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对国内外发展现实和挑战从发展方向、实现路径上做出指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当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几个基本研究路向,从不同角度对其形成背景、基本内涵与特征、意义价值等进行探讨,形成了一批极具意义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深入探讨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研究路向;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学界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解读。探析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基本研究路向对我们把握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以及加深人们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往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研究路向的基本内容
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国内学界从几个研究路向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批丰富的研究成果,对高质量发展本身的理解、对其基本内涵的阐释以及从各维度各方面进行的解析始终是众多研究路向中均有涉及的内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特点的探讨
1.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1]
围绕这一定义,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探讨,对其理解和阐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多从美好生活以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诠释。如杨伟民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发展理念的角度阐释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高度聚合。[2]任保平、李禹墨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五个方面。[3]王永昌、尹江燕认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趋向呈现出中高速、优质化、科技化、金融化、美好生活、包容化、绿色生态、全球化。[4]师博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读时对发展的基本面、社会成果、生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5]二、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如田秋生认为就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内涵而言,其是一种新的發展理念,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是现有发展方式的提升并认为高质量发展理论开辟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研究的新视域。[6]
2.高质量发展特点、特征的研究
对高质量发展特点、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更要意义,主要观点有:一、突出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特点。冯俏彬和白冰认为高质量发展具有第三产业、创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结构优化,更具包容和普惠性五个特点。[7][8]任保平、李禹墨指出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包括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供给体系也更有质量。[3]二、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各相关要素的增长。如魏杰认为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谐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9]
(二)对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意义、实现路径的研究
1.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与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体系及近两年来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是离不开的。一、关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综述研究。[10]着重梳理学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注重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相互间关系及对策的分析。丁文珺认为要构建科学全面和更包容性、多元性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厘清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科学、客观、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11]田秋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内容、办法,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5]
2.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价值
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据、意义、价值的梳理勘定是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点,也是学界当前的一个关注点,但目前来说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高质量发展基本依据的研究。如田秋生认为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亦有需求方面的原因,而需求展现出来的是根本原因。[5]二、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走向时代前沿的战略抉择。[12]是支撑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13]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高质量发展的人本价值。如张宪昌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性的新时代内容[14]
3.对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的初步探索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中成果较多的部分,特别是经济学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大量探讨。一、从宏观视角探索我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如冯俏彬从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条途径。[15]王一鸣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途径还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16]刘世锦从提高稳定性和持续性、重构地方竞争机制和加大改革力度三方面进行分析。[17]二、结合省市县区和具体行业为其高质量发展探索发展路径的研究。如朱贝贝、刘瑞翔从制造业的视角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18]谭炳才对深圳和广东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19]尹海丹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评价和对策的研究[20]刘九州以矿业企业的视角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新动能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发展等探索其内涵和路径。[21]此类关于省市县区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把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与特定区域、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分析其实现途径。 (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习总书记不断强调“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勇攀世界高峰。”[22]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师博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各行业竞争力,进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23] 赵通、任保平认为产融结合作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产融结合的制约因素和现实困境出发破解发展障碍。[24]二、从经济学理论层面探讨高质量发展。如师博、张冰瑶从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三个宏观维度解析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5]金碚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动力机制必须是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与经济发展本真理性的有效契合。[26]三、关于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研究。如杨开忠梳理和总结了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学科划分和理论方法架构,明确了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指出其四大学派。[27]刘志彪从破解“胡焕庸线”的约束入手,提出了解决北方地区“铁锈化”现象,激发其经济活力的发展构想。[28]刘瑞翔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资源配效率改的影响情况。[29]
综上所述,学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意义、价值进行梳理,对其实现路径、评价体系等予以初步探索;二是通过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解,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研究;三是把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与特定区域、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可以看出以往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数量众多,从不同研究路向出发、多角度阐释、探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以往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研究路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来看,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思想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才得到明确概括和系统阐述的,以往人们对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不足:
