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如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水平滞后,等等。对此,笔者由“巧做伯乐,雕琢学生心灵”着手,从“培养兴趣,关注学生心灵;时时留心,妙借生活素材;处处用心,发掘学生潜力;另类巧评,温暖学生心灵”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习作
一、培养兴趣,关注学生心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习作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探索、钻研。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对于作文教学更是感到头疼不已。因此,在进行习作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分析学生的内心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建立,对于学习的动力就更容易维持。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习作的乐趣,则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效学习的良性循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的小学生玩得更是花样百出。因此,教师要多提供一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习作题目。
二、时时留心,妙借生活素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的根本,是写作的源泉,要让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就要时时留心,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让自己的认知逐渐丰富起来。离开生活,习作教学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从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挖掘写作源泉。
农村小学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写作资源,如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虫鱼鸟兽。还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如插秧收割,烧水做饭,下河摸鱼,喂猪放羊,打柴割草,野外烧红薯……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是学生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也是绝佳的写作素材。只要时时留心,生活处处都是写作素材。
三、处处用心,发掘学生潜力
语文课标中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古人素有“推敲”的典故,可见好文章都需要反复斟酌和提炼,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处处留心,尝试导改、自改和互改的修改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改活动中,借此机会提高学生的鉴赏、修改能力。导改是教师选择一些习作典范,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到修改的方法。自改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方法,并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互改是在自改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相互修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能力。具体而言:首先引导学生修改,指出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如错别字、成语字词的使用不当等,教授一些可以使文章更加通顺达意的技巧,如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使用;其次由学生自改、互改,以发现自身发现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修改。
四、另类巧评,温暖学生心灵
讲评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能在这个环节中做到“另类巧评”,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自己则充当讲评的组织者,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另外,评改尤其要注意时效性,所谓“打铁要趁热”,不能等学生淡忘了这次习作才讲评;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时间;评改时要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温暖学生的心灵。例如,一次讲评课,我让学生提前准备,每个人都要在全班同学面前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的文章,并由其他同学点评。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设置了一个步骤——亮点分析,由一个学生负责挖掘一篇文章的优点所在。我发现这样做,学生在表演之前都会认真进行准备,表演时犯的错误也明显减少了,并且对写作也越来越喜欢。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写作精神,反复修改提炼,并注意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白观平.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习作水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3).
[2]刘安玲.多渠道积累,驱散学生习作的阴霾——农村小学生习作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习作
一、培养兴趣,关注学生心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习作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探索、钻研。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对于作文教学更是感到头疼不已。因此,在进行习作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分析学生的内心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建立,对于学习的动力就更容易维持。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习作的乐趣,则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效学习的良性循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的小学生玩得更是花样百出。因此,教师要多提供一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习作题目。
二、时时留心,妙借生活素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的根本,是写作的源泉,要让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就要时时留心,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让自己的认知逐渐丰富起来。离开生活,习作教学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从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挖掘写作源泉。
农村小学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写作资源,如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虫鱼鸟兽。还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如插秧收割,烧水做饭,下河摸鱼,喂猪放羊,打柴割草,野外烧红薯……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是学生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也是绝佳的写作素材。只要时时留心,生活处处都是写作素材。
三、处处用心,发掘学生潜力
语文课标中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古人素有“推敲”的典故,可见好文章都需要反复斟酌和提炼,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处处留心,尝试导改、自改和互改的修改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改活动中,借此机会提高学生的鉴赏、修改能力。导改是教师选择一些习作典范,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到修改的方法。自改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方法,并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互改是在自改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相互修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能力。具体而言:首先引导学生修改,指出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如错别字、成语字词的使用不当等,教授一些可以使文章更加通顺达意的技巧,如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使用;其次由学生自改、互改,以发现自身发现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修改。
四、另类巧评,温暖学生心灵
讲评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能在这个环节中做到“另类巧评”,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自己则充当讲评的组织者,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另外,评改尤其要注意时效性,所谓“打铁要趁热”,不能等学生淡忘了这次习作才讲评;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时间;评改时要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温暖学生的心灵。例如,一次讲评课,我让学生提前准备,每个人都要在全班同学面前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的文章,并由其他同学点评。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设置了一个步骤——亮点分析,由一个学生负责挖掘一篇文章的优点所在。我发现这样做,学生在表演之前都会认真进行准备,表演时犯的错误也明显减少了,并且对写作也越来越喜欢。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写作精神,反复修改提炼,并注意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白观平.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习作水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3).
[2]刘安玲.多渠道积累,驱散学生习作的阴霾——农村小学生习作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