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工业通信业工作
2013年,工业通信业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按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以2013年转型升级行动计划“6+1”专项行动为抓手,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更加注重拓展内需市场,更加注重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注重以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改进作风,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五是加快通信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六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七是加快发展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八是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实践新时期的大部门体制。
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朝着趋稳方向发展,但制约因素不少,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这一基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落实进出口税收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和生产要素保障协调,促进工业通信业稳定增长。着力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加强技术改造,推动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细则。着力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增长。
二是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扎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以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立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跨行业跨区域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特别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加强引导和推动,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三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工作体系,研究和推动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全面覆盖,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着力加快新型信息技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着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幅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营造应用、技术、产业、安全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快转变职能、创新管理、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大部门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靡之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迎来送往。大力弘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各项工作都要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实、检查、有奖惩、有必要的事后评估,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是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最近,中央政治局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我们要严格执行,从部领导做起、从每一个司局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国资监管工作
(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
要在加强对监管企业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所监管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分析机制、重点企业综合分析机制、企业重大事项综合协调机制,密切关注监管企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企业通报情况、提示风险。积极协调各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要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市场调研,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企业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成本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严格规范职务消费,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要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防控风险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查找差距,找准薄弱环节,针对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抓好管理提升,建立管理改善和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重大事项集中管控,提高集团管控和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企业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推动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加强投资和资金风险管控,优化债务规模与结构,严控资产负债率过快增长,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要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要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培训、评价机制,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径。三是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建立健全有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要指导所监管企业依法规范各类用工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模范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四是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逐步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2013年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将全面启动,各地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多方筹措改革成本,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做好所在地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衔接和协调工作。2013年重庆、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地将开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改革探索,希望各地摸清情况,积极研究有关措施,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好基础。 (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要加大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各地要根据国有企业现有布局状况和功能定位,立足本地,综合考虑国内外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统筹规划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做强做优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要按照完善产业链、优势互补原则,积极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整合,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要大力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的作用,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资源整合,加快辅业改制重组,处理低效无效资产。要引导大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不搞产业链通吃,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把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工作,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支持培育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引导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对产业集成和提升的带动作用。
要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考核导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注重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的创新作用,加强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营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定位,落实“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规定,确保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目标、主要任务的协调一致。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健全国家出资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健全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统计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优化整合现有法规资源,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探索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为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四是要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产权结构国有企业的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监管模式和方法,整合监管资源,提升监管合力。要进一步健全向本级政府报告、与相关部门协调协作以及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完善国资监管工作大格局。
(五)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构建科学严谨、有效管用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要进一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努力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进一步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共青团和统战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国有企业先进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严明政治纪律为重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为重点推进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综合素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有力保证。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为国企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打铁先要自身硬,越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越要大力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鼓足发展国有经济的精气神。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强化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四是要切实转变作风,树立国资监管队伍良好形象。
三、商贸流通工作
(一)完善消费促进体系,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引导热点消费。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扩大品牌消费,发展专卖店、折扣店等业态。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制定第三方平台交易、经营者管理等规章制度。
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汽车,构建二手车流通网络。扩大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试点范围,增加节能环保产品销售。推进绿色饭店建设。
提升便利消费。加强城市社区商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推动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连锁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保障安全消费。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2013年要力争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药材追溯体系覆盖全国主要交易市场所在地,做好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二)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创新流通方式。建立和优化一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链条,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培育若干集散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电子结算,探索拍卖交易,建设全国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流通方式,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等业务。要推动国内品牌平等进入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
