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空降作战中,不仅要隐秘快速地投送部队,还要提供足够的装备支持他们完成任务。为了能将人员和装备同时送到目的地并迅速投入战斗,一些非常规的招数就应运而生了。
让坦克飞
看过《兄弟连》的都知道,二战时的空降兵只能随身携带轻武器,车辆和火炮就得另外用较大的滑翔机运送了。不过东线战场上的苏联人有自己的狠招,那就是把装备吊挂在重型轰炸机腹部,从超低空抛到积雪很厚的地面上,或是加上浮体直接扔进水里,连宝贵的降落伞都给省了。不过这么干也有弊端:一是重型轰炸机目标大,容易被发现:二是人员、装备只能分开伞降,着陆后要花时间去找回自己的装备:三是空投地点没有积雪或水面时可就伤不起了。因此,这个大招并没能普及开来。
卫国战争初期,苏联在德国闪击下丧失了大片领土,除了在正面战线上节节抵抗外,开展敌后游击战也是当务之急。为了尽可能地袭扰敌人后方,苏军计划用滑翔机向游击队运送T-60轻型坦克,以增强他们的战斗能力,这技术问题就交给奥列格·安东诺夫来解决。他之前设计过伞兵用的滑翔机,这次面对的可是近8吨重的“大家伙”。在时间紧迫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安东诺夫干脆另辟蹊径——直接让坦克飞起来。
安东诺夫为T-60量身定制了一组双层机翼和一对带平尾和垂尾的尾撑,只需常见的木材和蒙布就可做成,安装在后车身上,使之变成一架“坦克滑翔机”,由轰炸机拖曳升空。车长和驾驶员两人随坦克一起空降,通过联动装置控制机翼进行有限的空中机动:用机枪座带动升降舵,靠旋转炮塔来改变左右方向。与轰炸机脱钩后,坦克在滑翔阶段就要启动发动机,这样一落地即可投入行动。
1942年,安东诺夫完成了这样一架A-40型双翼“坦克滑翔机”,为了尽可能减轻重量还拆除了坦克上的武器、弹药、装甲乃至车灯,只留有少量油料。9月2日,一架TB-3轰炸机拖着A-40升空试飞,里面坐的是以胆大著称的试飞员兼驾驶员谢尔盖·阿诺金。起飞后不久,坦克的重量和带来的额外阻力就让TB-3不堪重负,飞行员发现发动机严重过热,不得不提前甩掉A-40。所幸后者倒是有惊无险地顺利滑翔降落到地面,阿诺金只花了几分钟就拆掉机翼组件,潇洒地把坦克驶回了机场。
开过这么独一无二的“飞行坦克”,足以让阿诺金炫耀一辈子的了。可A-40显然缺乏实用性,除了空投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外,T-60火力弱装甲薄,只能对付小股步兵,还要不断补充弹药和油料,反倒容易成为游击队的负担。何况苏军当时没那么多大马力的轰炸机,还不如把它们用在前线作战更划算。安东诺夫的“怪招”就此打住,不过他日后成立的设计局
颠簸难行的旋翼吉普
与安东诺夫不谋而合的还有奥地利人劳乌尔·哈弗纳,他在19世纪20年代就热衷于设计旋翼飞行器,后来跑到英国继续研究工作。二战爆发后,哈弗纳因身份问题曾被短暂拘押,他选择加入英国籍来换取自由。也许是为了表明忠心,1940年哈弗纳开始为英国空降部队研制一种结构简单的单人无动力旋翼机,可以由飞机拖带着将士兵或特工投送到敌占区,以缓解当时丝质降落伞不足的状况。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改进,这种空降方式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对操作要求比较高,相比之下还是传统的伞降更容易实施。
哈弗纳没有轻易放弃这条思路,反而更进一步要研制能连人带车一起空投的旋翼式滑翔机,目的同样是让空降兵落地后就能直接驾驶车辆投入战斗。他选择的“底盘”是当时最常见的美国产威利斯吉普车,既轻便耐用又容易改装,从2.35米高垂直落下也毫发未伤。哈弗纳要做的除了适当加固车体结构外,就是在车顶上加装一对直径12.4米的桨叶,给车尾配上流线型的整流罩和一对没有活动舵面的大垂尾,驾驶室内还安装了旋翼转速计和滑翔机常用的飞行仪表。改造后的吉普车需两人配合操作,一个是汽车驾驶员,另一个要通过顶部把手控制桨叶进行空中滑翔,着陆后再拆掉那些多余的附件。
