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重大挫折,其中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更甚。其中,在能源电力需求领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本文讨论了危机下能源电力需求走势,解答GDP与能源需求为什么出现大的背离。继而讨论国际油价与国内煤炭价格走势,并对通货膨胀与煤炭价格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伴随国际油价走势,国内煤价走高,因此,政府应当制定相应措施防范通货膨胀。
关键词:金融危机 短期走势 电力需求 煤炭价格 通货膨胀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重大挫折,其中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更甚。尤其是煤炭价格问题态势焦灼,煤电企业对于今年年度合同煤炭价格不肯妥协,没有稳定的电煤契约,就没有煤炭的稳定供应。所以在当前背景下,研究经济和能源电力运行形势出现问题就很有必要。
伴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电力需求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电力产能过剩的现象。本文将该现象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特性。
第一,查找两次危机的数据资料发现两次危机中的能源电力走势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离上次危机发电量最大跌幅在1998年9月,这次危机出现在2008年10月发生最大跌幅;较上个月发电量下降产生的次数比较,上一次危机7次,这一次危机9次;上次危机发生发电量连续下降只有1997年9月和10月,而这一次危机包括2008年8、9、10、11月份连续下降。总的来说,不论从跌幅,波动次数或者是波动持续时间来看,2008年的危机要更加严重。
第二,两次危机中都发生了背离趋势。资料显示1997年的金融危机,电力消费和GDP都发生了下降,后期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二者开始恢复。此外,在2007年危机中GDP和电力消费开始也在下降,2008年12月后,能源消费和GDP增速也出现了背离。两次危机中,GDP与发电量增速变化都呈现“U”型走势,但是能发现发电量增速下降的更快,形状更加明显。
GDP与电力需求关系出现背离,我们认为这在短期内是有可能的,两个方面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库存因素,可以认为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库存了大量的产成品,一旦危机发生,产成品的继续销售会被算入GDP,但是产量下降或者不生产,就不需要用电。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阶段性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电力消费水平集中分布在顶端行业,一旦这些行业产量下降,整体电力消费水平就会大幅度下降。
我们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详细描绘煤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高度正相关,二者的走势基本一致。但是,我们发现,国际煤炭价格变化总是滞后于原油价格的。
为什么煤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着高度正相关?能源之间存在相互可替代性,但是要注意的是,替代性不是一直存在的,也存在当能源价格较低的时候,由于替代成本的存在而不选择替代。伴随着能源价格上涨,替代动力和替代条件得到满足,替代可能性越大,当能源价格到达一定高度,能源替换的发生就成为了现实。因此,当石油价格上升,煤炭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尽管存在一段滞后期。这种价格的联动性,也受到除了能源产品可替代性之外的心理、预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当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即使中国煤炭产能充足,煤炭价格也会上涨的。
如果正如上文所说的煤炭价格与原油价格有高度正相关,原本原油价格上升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那么煤炭价格的上升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创。如果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处理煤炭企业在合同煤炭价格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的情况更为复杂,在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中,煤炭价格对PPI、CPI指数的影响也令人担忧。
能源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有着理论依据的。能源价格上涨会导致一方面生产资料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会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生产资料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转移到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中,这一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市场状况和政策环境。但是不论如何作用到消费品价格上,最终都会对消费品价格造成压力,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最终反映为通货膨胀。
根据两次危机下能源需求数据走势的分析,这次危机不论在幅度,冲击次数和持续时间上都更加严重,需求增速和GDP的增速也有更大的背离。伴随政府开放性政策和在上次危机中得到的教训,能源需求已经好转。但是我们得知,在短期内,库存和电力消费结构可能会使得GDP与能源需求出现背离,长期趋势下,二者会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说明背离的幅度,以及我们的统计数据有没有存在问题。
中国的消费结构不均衡导致一旦煤炭价格走高,对于中国经济会造成重创。除了使得煤电的争执更为复杂,煤价提高CPI和PPI作用虽然有滞后,但却是可以肯定会发生的。这样,政府就要准备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于立宏,郁义鸿.需求波动下的煤电纵向关系安排与政府规制[J].管理世界,2006(04):73-86
[2]張磊.中国煤电产业链的周期波动传递及电煤价格扭曲[D].复旦大学,2012.
[3]郭志琼.煤电价格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
[4]于立宏.需求波动下的中国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与经济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
[5]于立宏.论需求波动与资产专用性对煤电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影响[J].经济评论,2008(01):68-74.
[6]胡倩.中国煤电冲突机理及解决途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9.
