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基础。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元代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厚德才能载物。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学校最主要、最大量的活动是各科教学活动,所以德育必须团结和通过教学工作,依靠全体教师来做;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因此,只有把各科教学同德育联系起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学生才易于接受。所以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德育是一种非常必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德、智、体、美各育的目标和过程是相互结合、密切联系的,也是因学科特点而各有侧重、相对区分的。学科教学与德育联系最紧密的心理要素是认知和情感,且必须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对学生的德育包括良好的道德、健全的个性、全面的公民意识、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课堂上的德育时指出:“在讲理、化、数、生学科时,要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险精神,为真理而斗争为动机的旅行……在讲授文科教学的课堂上,要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知识需求者,而是对真理与正义的胜利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这精彩的论述说明了各学科都应适当的与德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学过程,科学地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能高效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激发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可以增强对家乡、祖国、社会、环境的热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方法和作风。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有其独有的性质,需要教师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科学的实施。
1.有机整体性。即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所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单独承担。某一学科、某一学段的德育都是学科德育的一部分。每个学科的德育都必须根据整体的德育目标、德育观点、德育内容和德育层次分解确定本学科的德育重点,化整为零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然地进行德育,使学生易于接受。将德育的目的与任务分解到各学科之中,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又形成一个整体。
2.层次发展性。即德育内容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也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因此,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学科德育必然具有层次性特点。许多德育内容是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并在各学段反复出现的。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逐层次深化发展的。如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应重在祖国光辉历史教育,初中生应重在民族自尊和国耻危机教育,高中应重在对国情的辩证认识和责任感教育。
3.相互制约性。即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学科教学内容的制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式受学科教学过程的制约。学科德育的内容必须从学科教学内容中挖掘,从而避免随意性和牵强性。把握这一特点,就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和树立好的意识、观念、情感和意志,就应当把握学习知识和进行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科德育生动活泼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4.合理渗透性。即学科教学中德育在方式方法上要以渗透为主,德育寓于学科教学,就必须适量,不可过度;要给人一种自然感,不露痕迹。量过大则喧宾夺主,失去了学科教学的意义;矫揉造作,则师烦生厌。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灵活生动地进行德育,使之可信可亲,水乳交融,在“授业”的同时达到“传道”的目的。
德育在学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从各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挖掘学科德育的结合点。
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结合点,“结合点”找得好,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但无形中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第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
注重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格,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紧凑,系统地布置作业,及时而严格地检查,正确地评价学习成绩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组织纪律性强及认真负责的精神。
第三,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室第二课堂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等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并把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而且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了思想教育活动的新途径。
第四,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育好学生,一定要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身教胜于言教,为人师表,表里如一,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总之,只有在学科教学中科学地进行德育,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建立在更加牢靠的科学基础上;而学生的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展智力和能力。因此,切实要把学生的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学校最主要、最大量的活动是各科教学活动,所以德育必须团结和通过教学工作,依靠全体教师来做;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因此,只有把各科教学同德育联系起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学生才易于接受。所以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德育是一种非常必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德、智、体、美各育的目标和过程是相互结合、密切联系的,也是因学科特点而各有侧重、相对区分的。学科教学与德育联系最紧密的心理要素是认知和情感,且必须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对学生的德育包括良好的道德、健全的个性、全面的公民意识、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课堂上的德育时指出:“在讲理、化、数、生学科时,要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险精神,为真理而斗争为动机的旅行……在讲授文科教学的课堂上,要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知识需求者,而是对真理与正义的胜利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这精彩的论述说明了各学科都应适当的与德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学过程,科学地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能高效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激发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可以增强对家乡、祖国、社会、环境的热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方法和作风。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有其独有的性质,需要教师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科学的实施。
1.有机整体性。即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所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单独承担。某一学科、某一学段的德育都是学科德育的一部分。每个学科的德育都必须根据整体的德育目标、德育观点、德育内容和德育层次分解确定本学科的德育重点,化整为零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然地进行德育,使学生易于接受。将德育的目的与任务分解到各学科之中,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又形成一个整体。
2.层次发展性。即德育内容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也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因此,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学科德育必然具有层次性特点。许多德育内容是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并在各学段反复出现的。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逐层次深化发展的。如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应重在祖国光辉历史教育,初中生应重在民族自尊和国耻危机教育,高中应重在对国情的辩证认识和责任感教育。
3.相互制约性。即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学科教学内容的制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式受学科教学过程的制约。学科德育的内容必须从学科教学内容中挖掘,从而避免随意性和牵强性。把握这一特点,就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和树立好的意识、观念、情感和意志,就应当把握学习知识和进行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科德育生动活泼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4.合理渗透性。即学科教学中德育在方式方法上要以渗透为主,德育寓于学科教学,就必须适量,不可过度;要给人一种自然感,不露痕迹。量过大则喧宾夺主,失去了学科教学的意义;矫揉造作,则师烦生厌。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灵活生动地进行德育,使之可信可亲,水乳交融,在“授业”的同时达到“传道”的目的。
德育在学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从各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挖掘学科德育的结合点。
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结合点,“结合点”找得好,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但无形中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第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
注重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格,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紧凑,系统地布置作业,及时而严格地检查,正确地评价学习成绩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组织纪律性强及认真负责的精神。
第三,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室第二课堂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等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并把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而且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了思想教育活动的新途径。
第四,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育好学生,一定要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身教胜于言教,为人师表,表里如一,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总之,只有在学科教学中科学地进行德育,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建立在更加牢靠的科学基础上;而学生的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展智力和能力。因此,切实要把学生的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