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要注意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创悬念、编歌谣、变换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持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不轻易给予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或者在讨论结束小结时再一起指出,如果每错必纠,势必会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评价时应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可以使许多学生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了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二、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 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安排了一组照片《家乡巨变》对比铁山港区的发展变化。
五、巧妙的课堂收尾,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
新课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巧妙的收尾将使整节课的活跃气氛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学生伴随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步出教室,犹如禅钟被撞击,清晰、明朗,在大脑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欲罢不能,联想翩翩。例如,讲到“两极地区”的收尾时,设计一个朗读比赛: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依次朗读最后一个段落“保护极地环境”,并当堂给予评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全心投入,充满信心,整齐、高声地朗读。这样的课堂收尾,既让轻松、和谐、人文的课堂氛围得到延续,更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思想得到了升华。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力求在创意的新课导入、活学活用教材、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以及巧妙的课堂收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一个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持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不轻易给予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或者在讨论结束小结时再一起指出,如果每错必纠,势必会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评价时应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可以使许多学生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了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二、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 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安排了一组照片《家乡巨变》对比铁山港区的发展变化。
五、巧妙的课堂收尾,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
新课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巧妙的收尾将使整节课的活跃气氛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学生伴随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步出教室,犹如禅钟被撞击,清晰、明朗,在大脑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欲罢不能,联想翩翩。例如,讲到“两极地区”的收尾时,设计一个朗读比赛: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依次朗读最后一个段落“保护极地环境”,并当堂给予评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全心投入,充满信心,整齐、高声地朗读。这样的课堂收尾,既让轻松、和谐、人文的课堂氛围得到延续,更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思想得到了升华。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力求在创意的新课导入、活学活用教材、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以及巧妙的课堂收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一个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