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
【关键词】初中政治;开放式;传统教学;角色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 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1.把握课程特点,实施角色转变
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
1.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课文,辅導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前台转到了幕后。
1.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根据思品教材的活动性,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实话实说》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
1.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社会化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确实,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看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2.联系生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整合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的环境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该因材施教,既要善于利用课本,又要根据学情,敢于跳出课本。
2.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
2.2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同时,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3、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3.创新课堂结构,创设开放型模式
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1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能力。
3.2解决模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
3.3实况再现模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因此,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收稿日期:2014-04-10
【关键词】初中政治;开放式;传统教学;角色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 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1.把握课程特点,实施角色转变
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
1.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课文,辅導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前台转到了幕后。
1.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根据思品教材的活动性,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实话实说》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
1.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社会化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确实,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看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2.联系生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整合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的环境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该因材施教,既要善于利用课本,又要根据学情,敢于跳出课本。
2.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
2.2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同时,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3、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3.创新课堂结构,创设开放型模式
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1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能力。
3.2解决模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
3.3实况再现模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因此,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收稿日期: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