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探究活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只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认真钻研新课标,深入分析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扎扎实实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将一定能成为学生喜欢的、益于学生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合作探究活动 原则 环节 策略 作用
  一、信息技术学科中自主探究活动的一般设计原则
  1、科学性。在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时,应遵循其科学性原:则。遵照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蕴含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本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巾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2、可行性。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甚至一个学校内,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内容时,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能完全依据教材本身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有目标、分层次地制定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这样既能保证起点和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逐步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特色性。在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差异的情况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发展不均衡的地区或学校,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其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4、合作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当然合作学习也不可缺少,合作也是学生主体学习的一个主要形式,因为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信息技术学科中自主探究活动的一般组织环节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标》和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的同化,并通过司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
  2、制订方案,筛选实施。针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和探究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各小组的方案可以是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当然,有的探究方法可能还不够完善,通过各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假设绘制蓝图,并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这种讨论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3.实验探究,科学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把任务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教师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间也可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
  4、得出结论,评价总结。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学科中自主探究活动的教学实施策略
  学生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个体认识的差异性,自主选题立项、自主查找资料、自主思考组合信息、自主体验探究过程(自评、互评)的一个探究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实施自主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教师选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策略;(2)自主完成任务与同伴合作、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3)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形式多样化的策略:(4)加强网络探究的引导策略。
  学生选择探究性学习课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选择脱离生活实际或难以完成的任务。当然也决不能照搬课本,要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依据教材,而不唯教材”。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不仅仅在于完成探究学习活动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能力、诱发创造力。因此,讲究自主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四、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1、引导者。“自主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但不是说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就放手不管不问的过程,教师从探究课题的确立到探究过程及方法直至最后的结果评价,其引导者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视的,教师的引导效果可能直接导致最后的探究成败。
  2、组织者。教师更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并让不同潜质的成员组合为一个小组,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可在不同活动中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同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小组组成也可做一至两次变换。
  3、参与者。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更应该是参与者。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这样教师通过全程参与,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评价时也就更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现以“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能力 教学氛围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
期刊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语文成绩的高低取决于作文的成败。但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学生老是感叹:枯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搜索枯肠也想不出一点材料来,写来写去就那陈年旧事,毫无新意,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关键词:中学生 写作 素材 来源 积累  为此我认为,现今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广泛开辟写作的教学資源,才能引进作文的
期刊
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
期刊
中学历史课教学要强调和平文化,以和平文化为主旋律,不但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更是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a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不少极具创新价值的思想观点和教学范例。下面就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创新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在享受语文教学带来快乐的同时,困惑与反思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困惑 反思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他的“万世师表”深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下面就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论在中餐烹调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就业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一个班级的好与坏,全靠班主任的耐心教育和引导得当。魏书生老师说:“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吸引他为集体出力,为集体流汗,为集体贡献出一些个人的东西,吸引他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越多,感情自然就会深起来。”  关键词:班主任 方法 體会  一、在学生学习上多
期刊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学习习惯有优劣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低
期刊
摘要: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木,“塞源而欲流长”,其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少、慢、差、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流”上下功夫,而应在“源”上做文章。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对它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