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家文化铜镜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距今约四千年,距今为止仅发现两面,一面圆形素镜,1975年出土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另一面七角星铜镜,圆形,镜背面饰凸弦纹两周,两弦纹之间饰一不规则七角星,在相邻的星角之间置密集的斜线纹,1976年出土于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25号墓;中国铜镜以此为起点,逐渐发展起来。
汉代的铜镜生产有专官进行管理。《后汉书》:“尚方……掌上手工作御刀剑玩好器物。”汉时置左中右尚方,左尚方主制弩机之属,中尚方主制装饰具,右尚方主制镜、槃、釜。这一时期的铜镜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在形制和艺术手法上亦有很大发展,主题纹饰内容广泛,情感强烈。奇禽异兽是汉镜最主要的内容,西汉初年沿袭战国镜,以蟠螭、蟠虺纹为主,地纹衬托主纹。但构图形态和构图格式均有变化,缠绕式变成了间隔式,“S”形的蟠虺纹更简化、更鲜明。钮座外的圆形圈带或方格里,开始出现铭文,多为吉祥语。特别是出现了规则的“T、L、V”图形的规矩纹和以它们为界限布置纹样的新构图。这种镜子一般圆钮,钮座外置一方格,方格有的排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文。方格四边各向外伸出一个双线T形图案,与双线L形图像相对,方格四角与双线V形图像相对,将镜子内区分为四方八等分,一般称这种图像为规矩纹。因整体结构与古代博棋盘上的图形相似又称“博棋纹镜”,也有T、L、V并不同时出现的称为“简化规矩镜”。这种镜子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鸟兽、羽人等图案作装饰,所以也称四神规矩镜。这一时期,镜缘的纹饰比较复杂,以三角锯齿纹、双線波纹、流云纹为主,此类镜主要流行于王莽时期到东汉前期。数量众多的四乳禽兽镜,四乳间的纹饰构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区饰单个奇禽异兽,还有一种是每区间饰两两组合的奇禽异兽,在巩义博物馆所藏汉代铜镜中后者居多。这些镜子尽管构图内容、排列格局有所不同,但在纹饰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十分突出,“四神”题材亦是汉镜中使用最多、影响最广的题材,直到隋、初唐、宋代都相当流行。除四乳禽兽镜外,亦有多乳禽兽镜,它是在5—9个不等的乳钉间布置纹饰,整面镜子的纹饰、构图更复杂、细密。
巩义博物馆馆藏规矩铜镜中也以汉镜居多,以下将巩义馆藏的部分汉代规矩镜做简单的介绍:
简化规矩镜
图1,直径5.5、缘厚0.1厘米。圆形镜,拱形钮,圆钮座,钮座外一单线方格,方格内每角有一直线与钮座相连,方格外每条边中间位置饰一“T”形,其外一周短射线纹,一周弦纹;斜素缘。
神兽规矩镜
图2,直径10、缘厚0.3厘米。圆形镜,圆钮,圆钮座,座外为双线方框,方框每角一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间饰一神兽;其外为一周短斜线纹。缘略高于内区,宽缘,缘中间为一周双线曲折纹。
云气纹规矩镜
图3,直径10.4、厚0.2厘米。圆形镜,圆钮,变形四叶纹座,座外为双线方框,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主纹饰分为八组,每组间饰一乳纹及云气纹;其外为一周短斜线纹。外区高于内区,饰两周锯齿纹,斜素缘。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4,直径13.8、缘厚0.3厘米。圆形镜,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为双线方框,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兽纹,其外为一周铭文,一周短射线纹,铭文内容为:“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而金石天之保”;宽缘,缘略高于内区,饰两周锯齿纹,一周双线波折纹。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5,直径17.8、缘厚0.4厘米。圆形镜,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单线方框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兽纹,其外为一周铭纹带,一周射线纹,铭文内容为:“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兮”;宽缘,缘略高于内区,饰两周锯齿纹,一周双线波折纹。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6,直径16.3、缘厚0.5厘米。圆形镜,圆钮,圆钮座,钮座外单线方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兽纹,其外为一周铭文带,一周射线纹,铭文内容为:“昭氏明镜真大好,上有神人不知老,囗白肃兮囗三囗,寿如王母为国保”;宽缘,缘略高于内区,饰一周锯齿纹,一周云气纹。
禽兽纹规矩镜
图7,直径22.5、缘厚0.6厘米。圆形镜,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单线方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奇禽瑞兽,其外为一周铭纹带,一周射线纹,铭文内容为:“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兮”;宽缘,缘高于内区,饰一周锯齿纹,一周云气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事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生产衰退,但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产业不会因此而停滞,作为中原腹地、京畿要地的巩义,仍保持着它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特征。这一时期的制镜工艺仍保持有汉镜的风格,但有一种化繁就简的趋势,纹饰简单生动。且镜体较薄,更为轻便。但较之汉代此类纹饰的铜镜晋镜相对简单。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8,晋(265—420),直径14、缘厚0.5厘米。圆形镜,圆钮,圆钮座,钮座四周饰草叶纹分别对应单线方框的四角,钮座外单线方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纹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鸟异兽纹,其外为一周短射线纹;宽边,边略高于内区,饰一周锯齿纹,一周弦纹,一周云气纹。
