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如何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助力供给侧机构改革发展,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一)需求侧调控的效应递减
拉动经济增长一般依靠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驾马车”。投资方面,当前政府主导的投资不仅造成政府负债规模的攀升,也形成了许多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消费方面,国民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由于国内产品低端,国人大量前往海外购物,而国内对应行业的企业则销售停滞甚至倒闭。出口方面,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成本问题凸显;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使得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式微。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近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国内需求水平快速提升,高端产品和服务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相应的供给明显不足。面对这种形势,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指出,2017年中国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政府报告中明确部署了9方面工作,其中8项工作全面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量化了部分指标,如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等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
二、商业银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有问题
(一)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基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商业银行一线柜面员工占比较高,大部分商业银行柜面人员主要集中于毕业3年以上的大学生。随着社会发展,柜面业务带来的边际利润逐渐降低;而大量青年员工积压在一线,涉及创新、战略、灵活性的业务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同时青年柜面员工由于长时间重复性工作,导致主观能动性降低,甚至发生流失问题。
(二)整体作业能力有待提升
在传统业务工作机制下,条线化营销取得了最初术业有专攻的成效。但随着科技发展和企业的综合化模式的深化,企业客户对金融机构综合型产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客户需求,大部分商业银行实行条线联动,共同为客户制定产品方案,而条线化模式可能造成力量分散、市场反应迟缓,如条线之间的沟通、考核、资源配置等都可能降低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效率,进而降低客户满意度。
三、对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6年初,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商业可持续、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四个原则。由此看来,对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的任务。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尝试:
(一)加大人才培养,激发创新动能
推进商业银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深入持续推进转变与转型,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要通过学习激励、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员工队伍特别是一线员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打造以“专”“快”“活”为特点的创新型服务品牌;同时加大与电讯、网络、电商等企业合作力度,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收益、有特色、多便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二)删减冗余环节,提高沟通效率
进一步精简工作流程,降低操作、时间、人工成本,提高信息化、电子化程度,取消在业务流程中的无效冗余环节,减少重复审核;根据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差别化扩大授权,化“弯道”为“直道”,减少客户办理业务的重复环节,提升系统整体的作业能力。
(三)深挖客戶需求,输出有效服务
改变以往“上策下行”的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强系统内部的上下沟通,下放设计、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权限,让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政府、贴近产业、贴近同业。专业条线的工作重点要聚力到重点客户综合服务上,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推介本条线的某一类服务而绞尽脑汁。
(四)紧扣市场特点,强化实用功能
针对不同市场的个性特点,打造老年、社区、科技等特色金融;加快对国企混改、债转股、PPP项目等热点领域投融资模式的研究和产品服务创新;响应两会工作部署,尽快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将授信资源配置到风险可控、收益高的小微企业客户业务上,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顺应“互联网+”和消费金融兴起的趋势,打造“电子银行、直销银行、金融资产交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大平台,实现客户交易离行化、业务管理网络化、网点服务智能化。
(五)破除资源约束,完善考核体系
有意识地在各类资源配置中实行精细化、差别化管理,让所在区域市场发展条件好、自身竞争力强的分支机构获取与其发展所需相匹配的资源支持。进一步落实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适当加强考核对分支机构创新能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等战略性长效指标的侧重,将其有效对接到各经营单位中长期考核评价体系中,在考核短期指标任务完成率的同时,推进分支机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六)聚焦重点领域,严控经营风险
在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阶段,面对信贷风险抬头趋势,商业银行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行内规章制度为依据,加强市场风险研判,把握好项目选择,合规投放贷款,真正做好贷前、贷中、贷后风险防控工作;要加强员工警示教育,防范道德、法律、操作等各类风险,杜绝员工私售、泄露客户信息、不规范操作等问题,特别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银行的声誉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大楷,杨辉,杨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机遇与转型——基于供给和需求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6,(6).
[2]曾刚.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银行业,2016,(2).