这架有些不伦不类的“旋翼吉普”(Rotabuggy)重约1400千克,在1943年11月底开始进行试验,先是在地面上像放风筝那样用卡车拖着滑跑,结果换了两种车型才让吉普车达到足够的升空速度。接下来是用“惠特利”双发轰炸机牵引起飞,升空虽然没什么问题,但吉普车毕竟不是专门设计的滑翔机,在气流中很容易发生剧烈的颤振和摇摆。不仅待在车里的人很不好受,轰炸机飞行员也老得提心吊胆地避免陷入失速状态。这样的空中试验持续到1944年9月,尽管从120多米的高度与轰炸机脱离后,吉普车在旋翼作用下可以较为顺利地降落到地面,但这么折腾人的经历谁也不想多来几回。
实际上到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空降部队已经在大量使用可装载轻型车辆和火炮的滑翔机了,事实证明这比哈弗纳的“野路子”更可靠也更有效。哈弗纳还想着给十几吨重的坦克也如法炮制地装上旋翼,只是这回没人再感兴趣了。
弱不禁风的充气飞机
提起“固特异”(Goodyear),地球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著名的美国轮胎品牌。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家百年老字号还曾拥有一个航空器分公司,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为美国海军建造充气飞艇,二战期间也协助生产军用飞机及零部件。战争结束后不久他们又抓到了一个商机,就是美国陆军正鼓励研制各种适用于地面战场的新装备,那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独门技术搞一种可充气的橡皮飞机呢?
这乍听起来有些悬乎,固特异公司却言之凿凿地列出了充气飞机的诸多好处: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方便存放和运输:使用时容易操作,对场地要求不高:用途广泛,难以被发现,尤其适合空中侦察和空降偷袭:还可以打包空投到敌后,让被击落跳伞的己方飞行员自行驾机返回……说动军方提供资助后,研制人员只花了3个月时间就打造出一架样机。其机身主体是由两层橡胶材料加上尼龙网线构成的,充气后就会按照预制形状展开出机身和机翼。这架上单翼小飞机的最前端是乘员座舱,装有简单的操纵部件和仪表,活塞发动机和双叶螺旋桨则架在机身中段上方,看上去更像是带翅膀的飞艇。
按照设计方案,给这种飞机充足气不到10分钟,内部气压略低于汽车轮胎,能维持5个多小时,在飞行中还可由发动机持续充气。橡胶机身有密封性,因此也不难从水面起降,即使被几发小口径弹药击穿也毋庸担心。在地面上既可以像小车那样直接拖走,也可以收起后装入1.25立方米的容器中,用车辆或飞机装运。第一架单座型的充气飞机在1956年2月13日首次升空,第二架则把敞开式座舱改成封闭式,并采用重新设计的机翼和起落装置。此后又根据军方要求研制出双座型的XAO-2和单座型的XAO-3,分别配用45千瓦和30千瓦的发动机。
然而进入全面试飞阶段后,充气飞机的表现却远不如预期。轻便只有在地面上才算优点,起飞后却是名副其实的“弱不禁风”,风力稍大就会摇摆不定甚至寸步难行,即使在理想状态下速度也仅有100千米/小时出头。飞机的拆装过程其实并不轻松,一个人很难搞定,还得靠手摇螺旋桨才能起动发动机。机体的坚实性也颇不让人放心,跑气塌陷时有发生。在一次试飞中,机上的一个紧固件脱落就导致机翼漏气变形发生翻转,翼尖处的铝制支撑架打到飞行员的头部使他昏迷,因无法及时跳伞而坠机身亡。
虽然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曾对固特异的充气飞机产生过兴趣,但测试中暴露出的关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不如二战时那些被称为“蚱蜢”的轻型观测机好用。按军方的评价,这玩意用弓箭就能对付,完全缺乏军事用途,因此到1972年项目取消时也只生产了12架。