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引导大城市有序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制定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和主要商业功能区建设方案,制定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优化流通企业结构。拓宽小型微型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商圈融资覆盖面,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建设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
加强市场调控。提高城乡市场监测智能化水平,加强产销对接、跨区调运、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剂,及时平抑市场波动。落实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适当扩大肉类、食糖和边销茶等储备规模。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覆盖全部地级市和30%的县。依法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三)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稳定出口规模。落实和完善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继续做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拓宽贸易融资渠道、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尽快启动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出口短期信用险业务,规范各种收费。
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依托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船舶汽车出口基地,打造重点出口产业集聚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支持企业培育品牌、建设研发中心,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引导加工贸易继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发挥进口对调整结构的支持作用。落实加强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的意见,完善相关政策,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强进口公共服务和促进平台建设,同时要利用好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在保税、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
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稳步发展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拓展技术、文化、软件等新领域。研究制定新一轮服务外包促进政策,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平台的交流促进作用。
(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逐步向外资开放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领域,推动服务业成为新的引资增长点。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建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沿边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力度,加快开放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完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参与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要以提升引领带动能力为重点,优化引资项目结构,促进产业集聚,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服务。完善开发区综合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分类评价和动态进出机制。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中外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使更多开发区成为节能环保的典范。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改进投资促进工作。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推动优势产业在全球合理布局。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引导商贸、物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加强国别布局的统筹指导,吸收地方政府、国家级开发区和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有序推进周边通道建设项目。拓展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增强项目设计咨询、投融资和运营服务能力。
抓好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推动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落实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促进对外劳务合作规范发展。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国外反垄断诉讼能力。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产业指引和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保障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
(六)统筹多双边开放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各方尽快就多哈回合早期收获达成共识。推动金砖国家在贸易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与冰岛、瑞士、澳大利亚、海合会、韩国自贸区谈判。推进大湄公河、中亚、大图们江等次区域经贸合作,推动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利用高层对话和双边经贸联委会机制,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作用,推动地方与国外的经贸合作。
深化两岸四地经贸合作。加大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落实力度,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做好中葡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相关工作。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尽快签署并实施服务贸易协议,争取早日完成货物贸易和争端解决等后续协议商签,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及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妥善应对经贸摩擦
增强摩擦应对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要重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业界交流与游说。推动建立贸易摩擦应对部际协调机制。各地要加大对本地区企业应对摩擦的协调指导力度,遵守世贸规则,对新出台的措施要开展合规性审查。
依法实施贸易救济。加强贸易救济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重点关注基础性、支柱性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敏感产业。完善贸易救济制度,依业界申请及时立案,维护产业合法权益。
2013年,工业通信业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按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以2013年转型升级行动计划“6+1”专项行动为抓手,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更加注重拓展内需市场,更加注重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注重以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改进作风,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五是加快通信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六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七是加快发展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八是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实践新时期的大部门体制。
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朝着趋稳方向发展,但制约因素不少,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这一基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落实进出口税收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和生产要素保障协调,促进工业通信业稳定增长。着力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加强技术改造,推动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细则。着力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增长。
二是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扎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以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立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跨行业跨区域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特别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加强引导和推动,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三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工作体系,研究和推动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全面覆盖,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着力加快新型信息技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着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幅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营造应用、技术、产业、安全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快转变职能、创新管理、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大部门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靡之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迎来送往。大力弘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各项工作都要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实、检查、有奖惩、有必要的事后评估,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是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最近,中央政治局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我们要严格执行,从部领导做起、从每一个司局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国资监管工作
(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
要在加强对监管企业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所监管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分析机制、重点企业综合分析机制、企业重大事项综合协调机制,密切关注监管企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企业通报情况、提示风险。积极协调各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要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市场调研,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企业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成本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严格规范职务消费,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要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防控风险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查找差距,找准薄弱环节,针对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抓好管理提升,建立管理改善和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重大事项集中管控,提高集团管控和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企业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推动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加强投资和资金风险管控,优化债务规模与结构,严控资产负债率过快增长,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要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要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培训、评价机制,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径。三是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建立健全有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要指导所监管企业依法规范各类用工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模范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四是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逐步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2013年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将全面启动,各地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多方筹措改革成本,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做好所在地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衔接和协调工作。2013年重庆、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地将开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改革探索,希望各地摸清情况,积极研究有关措施,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好基础。 (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要加大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各地要根据国有企业现有布局状况和功能定位,立足本地,综合考虑国内外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统筹规划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做强做优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要按照完善产业链、优势互补原则,积极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整合,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要大力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的作用,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资源整合,加快辅业改制重组,处理低效无效资产。要引导大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不搞产业链通吃,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把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工作,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支持培育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引导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对产业集成和提升的带动作用。