第一、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研究还有欠缺,对高质量发展的把握更多侧重在经济领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将其与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联系起来做更全面深入思考的成果依然欠缺。习近平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不论从其内涵特质等的把握还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切入点、指导意义等都是一个整体,不能只偏重某个局部,而应系统分析和把握。当前学界关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众多研究大多偏重经济领域的对策性分析,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从整体框架出发进行考察的较欠缺,相关基础内容的篇幅不多,且相應分析多用作研究理路和路径分析的铺垫,侧重点依然着重在经济领域的各类对策分析。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发展。当前研究中尽管有诸多学者从五大发展理念考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或者从五大发展理念的某一个方面分析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还可深入挖掘。
第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实质与核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等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思考和界定还有待深化。陈文玲、张军扩等人从战略视野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依据,而从国内国际关联互动的视角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等也应该受到重视。且高质量发展虽然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但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淀已久,在2005年8月其对安吉进行考察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高质量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如何从理论上深入阐释还需深入研究。
第三、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发展观念的吸收、借鉴、甄别、创新的分析还不多见。这些,显然与深入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并以此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有深厚的理论背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然而尽管环境千变万化,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既是对我国现实国情的关切也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发展观念的吸收、甄别,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要想深入地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对其理论基石的研究和把握必须清晰、系统。
三、进一步推进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相关研究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在世界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联互动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现实背景和条件下分析和把握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向、所针对和想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内蕴的思维方式、方法、原则,思考的视野、视角、站位。对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对把握具体区域、行业发展的难题,为其更好发展提供指引,都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体现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考理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领域,针对具体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急需解决的发展困境、难题等,做了不同的分析和论述,其既是具有鲜明问题导向、现实取向的思考主线,串联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很多重要论断,同时,又以其极强的现实关照性,能与国际、区域、行业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更好地指引其实现科学发展、跨域发展。
第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应做系统全面的分析,把握其实质与核心。高质量发展虽然在十九大报告中才得到明确阐述,但十八大以来已逐渐成型,如何更好思想上使人们加深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并在发展现实中积极践行,学界还应在理论阐释上下功夫,如:深入阐释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新发展理念指导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亦必须体现新发展理念。但如何指引、如何体现仍需深入的理论阐释,厘清二者的关系,把握其中的内在关联对理解高质量发展的要义,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从整体上真正打通各理论内涵之间的关节、正确定位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观念的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必然有利于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第三、注重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的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和推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和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指向。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性的继承和创新,展示的是一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尽管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发展经验,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从本质上看,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归根结底是依靠人民实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真正旨归是为了人民,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西方发展的这种差异性以及其“以人民为中心”终极价值指向是后续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路向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日报社、人民出版社:北京,2019:113
[2]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02:13-17.
[3]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05-113.
[4] 王永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2019,01:91-95.
[5] 師博.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26-132.
[6] 田秋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
[7] 冯俏彬.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59-61.
[8] 白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纳税,2019,13(35):186.
[9] 魏杰. 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质[N]. 北京日报,2018-07-23(014).
[10] 贺胜兰,蔡圣楠.学术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J].国家治理,2019(38):17-24.
[11] 丁文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必须厘清的几个关键问题[J].学习论坛,2019,9:46-52
[12] 陈文玲. 进一步认识高质量发展战略价值[N]. 北京日报,2020-01-20(013).
[13]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何建武,卓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07):1-7.
[14] 张宪昌.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14-21.
[15] 冯俏彬.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59-61.
[16] 王一鸣.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2018,9:32-34.
[17] 刘世锦. 加快推进与高质量发展配套的重点改革[N]. 经济日报,2018-01-11(014).
[18] 朱贝贝,刘瑞翔.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我国制造业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9,09:27-34.
[19] 谭炳才.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板与广东的路径选择[J].广东经济,2018,04:14-21.
[20] 尹海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2:6-9.
[21] 刘九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以某矿业集团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41-42.
[22] 云南网.地方考察中,习近平频频强调这件事[EB/OL].http://news.yunnan.cn/system/2019/09/18/030381752.shtml,2019-9-18.
[23] 师博,韩雪莹.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行业比较:2004—2017[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01):57-64.
[24] 赵通,任保平.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8(10):112-117.
[25] 师博,张冰瑶.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8(05):25-33.
[26]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27] 杨开忠.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J].经济学动态,2008,01:55-60.
[28] 刘志彪.建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南京社会科学,2019,10:18-26.
