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语文成绩的高低取决于作文的成败。但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学生老是感叹:枯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搜索枯肠也想不出一点材料来,写来写去就那陈年旧事,毫无新意,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关键词:中学生 写作 素材 来源 积累
为此我认为,现今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广泛开辟写作的教学資源,才能引进作文的活水,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捷径,才能让学生文思如泉涌。去哪里找源头活水呢?其实,“源头”就在我们身边。
源头一:书本,是积累写作素材的“粮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本就是一个博大而又美丽的世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书,书让学生获益匪浅。读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品尝到不同的滋味,感受到不同的快乐。比如小说曲折的情节,散文的诗情画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将会处处有“米”下锅。
首先,品读小说,学会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布局构思。
《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小说吸引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命运曲折坎坷。学习这些小说的构思,对写作大有益处。例如《空城计》,开头写司马懿十万大兵压境,诸葛亮却只有几百官兵守城,从而引起读者急于想了解诸葛亮到底有何妙计退敌,当读到司马昭劝父攻城时,读者不禁又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当听到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必不弄险”决定退兵时,读者才松了一口气。文章处处设悬,引人入胜。张洁华同学的佳作《路上风波》就是借鉴了这篇文章的构思,获得了成功。
“忽然狂风大作,雨线飞洒。我背着书包迎风而行,将接近她的小店时,不小心跌了一个‘狗吃屎’,我爬起来急急赶路,不经意看到她用手直指向我,脸上还带着笑。”正是小店阿姨的“笑”和“指”,让“我”产生了一个大大的误会,“我”认为“她”是在嘲笑“我”的狼狈,引出“我”的报复风波,结尾时,作者才道出真相,原来那位阿姨是个下肢瘫痪者,当时是因为“我”掉了书本她又走不动,所以指着我身后,示意我去捡书。读这样的文章,仿佛正在看侦察电影,谁不想看呢!
其次,品读散文,选择、积累情真意切的好材料。
读过《小巷深处》的人,无不被文中盲母的挚爱深情感动。文章抓住盲母历尽艰辛偷偷搭车进城为养女带生活费的情节,透过石子路、竹杆和盲母的三次外貌描写,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让母爱闪出了耀眼的光芒。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这些精美的散文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语言灵动,于平凡中饱含深情,这于我们写作非常有帮助。班中一位考试作文满分的获得者介绍经验时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读了《背影》和《小巷深处》,这让她懂得: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写作的典型。她在题为《家的味道》一文中这样说:
“每次回家,妈妈会准时地迎上来,递给我一条散发着香皂味道的毛巾;妹妹立即递过一杯清淡的开水,上面还飘着几瓣我喜欢的柠檬;在饭桌边坐下,奶奶立马端上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品尝面条,几口汤下肚,一种家的温馨便渐渐地滋生起来,原来这香皂味、柠檬味、面条拌葱花的香味,就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可见小作者观察之细,感悟之深,从一方手帕、一杯开水、一碗面条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源头二:身边生活,是提供写作素材的涓涓细流。
学生生活的圈子虽然狭小,但生活的外延却可以很大。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通过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将会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为此,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等课外练笔来积累写作素材。
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有欢乐、喜悦,也有悲伤、迷惘和痛苦,甚至是打击……这些顺境中的微笑,逆境中的悲哀,将是学生作品中的经线和纬线。如果能让学生用心灵的“摄影机”拍下来,作文内容何愁不新?而这部“摄影机”就是学生手上的日记本、周记本。因此,从教十几年来,我一贯强调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不论形式,不论长短,只要真实记录生活,反映内心真情即可。因此学生们都将日常发生的事生动地“摄”进了日记中,又将日记迁进了写作中。
二是引导学生与电视结缘,留心时政,捕捉写作资源。
学生一到节假日就显得清闲无事,此时,应引导学生多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比如“正点报道”、“真实故事”、“百家讲坛”等,让学生抓住有典型意义的新鲜事件,练习写作记叙文,提高学生选材、开掘主题求新的能力。《永不放弃》就是学生看了四川地震大拯救的报道后写的一篇反映中国人民永远不会被困难压倒的好文章。其次,可引导学生通过看体育节目和文艺节目,让学生仔细观察演员和运动员,观察特定场面,注意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的精彩片段,练习人物描写和场面描写。不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精选收看内容,进行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
三是结合时令、节日,自编作文样本训练专题。
每逢节日,学校经常开展征文活动。因此教师可以自编训练专题,如“三月的春风”、“金秋十月”、“感恩母亲节”、“放飞青春”、“我与亚运”等一组节令性作文指导序列教材,让学生的心与时代相接,让学生结合各种庆祝活动与人民同欢乐。《下辈子你做我的女儿》就是张彩运同学在“母亲节”征文活动中写的一篇颂扬母爱和感恩的佳作,文章真实细腻,真挚感人。我范读完文章后,不少学生低头抽泣。可见,这种训练既有针对性,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好方法。
