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单纯手术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ur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疗效,并进一步筛选出与肿瘤预后有关的指标。

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30例)或术后辅助治疗(50例)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淋巴结转移情况、远隔脏器转移情况、治疗方法、分化程度和T分级等变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的PFS和OS均长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94.4个月∶69.3个月;114.9个月∶96.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6,P=0.001;χ2=15.803,P=0.0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χ2=22.346,P=0.000)、吸烟(χ2=7.891,P=0.041)、淋巴结转移(χ2=12.371,P=0.005)、远隔脏器转移(χ2=9.813,P=0.002)、治疗方法(χ2=25.261,P=0.000)、分化程度(χ2=4.361,P=0.006)和T分级(χ2=5.336,P=0.014)与患者PFS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χ2=11.003,RR=2.827,95%CI为1.965~3.851,P=0.011)、远隔脏器转移(χ2=7.611,RR=0.472,95%CI为0.240~0.775,P=0.016)、治疗方法(χ2=24.542,RR=5.390,95%CI为3.585~9.602,P=0.000)、分化程度(χ2=3.221,RR=2.118,95%CI为1.845~4.719,P=0.009)和T分级(χ2=4.336,RR=0.804,95%CI为0.681~0.916,P=0.024)与患者PFS有关。COX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χ2=4.551,P=0.008)、饮酒(χ2=11.742,P=0.048)、淋巴结转移(χ2=14.886,P=0.009)、远隔脏器转移(χ2=6.713,P=0.005)、治疗方法(χ2=22.411,P=0.000)、分化程度(χ2=8.116,P=0.012)和T分级(χ2=14.443,P=0.035)与患者OS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χ2=11.711,RR=2.985,95%CI为1.521~3.999,P=0.005)、远隔脏器转移(χ2=5.390,RR=0.400,95%CI为0.201~0.793,P=0.009)、治疗方法(χ2=19.327,RR=5.086,95%CI为3.241~8.006,P=0.000)、分化程度(χ2=7.084,RR=2.301,95%CI为1.908~4.503,P=0.001)和T分级(χ2=13.229,RR=0.561,95%CI为0.348~0.867,P=0.040)与患者OS有关。

结论

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明显延长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PFS和OS。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治疗方法、分化程度和T分级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作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个May-Hegglin异常(May-Hegglin anomaly,MHA)家系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MYH9)基因的变异类型、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成分以及先证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用PCR扩增先证者MYH9基因的第1、10、16、24、25、26、30、31、33、38、40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YH9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变化。用血栓弹力图分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的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病例的不同临床表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本院医学遗传中心因产前筛查高风险而就诊,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确诊的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14 651例产前筛查高风险病例中22例(1.5‰)确诊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其中心脏超声结构异常13例(59.09%),心脏结构异常合并腭裂1例
目的对两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PRRT2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两例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设计特异性引物覆盖基因全外显子及其侧翼,通过PCR扩增PRRT2基因,再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例1的PRRT2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282dupA重复变异,例2的PRRT2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715_716dupCC重复变异。两例患者的母亲均检测到与患者相同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1例常规G显带分析核型为45,X[26]/46,X,+mar[43]嵌合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SRY基因Sanger测序分析,明确其sSMC片段来源和存在形态。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26]/46,X,+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在调控基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机体几乎每一生理过程都会受到miRNA的影响,也有许多疾病与miRNA失调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关系密切,其有望成为胃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微小RNA(miRNA)通过对目的基因翻译的调节,在肝癌复发的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miRNA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复发密切相关,机制包括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等。miRNA可能成为最具潜力的肝癌治疗靶点,并在复发预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人参皂苷(GS)为人参的主要成分,包括Rg3、Rh2、Rd、Rh1、Rg2等数十种单体。GS及其各种单体抗肝癌机制各异,主要机制包括以下方面: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不同的GS单体通过各自途径发挥不同的抗肝癌作用。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7、bFGF与肿瘤内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MMP-7、bFGF、MVD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NSCLC石蜡包埋组织80例、正常肺组织40例中MMP-7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MMP-7、bFGF在NSCLC、正常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