[29] 刘瑞翔.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26个城市的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19,10:27-34.
基金项目:2019年度福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FZB05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研究路向;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学界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解读。探析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基本研究路向对我们把握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以及加深人们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往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研究路向的基本内容
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国内学界从几个研究路向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批丰富的研究成果,对高质量发展本身的理解、对其基本内涵的阐释以及从各维度各方面进行的解析始终是众多研究路向中均有涉及的内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特点的探讨
1.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1]
围绕这一定义,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探讨,对其理解和阐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多从美好生活以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诠释。如杨伟民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发展理念的角度阐释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高度聚合。[2]任保平、李禹墨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五个方面。[3]王永昌、尹江燕认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趋向呈现出中高速、优质化、科技化、金融化、美好生活、包容化、绿色生态、全球化。[4]师博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读时对发展的基本面、社会成果、生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5]二、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如田秋生认为就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内涵而言,其是一种新的發展理念,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是现有发展方式的提升并认为高质量发展理论开辟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研究的新视域。[6]
2.高质量发展特点、特征的研究
对高质量发展特点、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更要意义,主要观点有:一、突出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特点。冯俏彬和白冰认为高质量发展具有第三产业、创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结构优化,更具包容和普惠性五个特点。[7][8]任保平、李禹墨指出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包括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供给体系也更有质量。[3]二、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各相关要素的增长。如魏杰认为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谐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9]
(二)对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意义、实现路径的研究
1.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与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体系及近两年来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是离不开的。一、关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综述研究。[10]着重梳理学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注重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相互间关系及对策的分析。丁文珺认为要构建科学全面和更包容性、多元性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厘清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科学、客观、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11]田秋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内容、办法,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5]
2.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价值
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据、意义、价值的梳理勘定是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点,也是学界当前的一个关注点,但目前来说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高质量发展基本依据的研究。如田秋生认为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亦有需求方面的原因,而需求展现出来的是根本原因。[5]二、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走向时代前沿的战略抉择。[12]是支撑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13]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高质量发展的人本价值。如张宪昌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性的新时代内容[14]
3.对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的初步探索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中成果较多的部分,特别是经济学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大量探讨。一、从宏观视角探索我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如冯俏彬从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条途径。[15]王一鸣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途径还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16]刘世锦从提高稳定性和持续性、重构地方竞争机制和加大改革力度三方面进行分析。[17]二、结合省市县区和具体行业为其高质量发展探索发展路径的研究。如朱贝贝、刘瑞翔从制造业的视角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18]谭炳才对深圳和广东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19]尹海丹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评价和对策的研究[20]刘九州以矿业企业的视角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新动能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发展等探索其内涵和路径。[21]此类关于省市县区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把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与特定区域、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分析其实现途径。 (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习总书记不断强调“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勇攀世界高峰。”[22]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师博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各行业竞争力,进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23] 赵通、任保平认为产融结合作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产融结合的制约因素和现实困境出发破解发展障碍。[24]二、从经济学理论层面探讨高质量发展。如师博、张冰瑶从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三个宏观维度解析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5]金碚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动力机制必须是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与经济发展本真理性的有效契合。[26]三、关于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研究。如杨开忠梳理和总结了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学科划分和理论方法架构,明确了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指出其四大学派。[27]刘志彪从破解“胡焕庸线”的约束入手,提出了解决北方地区“铁锈化”现象,激发其经济活力的发展构想。[28]刘瑞翔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资源配效率改的影响情况。[29]
综上所述,学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意义、价值进行梳理,对其实现路径、评价体系等予以初步探索;二是通过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解,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研究;三是把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与特定区域、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可以看出以往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数量众多,从不同研究路向出发、多角度阐释、探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以往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研究路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来看,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思想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才得到明确概括和系统阐述的,以往人们对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不足:
