,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文章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或围绕中心说一段话……,采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训练学生围绕主题,从众多的材料中选取典型的、新颖的、能小中见大的材料进行写作,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要克服盲目性,不能随随便便,信口开河,或是“打擦边球”,说了半天也扣不到主题上来。
(二)立意要深,创意要新。
文章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立意是否深刻, 即看作者是否能透过纷杂的生活现象,发现生活的哲理,是否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其次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因此在写作训练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体现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更要鼓励学生采取新的写作角度。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人物千姿百态,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鼓励学生选取全新的写作角度,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更要新。
三、注重表达,灵活训练
作文能力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格外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 口头表达,训练思维。
学生表达能力,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谈独特的理解、感受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二)书面训练,不拘一格。
书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训练的时间不固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充分积累素材,能有效地解决 “无话可说”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这是一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的工作,要持之不懈地进行到底。
其次,可经常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我们在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仿写。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后,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这种训练,借助教材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较好地掌握所学的文体。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进行写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
总之,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怕麻烦,也没有捷径可走,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我认为,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训练得法,厚积而薄发,就一定会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轻松自如,让学生的写作神采飞扬,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中行.《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郑国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