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学校现有场地整体分布情况 300米运动场一片;操场北侧的运动器械区;北侧篮球场两片;前广场排球场两片;前广场一片;升旗广场一片;南楼银杏路;北楼文昌路。 二、学校场地体制资源 1.大课间活动场地区域分布 大课间活动区域分布:一、二年级在升旗广场组织跳绳、踢毽及跑操活动;三、四、五年级在运动场组织跑操及大型团体操活动;六年级在前广场组织空竹技能练习。 2.常规教学课场地区域分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现有场地整体分布情况
300米运动场一片;操场北侧的运动器械区;北侧篮球场两片;前广场排球场两片;前广场一片;升旗广场一片;南楼银杏路;北楼文昌路。
二、学校场地体制资源
1.大课间活动场地区域分布
大课间活动区域分布:一、二年级在升旗广场组织跳绳、踢毽及跑操活动;三、四、五年级在运动场组织跑操及大型团体操活动;六年级在前广场组织空竹技能练习。
2.常规教学课场地区域分布
整个校园可供多个班级同时开展常规教学活动,根据本校实际场地情况,经过调整现拟定各片场地区域分布情况:
运动场中间草坪可分布三个班活动;跑道周圈可分布三至五个班活动;运动场北侧可安排跳高及跳远教学活动;北侧运动器械区可安排一个教学班活动;篮球场可安排两个教学班活动;升旗广场可安排两个教学班活动;前广场可安排三个教学班活动,其中有一个教学班可组织排球活动。
这样的场地区域分布运用,在同一节课可供18个教学班同时开展活动,并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规划,应对外因
1.学校安排课务调整
从前上体育课,有时一节课会出现八九个班上课场地拥挤的现象,可有时一节课操场上一个班级都没有,操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合理配置,我校制定了新的教学方案,在课务安排上有了一定的改进,现在针对低年级第二节课就安排了体育课,错开高年级在三、四节课的体育课时间,充分提高操场的利用率,使运动场每一节课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改变了运动场使用资源不足的情况。
2.配置新的场地
我校在这学期,在操场西北角配置了新的运动器械,如单杆、双杆、吊环、秋千等,还有人性化的配置,如石凳等;前广场的排球场地能满足两个教学班的活动;同时还配置了小型单篮活动区,增加了学生的场地,使运动场配置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配置新的器材
我校原来器材缺少,在这学期有了很大的改变,学校积极配置各种器材,如空竹、三门球、长绳、短绳、毽子、羽毛球、跳箱、篮球、排球、足球、呼啦圈、红绸带等,充分满足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需要。同时丰富体育常规课与大课间的活动需求,大大满足了学生对运动器械的需要。
四、合理布置,调控内因
1.常规课场地资源合理分配成效
新学期,体育组对每一位教师的上课地点进行了划分,使运动场地充分利用起来。专职教师8人如同时上课,跳高场地1人、运动器械1人、小型篮球场1人、排球场1人,其余4人分布在操场上;固定的场地安排也可根据课程需要做提前调整。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每次课的集合地点,也能形成一定的区域划分模式,让操场的整体活动看起来很明朗。至于兼职老师的活动区域,可根据课程的需要和我们8位专职老师调配,专职老师配合兼职老师,让操场区域分配更合理。同时,积极为兼职体育教师做示范,让体育课上得更加正规、更加出色。在操场上体育课,再也看不到到处都是零散学生的现象,每一班级都有一定的阵形,操场给人整体感觉是,教学区域明确,学生层次分明。
2.大课间资源合理分配后的成效
操场上有三至六年级部分班级共28个教学班,活动内容是“飘动的红绸带”,每天都在有组织地开展着,音乐的优美与动作的整齐化,让学生充分享受大课间的快乐时光,队形的变换及造型的转换,形成了大型团体操的气势磅礴。
升旗广场以一、二年级学生的跳绳、踢毽为主。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各班跳绳、踢毽花样百出,形成了低年级特有的运动活力。各班在普及跳绳、踢毽的同时,都有自己的花式花样,如绕圈跳绳、两人带跳等让人眼花缭乱。
前广场以六年级四个教学班抖空竹为主。空竹是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我校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它是技能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学校校本特色课程中一项极好的运动题材。
阳光运动是彰显一个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措施,场地资源的合理安排则是校园运动的奠基石。奠基石的合理配置会给阳光运动增添无限光彩,反之则淡而无光。我校48个教学班,在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课和大课间活动中,能够利用这有限的场地空间而达到最优质的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不断地摸索与调整,方法在实践中成熟,已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通常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盘磁带,就完成了整个英语教学的授课过程。面对贫乏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就像被捆住了手脚,一身技艺无从施展,同时这种现状也极大束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表现在小学英语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自制能力不强,感兴趣的就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爱学,英语知识的学习效果往往普遍较不理想。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有效结合,就能充分调动
2009年9月,笔者受国家汉办委派,赴美担任中文教师,同时任职于波特兰州立大学与一所公立中学,兼任俄勒冈大学中文领航项目的中文沉浸式教学(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指让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完全沉浸在中文环境中,直接运用目标语中文进行教学,而不以其母语作为中介语)工作。同时,因为参加美国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和本土中文教师培训,有更多机会了解到美国大中小学的一些教学情况。两年的工作,
摘?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如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水平滞后,等等。对此,笔者由“巧做伯乐,雕琢学生心灵”着手,从“培养兴趣,关注学生心灵;时时留心,妙借生活素材;处处用心,发掘学生潜力;另类巧评,温暖学生心灵”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
摘要: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它的具体实施一直是语文老师们探索的热点。文章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教师、学科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实践性、目标的综合性。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
现在中小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以至拒绝作文,成了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的学习者比我们的策略更重要,当学习者不想学习时,应该改变和抛弃的是策略,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发表”作文, “导向”激发 作文的导向是什么?根据人性的需要理论来回答,应该
摘要:译林牛津版教材将每个单元分成不同的板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Task板块是教师容易忽视且感到较难把握的一个教学板块。笔者尝试用学习策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首先通过对理论的解读肯定Task板块在教学中重要性;其次运用笔者对教材的理解分析Task板块的特点;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WHS教学模式并就某一单元的Task为例进行教学展示,作为学习策略理论指导下对Task板块课型的初探。 关键词:Tas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呢?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文本时的“入”与“出”过程。“入”就是解读文本,就是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 “对话”;“出”就是感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本实现真正的参与、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悟,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一、解读文本,让“入”来得顺其自然 我们经常会听到语文教师这样说:“为什么别的老师能抓住重点,我却不能?我的课堂为什么显得那么零散?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有效地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德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现以案例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案例: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情况 福建省长汀县城关南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县城中心位置,
摘 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之下,音乐课堂也有了较大改善,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氛围里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去探索音乐中的奥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音乐游戏,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
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关乎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效度。如何立足文本、快速解读,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以下几个解读文本的视角,便于一线教师操作。 1.读透教材 看扉页:翻开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的扉页,就会看到一句口号:走进《品德与生活》,学习、做事更快乐!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孩子们“相约,牵着手儿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教师的最根本作用就是指导儿童的生活。这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