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用CAFTA简称)建成启动,从经济规模看,CAFTA建成后,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贸区”。文章对CAFTA的发展障碍及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其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和东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障碍;趋势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20—0026—01
1、CAFTA的发展障碍
认识CAFTA的发展障碍,努力减弱其负面影响,对促进自由贸易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CAFTA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制约着自贸区深入发展的进程。东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新加坡、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第二层次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和中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第三层次是东盟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属于低收入国家。新加坡的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而越南、老挝等还不到400美元,人均GDP差距高达70倍左右。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必然导致成员国对利益诉求和经济政策的不同。
②成员国贸易结构缺乏互补性导致同质竞争。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先决条件,经济优势的非均质分布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中国和东盟多数成员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上,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中国和东盟各国基本上都是外向型经济,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在第三方市场上竞争激烈。在区域贸易上,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相对比较疲软。对于CAFTA的长远来看,要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发展区内市场,是推动CAFTA有效发展的重要问题。
③中国和东盟的金融合作程度比较滞后。目前,由于中国与东盟在吸引资金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区内一些国家并不热衷于资金的流出,而只关注资金的流入。从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行,但是双方的跨区域金融结算渠道还不很顺畅,金融服务效率比较低,跨国跨区域的金融服务还不配套,金融监管措施还不很充分,金融合作层面也不够深入。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进步伐。
2、CAFTA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CAFIA的建立对中国和东盟是互利双赢的,是深化贸易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合作的新亮点。
①区域内贸易规模和投资效应将显著增大。CAFTA建成后,将会极大地刺激成员间贸易量的增加,促进贸易结构改善,促进区域内贸易及区域外贸易的发展。预计2010年,CAFTA有望在进出口总额上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三大贸易支柱。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速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海外拓展战略的目的地。同时,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694亿美元,其中东盟对中国投资累计59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96亿美元。
②区域内互补性产业合作将更为广泛,规模经济效益增大。中国与东盟各方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差异不小,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产业协作层面。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各国采取相应的国别政策,特别是产业合作政策,发展不同层次的互补分工,发挥优势,弥补弱势。如随着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各国开放其服务贸易领域,每个国家在其服务贸易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弱项。
③区域内金融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目前,CAFTA内金融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体系也不完善,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发展要考虑到区域内各国经济水平差异性,建立金融监管部门合作通道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比如跨境人民结算的试点运行,意味着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许会形成以人民币作为主导货币和流通货币,从长远来看,区域内应进一步开放市场,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加快建立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目前的东亚金融的货币金融合作中,缺乏设计汇率稳定的框架协议,相互间无法统一协调汇率,需要增加稳定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陆建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回顾与前景展望[J],创新,2008,(5)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障碍;趋势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20—0026—01
1、CAFTA的发展障碍
认识CAFTA的发展障碍,努力减弱其负面影响,对促进自由贸易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CAFTA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制约着自贸区深入发展的进程。东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新加坡、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第二层次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和中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第三层次是东盟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属于低收入国家。新加坡的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而越南、老挝等还不到400美元,人均GDP差距高达70倍左右。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必然导致成员国对利益诉求和经济政策的不同。
②成员国贸易结构缺乏互补性导致同质竞争。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先决条件,经济优势的非均质分布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中国和东盟多数成员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上,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中国和东盟各国基本上都是外向型经济,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在第三方市场上竞争激烈。在区域贸易上,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相对比较疲软。对于CAFTA的长远来看,要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发展区内市场,是推动CAFTA有效发展的重要问题。
③中国和东盟的金融合作程度比较滞后。目前,由于中国与东盟在吸引资金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区内一些国家并不热衷于资金的流出,而只关注资金的流入。从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行,但是双方的跨区域金融结算渠道还不很顺畅,金融服务效率比较低,跨国跨区域的金融服务还不配套,金融监管措施还不很充分,金融合作层面也不够深入。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进步伐。
2、CAFTA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CAFIA的建立对中国和东盟是互利双赢的,是深化贸易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合作的新亮点。
①区域内贸易规模和投资效应将显著增大。CAFTA建成后,将会极大地刺激成员间贸易量的增加,促进贸易结构改善,促进区域内贸易及区域外贸易的发展。预计2010年,CAFTA有望在进出口总额上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三大贸易支柱。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速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海外拓展战略的目的地。同时,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694亿美元,其中东盟对中国投资累计59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96亿美元。
②区域内互补性产业合作将更为广泛,规模经济效益增大。中国与东盟各方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差异不小,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产业协作层面。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各国采取相应的国别政策,特别是产业合作政策,发展不同层次的互补分工,发挥优势,弥补弱势。如随着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各国开放其服务贸易领域,每个国家在其服务贸易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弱项。
③区域内金融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目前,CAFTA内金融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体系也不完善,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发展要考虑到区域内各国经济水平差异性,建立金融监管部门合作通道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比如跨境人民结算的试点运行,意味着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许会形成以人民币作为主导货币和流通货币,从长远来看,区域内应进一步开放市场,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加快建立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目前的东亚金融的货币金融合作中,缺乏设计汇率稳定的框架协议,相互间无法统一协调汇率,需要增加稳定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陆建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回顾与前景展望[J],创新,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