战国时期,是中国铜镜史上第一个巅峰时期,其纹饰和铸造工艺,现在看来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多民族的封建大统一时期。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尤其是西汉历经“文景之治”,汉武帝中央集权制的强化,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陶器、铁器的广泛运用,取代了铜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但在铜器制造业中,铜镜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成为中国铜镜制造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铜镜在形制和艺术装饰上均有较大突破。
巩义位于河洛文明的中心地带,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距今1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洪沟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上古时期的皇帝、尧、舜以及三代的夏禹、商汤和周成王都曾在此筑坛沉璧祭天 。夏太康建都斟鄩(今巩义回郭镇、芝田,偃师东部一带),商汤祷雨桑林(今巩义市鲁庄),西周穆王东游黄泽(今巩义市孝义),春秋时为巩伯邑,战国时为东周国。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巩义窑址、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巩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出土的历代文物中铜镜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囊括战国、两汉、晋、隋、唐、宋、明、清时期,虽然这些铜镜仅占巩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小部分,但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地方特点,如一些纹饰、铭文、纪年等 。
总之,汉代铜镜是我国铜镜史上又一鼎盛时期,中国铜镜由齐家文化开始,经历了2000余年,受当时政治、经济的制约,由繁荣逐步走向衰落。它亦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古人使用镜子的重要历史见证。
汉代的铜镜生产有专官进行管理。《后汉书》:“尚方……掌上手工作御刀剑玩好器物。”汉时置左中右尚方,左尚方主制弩机之属,中尚方主制装饰具,右尚方主制镜、槃、釜。这一时期的铜镜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在形制和艺术手法上亦有很大发展,主题纹饰内容广泛,情感强烈。奇禽异兽是汉镜最主要的内容,西汉初年沿袭战国镜,以蟠螭、蟠虺纹为主,地纹衬托主纹。但构图形态和构图格式均有变化,缠绕式变成了间隔式,“S”形的蟠虺纹更简化、更鲜明。钮座外的圆形圈带或方格里,开始出现铭文,多为吉祥语。特别是出现了规则的“T、L、V”图形的规矩纹和以它们为界限布置纹样的新构图。这种镜子一般圆钮,钮座外置一方格,方格有的排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文。方格四边各向外伸出一个双线T形图案,与双线L形图像相对,方格四角与双线V形图像相对,将镜子内区分为四方八等分,一般称这种图像为规矩纹。因整体结构与古代博棋盘上的图形相似又称“博棋纹镜”,也有T、L、V并不同时出现的称为“简化规矩镜”。这种镜子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鸟兽、羽人等图案作装饰,所以也称四神规矩镜。这一时期,镜缘的纹饰比较复杂,以三角锯齿纹、双線波纹、流云纹为主,此类镜主要流行于王莽时期到东汉前期。数量众多的四乳禽兽镜,四乳间的纹饰构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区饰单个奇禽异兽,还有一种是每区间饰两两组合的奇禽异兽,在巩义博物馆所藏汉代铜镜中后者居多。这些镜子尽管构图内容、排列格局有所不同,但在纹饰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十分突出,“四神”题材亦是汉镜中使用最多、影响最广的题材,直到隋、初唐、宋代都相当流行。除四乳禽兽镜外,亦有多乳禽兽镜,它是在5—9个不等的乳钉间布置纹饰,整面镜子的纹饰、构图更复杂、细密。
巩义博物馆馆藏规矩铜镜中也以汉镜居多,以下将巩义馆藏的部分汉代规矩镜做简单的介绍:
简化规矩镜
图1,直径5.5、缘厚0.1厘米。圆形镜,拱形钮,圆钮座,钮座外一单线方格,方格内每角有一直线与钮座相连,方格外每条边中间位置饰一“T”形,其外一周短射线纹,一周弦纹;斜素缘。
神兽规矩镜
图2,直径10、缘厚0.3厘米。圆形镜,圆钮,圆钮座,座外为双线方框,方框每角一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间饰一神兽;其外为一周短斜线纹。缘略高于内区,宽缘,缘中间为一周双线曲折纹。
云气纹规矩镜