作者简介:庄大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裕华道支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一)需求侧调控的效应递减
拉动经济增长一般依靠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驾马车”。投资方面,当前政府主导的投资不仅造成政府负债规模的攀升,也形成了许多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消费方面,国民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由于国内产品低端,国人大量前往海外购物,而国内对应行业的企业则销售停滞甚至倒闭。出口方面,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成本问题凸显;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使得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式微。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近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国内需求水平快速提升,高端产品和服务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相应的供给明显不足。面对这种形势,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指出,2017年中国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政府报告中明确部署了9方面工作,其中8项工作全面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量化了部分指标,如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等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
二、商业银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有问题
(一)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基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商业银行一线柜面员工占比较高,大部分商业银行柜面人员主要集中于毕业3年以上的大学生。随着社会发展,柜面业务带来的边际利润逐渐降低;而大量青年员工积压在一线,涉及创新、战略、灵活性的业务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同时青年柜面员工由于长时间重复性工作,导致主观能动性降低,甚至发生流失问题。
(二)整体作业能力有待提升
在传统业务工作机制下,条线化营销取得了最初术业有专攻的成效。但随着科技发展和企业的综合化模式的深化,企业客户对金融机构综合型产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客户需求,大部分商业银行实行条线联动,共同为客户制定产品方案,而条线化模式可能造成力量分散、市场反应迟缓,如条线之间的沟通、考核、资源配置等都可能降低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效率,进而降低客户满意度。
三、对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6年初,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商业可持续、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四个原则。由此看来,对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的任务。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尝试:
(一)加大人才培养,激发创新动能
推进商业银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深入持续推进转变与转型,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要通过学习激励、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员工队伍特别是一线员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打造以“专”“快”“活”为特点的创新型服务品牌;同时加大与电讯、网络、电商等企业合作力度,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收益、有特色、多便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二)删减冗余环节,提高沟通效率
进一步精简工作流程,降低操作、时间、人工成本,提高信息化、电子化程度,取消在业务流程中的无效冗余环节,减少重复审核;根据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差别化扩大授权,化“弯道”为“直道”,减少客户办理业务的重复环节,提升系统整体的作业能力。
(三)深挖客戶需求,输出有效服务
改变以往“上策下行”的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强系统内部的上下沟通,下放设计、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权限,让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政府、贴近产业、贴近同业。专业条线的工作重点要聚力到重点客户综合服务上,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推介本条线的某一类服务而绞尽脑汁。
(四)紧扣市场特点,强化实用功能
针对不同市场的个性特点,打造老年、社区、科技等特色金融;加快对国企混改、债转股、PPP项目等热点领域投融资模式的研究和产品服务创新;响应两会工作部署,尽快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将授信资源配置到风险可控、收益高的小微企业客户业务上,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顺应“互联网+”和消费金融兴起的趋势,打造“电子银行、直销银行、金融资产交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大平台,实现客户交易离行化、业务管理网络化、网点服务智能化。
(五)破除资源约束,完善考核体系
有意识地在各类资源配置中实行精细化、差别化管理,让所在区域市场发展条件好、自身竞争力强的分支机构获取与其发展所需相匹配的资源支持。进一步落实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适当加强考核对分支机构创新能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等战略性长效指标的侧重,将其有效对接到各经营单位中长期考核评价体系中,在考核短期指标任务完成率的同时,推进分支机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六)聚焦重点领域,严控经营风险
在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阶段,面对信贷风险抬头趋势,商业银行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行内规章制度为依据,加强市场风险研判,把握好项目选择,合规投放贷款,真正做好贷前、贷中、贷后风险防控工作;要加强员工警示教育,防范道德、法律、操作等各类风险,杜绝员工私售、泄露客户信息、不规范操作等问题,特别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银行的声誉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大楷,杨辉,杨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机遇与转型——基于供给和需求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6,(6).
[2]曾刚.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银行业,2016,(2).
作者简介:庄大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裕华道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