[7]孙海英.我国煤电价格机制形成煤电矛盾冲突原因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
[8]黄佐钘,邵汝军.中国煤炭产量预测[J].工业技术经济,2007(05)
作者简介:
常杰(1993—),男,安徽淮北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工程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柔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
关键词:金融危机 短期走势 电力需求 煤炭价格 通货膨胀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重大挫折,其中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更甚。尤其是煤炭价格问题态势焦灼,煤电企业对于今年年度合同煤炭价格不肯妥协,没有稳定的电煤契约,就没有煤炭的稳定供应。所以在当前背景下,研究经济和能源电力运行形势出现问题就很有必要。
伴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电力需求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电力产能过剩的现象。本文将该现象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特性。
第一,查找两次危机的数据资料发现两次危机中的能源电力走势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离上次危机发电量最大跌幅在1998年9月,这次危机出现在2008年10月发生最大跌幅;较上个月发电量下降产生的次数比较,上一次危机7次,这一次危机9次;上次危机发生发电量连续下降只有1997年9月和10月,而这一次危机包括2008年8、9、10、11月份连续下降。总的来说,不论从跌幅,波动次数或者是波动持续时间来看,2008年的危机要更加严重。
第二,两次危机中都发生了背离趋势。资料显示1997年的金融危机,电力消费和GDP都发生了下降,后期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二者开始恢复。此外,在2007年危机中GDP和电力消费开始也在下降,2008年12月后,能源消费和GDP增速也出现了背离。两次危机中,GDP与发电量增速变化都呈现“U”型走势,但是能发现发电量增速下降的更快,形状更加明显。
GDP与电力需求关系出现背离,我们认为这在短期内是有可能的,两个方面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库存因素,可以认为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库存了大量的产成品,一旦危机发生,产成品的继续销售会被算入GDP,但是产量下降或者不生产,就不需要用电。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阶段性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电力消费水平集中分布在顶端行业,一旦这些行业产量下降,整体电力消费水平就会大幅度下降。
我们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详细描绘煤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高度正相关,二者的走势基本一致。但是,我们发现,国际煤炭价格变化总是滞后于原油价格的。
为什么煤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着高度正相关?能源之间存在相互可替代性,但是要注意的是,替代性不是一直存在的,也存在当能源价格较低的时候,由于替代成本的存在而不选择替代。伴随着能源价格上涨,替代动力和替代条件得到满足,替代可能性越大,当能源价格到达一定高度,能源替换的发生就成为了现实。因此,当石油价格上升,煤炭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尽管存在一段滞后期。这种价格的联动性,也受到除了能源产品可替代性之外的心理、预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当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即使中国煤炭产能充足,煤炭价格也会上涨的。
如果正如上文所说的煤炭价格与原油价格有高度正相关,原本原油价格上升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那么煤炭价格的上升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创。如果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处理煤炭企业在合同煤炭价格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的情况更为复杂,在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中,煤炭价格对PPI、CPI指数的影响也令人担忧。
能源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有着理论依据的。能源价格上涨会导致一方面生产资料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会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生产资料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转移到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中,这一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市场状况和政策环境。但是不论如何作用到消费品价格上,最终都会对消费品价格造成压力,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最终反映为通货膨胀。
根据两次危机下能源需求数据走势的分析,这次危机不论在幅度,冲击次数和持续时间上都更加严重,需求增速和GDP的增速也有更大的背离。伴随政府开放性政策和在上次危机中得到的教训,能源需求已经好转。但是我们得知,在短期内,库存和电力消费结构可能会使得GDP与能源需求出现背离,长期趋势下,二者会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说明背离的幅度,以及我们的统计数据有没有存在问题。
中国的消费结构不均衡导致一旦煤炭价格走高,对于中国经济会造成重创。除了使得煤电的争执更为复杂,煤价提高CPI和PPI作用虽然有滞后,但却是可以肯定会发生的。这样,政府就要准备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于立宏,郁义鸿.需求波动下的煤电纵向关系安排与政府规制[J].管理世界,2006(04):73-86
[2]張磊.中国煤电产业链的周期波动传递及电煤价格扭曲[D].复旦大学,2012.
[3]郭志琼.煤电价格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
[4]于立宏.需求波动下的中国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与经济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
[5]于立宏.论需求波动与资产专用性对煤电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影响[J].经济评论,2008(01):68-74.
[6]胡倩.中国煤电冲突机理及解决途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9.
[7]孙海英.我国煤电价格机制形成煤电矛盾冲突原因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
[8]黄佐钘,邵汝军.中国煤炭产量预测[J].工业技术经济,2007(05)
作者简介:
常杰(1993—),男,安徽淮北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工程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柔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