总之,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那么生活就会处处是源头,时时有活水。这样,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改变少、慢、废的现状,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大潮中学)
关键词:中学生 写作 素材 来源 积累
为此我认为,现今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广泛开辟写作的教学資源,才能引进作文的活水,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捷径,才能让学生文思如泉涌。去哪里找源头活水呢?其实,“源头”就在我们身边。
源头一:书本,是积累写作素材的“粮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本就是一个博大而又美丽的世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书,书让学生获益匪浅。读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品尝到不同的滋味,感受到不同的快乐。比如小说曲折的情节,散文的诗情画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将会处处有“米”下锅。
首先,品读小说,学会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布局构思。
《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小说吸引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命运曲折坎坷。学习这些小说的构思,对写作大有益处。例如《空城计》,开头写司马懿十万大兵压境,诸葛亮却只有几百官兵守城,从而引起读者急于想了解诸葛亮到底有何妙计退敌,当读到司马昭劝父攻城时,读者不禁又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当听到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必不弄险”决定退兵时,读者才松了一口气。文章处处设悬,引人入胜。张洁华同学的佳作《路上风波》就是借鉴了这篇文章的构思,获得了成功。
“忽然狂风大作,雨线飞洒。我背着书包迎风而行,将接近她的小店时,不小心跌了一个‘狗吃屎’,我爬起来急急赶路,不经意看到她用手直指向我,脸上还带着笑。”正是小店阿姨的“笑”和“指”,让“我”产生了一个大大的误会,“我”认为“她”是在嘲笑“我”的狼狈,引出“我”的报复风波,结尾时,作者才道出真相,原来那位阿姨是个下肢瘫痪者,当时是因为“我”掉了书本她又走不动,所以指着我身后,示意我去捡书。读这样的文章,仿佛正在看侦察电影,谁不想看呢!
其次,品读散文,选择、积累情真意切的好材料。
读过《小巷深处》的人,无不被文中盲母的挚爱深情感动。文章抓住盲母历尽艰辛偷偷搭车进城为养女带生活费的情节,透过石子路、竹杆和盲母的三次外貌描写,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让母爱闪出了耀眼的光芒。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这些精美的散文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语言灵动,于平凡中饱含深情,这于我们写作非常有帮助。班中一位考试作文满分的获得者介绍经验时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读了《背影》和《小巷深处》,这让她懂得: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写作的典型。她在题为《家的味道》一文中这样说:
“每次回家,妈妈会准时地迎上来,递给我一条散发着香皂味道的毛巾;妹妹立即递过一杯清淡的开水,上面还飘着几瓣我喜欢的柠檬;在饭桌边坐下,奶奶立马端上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品尝面条,几口汤下肚,一种家的温馨便渐渐地滋生起来,原来这香皂味、柠檬味、面条拌葱花的香味,就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可见小作者观察之细,感悟之深,从一方手帕、一杯开水、一碗面条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源头二:身边生活,是提供写作素材的涓涓细流。
学生生活的圈子虽然狭小,但生活的外延却可以很大。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通过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将会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为此,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等课外练笔来积累写作素材。
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有欢乐、喜悦,也有悲伤、迷惘和痛苦,甚至是打击……这些顺境中的微笑,逆境中的悲哀,将是学生作品中的经线和纬线。如果能让学生用心灵的“摄影机”拍下来,作文内容何愁不新?而这部“摄影机”就是学生手上的日记本、周记本。因此,从教十几年来,我一贯强调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不论形式,不论长短,只要真实记录生活,反映内心真情即可。因此学生们都将日常发生的事生动地“摄”进了日记中,又将日记迁进了写作中。
二是引导学生与电视结缘,留心时政,捕捉写作资源。
学生一到节假日就显得清闲无事,此时,应引导学生多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比如“正点报道”、“真实故事”、“百家讲坛”等,让学生抓住有典型意义的新鲜事件,练习写作记叙文,提高学生选材、开掘主题求新的能力。《永不放弃》就是学生看了四川地震大拯救的报道后写的一篇反映中国人民永远不会被困难压倒的好文章。其次,可引导学生通过看体育节目和文艺节目,让学生仔细观察演员和运动员,观察特定场面,注意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的精彩片段,练习人物描写和场面描写。不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精选收看内容,进行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
三是结合时令、节日,自编作文样本训练专题。
每逢节日,学校经常开展征文活动。因此教师可以自编训练专题,如“三月的春风”、“金秋十月”、“感恩母亲节”、“放飞青春”、“我与亚运”等一组节令性作文指导序列教材,让学生的心与时代相接,让学生结合各种庆祝活动与人民同欢乐。《下辈子你做我的女儿》就是张彩运同学在“母亲节”征文活动中写的一篇颂扬母爱和感恩的佳作,文章真实细腻,真挚感人。我范读完文章后,不少学生低头抽泣。可见,这种训练既有针对性,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好方法。
总之,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那么生活就会处处是源头,时时有活水。这样,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改变少、慢、废的现状,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大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