第一、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研究还有欠缺,对高质量发展的把握更多侧重在经济领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将其与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联系起来做更全面深入思考的成果依然欠缺。习近平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不论从其内涵特质等的把握还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切入点、指导意义等都是一个整体,不能只偏重某个局部,而应系统分析和把握。当前学界关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众多研究大多偏重经济领域的对策性分析,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从整体框架出发进行考察的较欠缺,相关基础内容的篇幅不多,且相應分析多用作研究理路和路径分析的铺垫,侧重点依然着重在经济领域的各类对策分析。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发展。当前研究中尽管有诸多学者从五大发展理念考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或者从五大发展理念的某一个方面分析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还可深入挖掘。
第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实质与核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等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思考和界定还有待深化。陈文玲、张军扩等人从战略视野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依据,而从国内国际关联互动的视角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等也应该受到重视。且高质量发展虽然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但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淀已久,在2005年8月其对安吉进行考察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高质量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如何从理论上深入阐释还需深入研究。
第三、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发展观念的吸收、借鉴、甄别、创新的分析还不多见。这些,显然与深入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并以此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有深厚的理论背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然而尽管环境千变万化,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既是对我国现实国情的关切也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发展观念的吸收、甄别,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要想深入地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对其理论基石的研究和把握必须清晰、系统。
三、进一步推进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相关研究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在世界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联互动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现实背景和条件下分析和把握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向、所针对和想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内蕴的思维方式、方法、原则,思考的视野、视角、站位。对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对把握具体区域、行业发展的难题,为其更好发展提供指引,都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体现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考理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领域,针对具体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急需解决的发展困境、难题等,做了不同的分析和论述,其既是具有鲜明问题导向、现实取向的思考主线,串联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很多重要论断,同时,又以其极强的现实关照性,能与国际、区域、行业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更好地指引其实现科学发展、跨域发展。
第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应做系统全面的分析,把握其实质与核心。高质量发展虽然在十九大报告中才得到明确阐述,但十八大以来已逐渐成型,如何更好思想上使人们加深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并在发展现实中积极践行,学界还应在理论阐释上下功夫,如:深入阐释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新发展理念指导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亦必须体现新发展理念。但如何指引、如何体现仍需深入的理论阐释,厘清二者的关系,把握其中的内在关联对理解高质量发展的要义,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从整体上真正打通各理论内涵之间的关节、正确定位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观念的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必然有利于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第三、注重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的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和推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和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指向。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性的继承和创新,展示的是一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尽管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发展经验,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从本质上看,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归根结底是依靠人民实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真正旨归是为了人民,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西方发展的这种差异性以及其“以人民为中心”终极价值指向是后续关于习近平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路向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日报社、人民出版社:北京,2019:113
[2]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02:13-17.
[3]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05-113.
[4] 王永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2019,01:91-95.
[5] 師博.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26-132.
[6] 田秋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
[7] 冯俏彬.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59-61.
[8] 白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纳税,2019,13(35):186.
[9] 魏杰. 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质[N]. 北京日报,2018-07-23(014).
[10] 贺胜兰,蔡圣楠.学术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J].国家治理,2019(38):17-24.
[11] 丁文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必须厘清的几个关键问题[J].学习论坛,2019,9:46-52
[12] 陈文玲. 进一步认识高质量发展战略价值[N]. 北京日报,2020-01-20(013).
[13]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何建武,卓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07):1-7.
[14] 张宪昌.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14-21.
[15] 冯俏彬.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59-61.
[16] 王一鸣.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2018,9:32-34.
[17] 刘世锦. 加快推进与高质量发展配套的重点改革[N]. 经济日报,2018-01-11(014).
[18] 朱贝贝,刘瑞翔.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我国制造业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9,09:27-34.
[19] 谭炳才.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板与广东的路径选择[J].广东经济,2018,04:14-21.
[20] 尹海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2:6-9.
[21] 刘九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以某矿业集团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41-42.
[22] 云南网.地方考察中,习近平频频强调这件事[EB/OL].http://news.yunnan.cn/system/2019/09/18/030381752.shtml,2019-9-18.
[23] 师博,韩雪莹.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行业比较:2004—2017[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01):57-64.
[24] 赵通,任保平.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8(10):112-117.
[25] 师博,张冰瑶.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8(05):25-33.
[26]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27] 杨开忠.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J].经济学动态,2008,01:55-60.
[28] 刘志彪.建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南京社会科学,2019,10:18-26.
[29] 刘瑞翔.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26个城市的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19,10:27-34.
基金项目:2019年度福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FZ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