要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考核导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注重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的创新作用,加强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营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定位,落实“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规定,确保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目标、主要任务的协调一致。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健全国家出资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健全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统计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优化整合现有法规资源,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探索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为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四是要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产权结构国有企业的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监管模式和方法,整合监管资源,提升监管合力。要进一步健全向本级政府报告、与相关部门协调协作以及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完善国资监管工作大格局。
(五)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构建科学严谨、有效管用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要进一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努力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进一步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共青团和统战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国有企业先进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严明政治纪律为重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为重点推进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综合素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有力保证。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为国企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打铁先要自身硬,越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越要大力加强国资监管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鼓足发展国有经济的精气神。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强化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四是要切实转变作风,树立国资监管队伍良好形象。
三、商贸流通工作
(一)完善消费促进体系,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引导热点消费。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扩大品牌消费,发展专卖店、折扣店等业态。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制定第三方平台交易、经营者管理等规章制度。
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汽车,构建二手车流通网络。扩大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试点范围,增加节能环保产品销售。推进绿色饭店建设。
提升便利消费。加强城市社区商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推动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连锁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保障安全消费。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2013年要力争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药材追溯体系覆盖全国主要交易市场所在地,做好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二)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创新流通方式。建立和优化一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链条,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培育若干集散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电子结算,探索拍卖交易,建设全国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流通方式,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等业务。要推动国内品牌平等进入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
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引导大城市有序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制定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和主要商业功能区建设方案,制定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优化流通企业结构。拓宽小型微型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商圈融资覆盖面,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建设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
加强市场调控。提高城乡市场监测智能化水平,加强产销对接、跨区调运、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剂,及时平抑市场波动。落实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适当扩大肉类、食糖和边销茶等储备规模。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覆盖全部地级市和30%的县。依法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三)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稳定出口规模。落实和完善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继续做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拓宽贸易融资渠道、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尽快启动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出口短期信用险业务,规范各种收费。
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依托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船舶汽车出口基地,打造重点出口产业集聚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支持企业培育品牌、建设研发中心,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引导加工贸易继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发挥进口对调整结构的支持作用。落实加强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的意见,完善相关政策,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强进口公共服务和促进平台建设,同时要利用好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在保税、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
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稳步发展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拓展技术、文化、软件等新领域。研究制定新一轮服务外包促进政策,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平台的交流促进作用。
(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逐步向外资开放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领域,推动服务业成为新的引资增长点。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建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沿边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力度,加快开放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完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参与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要以提升引领带动能力为重点,优化引资项目结构,促进产业集聚,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服务。完善开发区综合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分类评价和动态进出机制。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中外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使更多开发区成为节能环保的典范。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改进投资促进工作。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推动优势产业在全球合理布局。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引导商贸、物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加强国别布局的统筹指导,吸收地方政府、国家级开发区和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有序推进周边通道建设项目。拓展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增强项目设计咨询、投融资和运营服务能力。
抓好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推动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落实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促进对外劳务合作规范发展。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国外反垄断诉讼能力。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产业指引和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保障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
(六)统筹多双边开放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各方尽快就多哈回合早期收获达成共识。推动金砖国家在贸易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与冰岛、瑞士、澳大利亚、海合会、韩国自贸区谈判。推进大湄公河、中亚、大图们江等次区域经贸合作,推动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利用高层对话和双边经贸联委会机制,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作用,推动地方与国外的经贸合作。
深化两岸四地经贸合作。加大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落实力度,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做好中葡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相关工作。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尽快签署并实施服务贸易协议,争取早日完成货物贸易和争端解决等后续协议商签,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及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妥善应对经贸摩擦
增强摩擦应对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要重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业界交流与游说。推动建立贸易摩擦应对部际协调机制。各地要加大对本地区企业应对摩擦的协调指导力度,遵守世贸规则,对新出台的措施要开展合规性审查。
依法实施贸易救济。加强贸易救济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重点关注基础性、支柱性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敏感产业。完善贸易救济制度,依业界申请及时立案,维护产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