图3,直径10.4、厚0.2厘米。圆形镜,圆钮,变形四叶纹座,座外为双线方框,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主纹饰分为八组,每组间饰一乳纹及云气纹;其外为一周短斜线纹。外区高于内区,饰两周锯齿纹,斜素缘。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4,直径13.8、缘厚0.3厘米。圆形镜,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为双线方框,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兽纹,其外为一周铭文,一周短射线纹,铭文内容为:“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而金石天之保”;宽缘,缘略高于内区,饰两周锯齿纹,一周双线波折纹。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5,直径17.8、缘厚0.4厘米。圆形镜,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单线方框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兽纹,其外为一周铭纹带,一周射线纹,铭文内容为:“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兮”;宽缘,缘略高于内区,饰两周锯齿纹,一周双线波折纹。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6,直径16.3、缘厚0.5厘米。圆形镜,圆钮,圆钮座,钮座外单线方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兽纹,其外为一周铭文带,一周射线纹,铭文内容为:“昭氏明镜真大好,上有神人不知老,囗白肃兮囗三囗,寿如王母为国保”;宽缘,缘略高于内区,饰一周锯齿纹,一周云气纹。
禽兽纹规矩镜
图7,直径22.5、缘厚0.6厘米。圆形镜,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单线方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及奇禽瑞兽,其外为一周铭纹带,一周射线纹,铭文内容为:“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兮”;宽缘,缘高于内区,饰一周锯齿纹,一周云气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事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生产衰退,但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产业不会因此而停滞,作为中原腹地、京畿要地的巩义,仍保持着它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特征。这一时期的制镜工艺仍保持有汉镜的风格,但有一种化繁就简的趋势,纹饰简单生动。且镜体较薄,更为轻便。但较之汉代此类纹饰的铜镜晋镜相对简单。
四神禽兽纹规矩镜
图8,晋(265—420),直径14、缘厚0.5厘米。圆形镜,圆钮,圆钮座,钮座四周饰草叶纹分别对应单线方框的四角,钮座外单线方和双线方框间相对应的方位分别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纹并间饰十二枚带座乳纹,方框外为“T、L、V”规矩纹,方框和规矩纹将镜背分为四区,区间饰带座八乳纹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禽鸟异兽纹,其外为一周短射线纹;宽边,边略高于内区,饰一周锯齿纹,一周弦纹,一周云气纹。
战国时期,是中国铜镜史上第一个巅峰时期,其纹饰和铸造工艺,现在看来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多民族的封建大统一时期。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尤其是西汉历经“文景之治”,汉武帝中央集权制的强化,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陶器、铁器的广泛运用,取代了铜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但在铜器制造业中,铜镜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成为中国铜镜制造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铜镜在形制和艺术装饰上均有较大突破。
巩义位于河洛文明的中心地带,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距今1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洪沟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上古时期的皇帝、尧、舜以及三代的夏禹、商汤和周成王都曾在此筑坛沉璧祭天 。夏太康建都斟鄩(今巩义回郭镇、芝田,偃师东部一带),商汤祷雨桑林(今巩义市鲁庄),西周穆王东游黄泽(今巩义市孝义),春秋时为巩伯邑,战国时为东周国。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巩义窑址、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巩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出土的历代文物中铜镜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囊括战国、两汉、晋、隋、唐、宋、明、清时期,虽然这些铜镜仅占巩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小部分,但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地方特点,如一些纹饰、铭文、纪年等 。
总之,汉代铜镜是我国铜镜史上又一鼎盛时期,中国铜镜由齐家文化开始,经历了2000余年,受当时政治、经济的制约,由繁荣逐步走向衰落。它亦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古人使用镜子的重要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