编辑:石坚
让坦克飞
看过《兄弟连》的都知道,二战时的空降兵只能随身携带轻武器,车辆和火炮就得另外用较大的滑翔机运送了。不过东线战场上的苏联人有自己的狠招,那就是把装备吊挂在重型轰炸机腹部,从超低空抛到积雪很厚的地面上,或是加上浮体直接扔进水里,连宝贵的降落伞都给省了。不过这么干也有弊端:一是重型轰炸机目标大,容易被发现:二是人员、装备只能分开伞降,着陆后要花时间去找回自己的装备:三是空投地点没有积雪或水面时可就伤不起了。因此,这个大招并没能普及开来。
卫国战争初期,苏联在德国闪击下丧失了大片领土,除了在正面战线上节节抵抗外,开展敌后游击战也是当务之急。为了尽可能地袭扰敌人后方,苏军计划用滑翔机向游击队运送T-60轻型坦克,以增强他们的战斗能力,这技术问题就交给奥列格·安东诺夫来解决。他之前设计过伞兵用的滑翔机,这次面对的可是近8吨重的“大家伙”。在时间紧迫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安东诺夫干脆另辟蹊径——直接让坦克飞起来。
安东诺夫为T-60量身定制了一组双层机翼和一对带平尾和垂尾的尾撑,只需常见的木材和蒙布就可做成,安装在后车身上,使之变成一架“坦克滑翔机”,由轰炸机拖曳升空。车长和驾驶员两人随坦克一起空降,通过联动装置控制机翼进行有限的空中机动:用机枪座带动升降舵,靠旋转炮塔来改变左右方向。与轰炸机脱钩后,坦克在滑翔阶段就要启动发动机,这样一落地即可投入行动。
1942年,安东诺夫完成了这样一架A-40型双翼“坦克滑翔机”,为了尽可能减轻重量还拆除了坦克上的武器、弹药、装甲乃至车灯,只留有少量油料。9月2日,一架TB-3轰炸机拖着A-40升空试飞,里面坐的是以胆大著称的试飞员兼驾驶员谢尔盖·阿诺金。起飞后不久,坦克的重量和带来的额外阻力就让TB-3不堪重负,飞行员发现发动机严重过热,不得不提前甩掉A-40。所幸后者倒是有惊无险地顺利滑翔降落到地面,阿诺金只花了几分钟就拆掉机翼组件,潇洒地把坦克驶回了机场。
开过这么独一无二的“飞行坦克”,足以让阿诺金炫耀一辈子的了。可A-40显然缺乏实用性,除了空投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外,T-60火力弱装甲薄,只能对付小股步兵,还要不断补充弹药和油料,反倒容易成为游击队的负担。何况苏军当时没那么多大马力的轰炸机,还不如把它们用在前线作战更划算。安东诺夫的“怪招”就此打住,不过他日后成立的设计局
颠簸难行的旋翼吉普
与安东诺夫不谋而合的还有奥地利人劳乌尔·哈弗纳,他在19世纪20年代就热衷于设计旋翼飞行器,后来跑到英国继续研究工作。二战爆发后,哈弗纳因身份问题曾被短暂拘押,他选择加入英国籍来换取自由。也许是为了表明忠心,1940年哈弗纳开始为英国空降部队研制一种结构简单的单人无动力旋翼机,可以由飞机拖带着将士兵或特工投送到敌占区,以缓解当时丝质降落伞不足的状况。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改进,这种空降方式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对操作要求比较高,相比之下还是传统的伞降更容易实施。
哈弗纳没有轻易放弃这条思路,反而更进一步要研制能连人带车一起空投的旋翼式滑翔机,目的同样是让空降兵落地后就能直接驾驶车辆投入战斗。他选择的“底盘”是当时最常见的美国产威利斯吉普车,既轻便耐用又容易改装,从2.35米高垂直落下也毫发未伤。哈弗纳要做的除了适当加固车体结构外,就是在车顶上加装一对直径12.4米的桨叶,给车尾配上流线型的整流罩和一对没有活动舵面的大垂尾,驾驶室内还安装了旋翼转速计和滑翔机常用的飞行仪表。改造后的吉普车需两人配合操作,一个是汽车驾驶员,另一个要通过顶部把手控制桨叶进行空中滑翔,着陆后再拆掉那些多余的附件。
