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过去传统历史教学灌输式的模式,代之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文将根据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探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 探究式 合作 自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背诵、轻理解,重灌输、轻自主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学习历史产生了一些偏颇的看法,甚至觉得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百无一用,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种现象,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收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自主地去学习,主动探究,勇于创新,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践中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时,老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根本性地转变过来,由主导变为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去发现兴趣、了解规律、触摸本质。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讲与学,但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应该引导大于主导,着力点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输送为目的,而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简言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要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和谐的、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思维、主动参与,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二、提倡合作,鼓励参与,顾及差异性
在探究式学习中,合作、参与是关键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引导合作性和参与性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完成知识的探究和积累。同时,由于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主动性较弱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和参与,这样既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同时可以带动后进生的兴趣和能动性,从而达到学生的集体进步。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讨论曹操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在分组的时候,采取优生和差生的搭配,由优生带动差生去分析思考,最终形成小组的讨论结果。小组的荣誉动力和压力会促使差生在这个活动环节去努力主动探究,尽力展示自己,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学习气氛。
三、创设学习环境,运用各种辅助手段,点燃探究火花
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创设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主题和气氛,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可以借助各种辅助性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感,效率也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将一些历史事件改编成剧本,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同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通过声色光影的展示,在教室里创设一种历史事件的真实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身临其境。演出结束之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谈人物、谈观点、谈看法,最终老师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自觉参与其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造自由的探讨环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初中学生从思维角度来讲,已经初步具有了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一定的见解。但传统的历史教学“答案唯一固定化”的特点,容易泯灭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生活的能力,通过运用一些历史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比如,我们讲解《甲午战争》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国力衰弱、清政府腐败无能、日本侵略者好战斗勇侵略成性、武器差劣等都是其中的原因,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探究,只要说得合情合理、符合历史的真实,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在学生的分析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让他们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强大国家、报效人民的伟大志向。这样,就能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结语
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引导是不是合理是决定成败的一个标准。教师应该在引导的艺术上狠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学到知识和能力。那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只能是课堂里热闹、课后却收获甚微。所以,探究性学习,还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吴洪洋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J],安徽教育,2007,(01)。
[2]江权贵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J].南方论刊,2004,(09)。
关键词:初中历史 探究式 合作 自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背诵、轻理解,重灌输、轻自主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学习历史产生了一些偏颇的看法,甚至觉得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百无一用,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种现象,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收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自主地去学习,主动探究,勇于创新,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践中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时,老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根本性地转变过来,由主导变为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去发现兴趣、了解规律、触摸本质。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讲与学,但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应该引导大于主导,着力点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输送为目的,而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简言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要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和谐的、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思维、主动参与,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二、提倡合作,鼓励参与,顾及差异性
在探究式学习中,合作、参与是关键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引导合作性和参与性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完成知识的探究和积累。同时,由于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主动性较弱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和参与,这样既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同时可以带动后进生的兴趣和能动性,从而达到学生的集体进步。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讨论曹操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在分组的时候,采取优生和差生的搭配,由优生带动差生去分析思考,最终形成小组的讨论结果。小组的荣誉动力和压力会促使差生在这个活动环节去努力主动探究,尽力展示自己,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学习气氛。
三、创设学习环境,运用各种辅助手段,点燃探究火花
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创设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主题和气氛,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可以借助各种辅助性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感,效率也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将一些历史事件改编成剧本,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同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通过声色光影的展示,在教室里创设一种历史事件的真实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身临其境。演出结束之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谈人物、谈观点、谈看法,最终老师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自觉参与其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造自由的探讨环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初中学生从思维角度来讲,已经初步具有了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一定的见解。但传统的历史教学“答案唯一固定化”的特点,容易泯灭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生活的能力,通过运用一些历史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比如,我们讲解《甲午战争》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国力衰弱、清政府腐败无能、日本侵略者好战斗勇侵略成性、武器差劣等都是其中的原因,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探究,只要说得合情合理、符合历史的真实,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在学生的分析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让他们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强大国家、报效人民的伟大志向。这样,就能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结语
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引导是不是合理是决定成败的一个标准。教师应该在引导的艺术上狠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学到知识和能力。那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只能是课堂里热闹、课后却收获甚微。所以,探究性学习,还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吴洪洋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J],安徽教育,2007,(01)。
[2]江权贵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J].南方论刊,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