这架有些不伦不类的“旋翼吉普”(Rotabuggy)重约1400千克,在1943年11月底开始进行试验,先是在地面上像放风筝那样用卡车拖着滑跑,结果换了两种车型才让吉普车达到足够的升空速度。接下来是用“惠特利”双发轰炸机牵引起飞,升空虽然没什么问题,但吉普车毕竟不是专门设计的滑翔机,在气流中很容易发生剧烈的颤振和摇摆。不仅待在车里的人很不好受,轰炸机飞行员也老得提心吊胆地避免陷入失速状态。这样的空中试验持续到1944年9月,尽管从120多米的高度与轰炸机脱离后,吉普车在旋翼作用下可以较为顺利地降落到地面,但这么折腾人的经历谁也不想多来几回。
实际上到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空降部队已经在大量使用可装载轻型车辆和火炮的滑翔机了,事实证明这比哈弗纳的“野路子”更可靠也更有效。哈弗纳还想着给十几吨重的坦克也如法炮制地装上旋翼,只是这回没人再感兴趣了。
弱不禁风的充气飞机
提起“固特异”(Goodyear),地球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著名的美国轮胎品牌。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家百年老字号还曾拥有一个航空器分公司,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为美国海军建造充气飞艇,二战期间也协助生产军用飞机及零部件。战争结束后不久他们又抓到了一个商机,就是美国陆军正鼓励研制各种适用于地面战场的新装备,那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独门技术搞一种可充气的橡皮飞机呢?
这乍听起来有些悬乎,固特异公司却言之凿凿地列出了充气飞机的诸多好处: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方便存放和运输:使用时容易操作,对场地要求不高:用途广泛,难以被发现,尤其适合空中侦察和空降偷袭:还可以打包空投到敌后,让被击落跳伞的己方飞行员自行驾机返回……说动军方提供资助后,研制人员只花了3个月时间就打造出一架样机。其机身主体是由两层橡胶材料加上尼龙网线构成的,充气后就会按照预制形状展开出机身和机翼。这架上单翼小飞机的最前端是乘员座舱,装有简单的操纵部件和仪表,活塞发动机和双叶螺旋桨则架在机身中段上方,看上去更像是带翅膀的飞艇。
按照设计方案,给这种飞机充足气不到10分钟,内部气压略低于汽车轮胎,能维持5个多小时,在飞行中还可由发动机持续充气。橡胶机身有密封性,因此也不难从水面起降,即使被几发小口径弹药击穿也毋庸担心。在地面上既可以像小车那样直接拖走,也可以收起后装入1.25立方米的容器中,用车辆或飞机装运。第一架单座型的充气飞机在1956年2月13日首次升空,第二架则把敞开式座舱改成封闭式,并采用重新设计的机翼和起落装置。此后又根据军方要求研制出双座型的XAO-2和单座型的XAO-3,分别配用45千瓦和30千瓦的发动机。
然而进入全面试飞阶段后,充气飞机的表现却远不如预期。轻便只有在地面上才算优点,起飞后却是名副其实的“弱不禁风”,风力稍大就会摇摆不定甚至寸步难行,即使在理想状态下速度也仅有100千米/小时出头。飞机的拆装过程其实并不轻松,一个人很难搞定,还得靠手摇螺旋桨才能起动发动机。机体的坚实性也颇不让人放心,跑气塌陷时有发生。在一次试飞中,机上的一个紧固件脱落就导致机翼漏气变形发生翻转,翼尖处的铝制支撑架打到飞行员的头部使他昏迷,因无法及时跳伞而坠机身亡。
虽然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曾对固特异的充气飞机产生过兴趣,但测试中暴露出的关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不如二战时那些被称为“蚱蜢”的轻型观测机好用。按军方的评价,这玩意用弓箭就能对付,完全缺乏军事用途,因此到1972年项目取消时也只生产了12架。
编辑: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