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江西红色歌曲拓展主流文化意识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社会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但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直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正面的积极影响,在这些红色经典歌曲中,江西的红色歌曲极具代表性,本文探讨的《十送红军》就是其中流传度最广和社会影响最大的歌曲之一。本文将从江西红色歌曲、学术结论、音乐本体和现实价值等有别于前人的几个方面进行再探讨。
  [关键词]江西;红色歌曲;十送红军;承袭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0-0078-03
  一、江西红色经典歌曲的历史价值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红色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革命过程中一种独特的产物,是中国人民红色革命、红色文化、红色生活和红色艺术的综合体。它浓缩了我党我军的革命信念、革命策略和革命意志,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鱼水情深和爱国情怀,歌颂了无畏的革命英雄和伟大的革命领袖,用音乐的形式再现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文化艺术史,是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虽然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的红色歌曲,但是江西的红歌最具代表性。因为这里诞生过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江西红色歌曲始终伴随着革命,并以星火燎原之势把革命的声音传递到全国各地,起到了特殊的历史作用,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比如在“争当红军”的拥军过程中,兴国山歌就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历史奇迹。江西红色经典歌曲内在的艺术价值和德育价值是其他普通艺术无法比拟的,这类歌曲有《十送红军》、《映山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苏区干部好作风》、《送郎当红军》、《请茶歌》、《八角楼的灯光》等等,传承这些红色经典歌曲在今天依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鸡汤”,是弘扬社会正气、传承社会美德、传递爱国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篇幅原因,本文这里只重点谈一下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的那些事。
  二、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还是那样红
  《十送红军》是江西红色经典歌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它公开面世的时间是在1961年,由朱本正、张士燮收集整理,是一首江西地方音乐风格浓郁的歌曲。歌曲从第一次公开演唱的开始,就社会反响强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同和表扬。当时的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撰文说:“《十送红军》是一首壮丽的抒情诗,一阵阵歌声,一滴滴眼泪,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真是语短情长,依依难舍.充分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和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人民对红军战士早日胜利回家乡的坚定信念。”[1] 50多年过去了,《十送红军》的歌声在今天依然是余音绕梁、丝丝入耳。这种红色音乐情怀浪潮在21世纪初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比如当CCTV-1在2001年6月14日首播电视剧《长征》时,主题曲《十送红军》又一次跨越时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夜之间“再次”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收视纪录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别为179%、426%和926%,其中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创下了同类题材的最高纪录[2],这个版本的《十送红军》在宋祖英声情并茂的完美演绎下,其流传范围的广度和深度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视剧本身的影响。甚至在三年后还出现了以《十送红军》为同名的电视剧,并且也同样好评如潮,在其2014年6月11日央视首播后,收视率稳居第一(央视索福瑞数据)。当时的“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4亿,讨论量直逼300万,相关微博的覆盖量达到105亿”[3],这些都说明,红色经典歌曲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是无可替代的,老百姓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些歌曲的,所以,虽然斗转星移、岁月无痕,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后的今天,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依然还是那么红。
  三、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的学术争鸣
  《十送红军》一经流出广受欢迎,在引起人们共鸣和回响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和媒体的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关于《十送红军》“产地”的争议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目录中查找发现,关于《十送红军》的学术论文一共有26篇,但大多是围绕着《十送红军》是源于江西还是源于陕西、是原创作品还是源于民歌的学术争鸣。比如:张自永的《〈十送红军〉的“文野之辨”——兼论民歌的界定标准》、孙伟的《〈十送红军〉的历史真相研究》、陈小玮的《〈十送红军〉》身世之谜》、任华的《〈十送红军〉与赣南长歌的传承关系》、焦健的《歌曲〈十送红军〉源于江西还是出自陕南》、许文言的《为〈十送红军〉正名》、李继辉的《〈十送红军〉原是违令歌曲》、张小芳的《〈十送红军〉一炮走红》等等,得出的学术结论是:《十送红军》是朱本正、张士燮根据赣南传统曲牌《长歌》的音乐母体,选用陕西歌谣《十送》的歌词,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和二度创作的歌曲;比如直接把原歌词里的陕西地名,更换为井冈山一带的地名等等。但是,从音乐的本身来讲,在这些学术研究中,只有两篇提到了《十送红军》自身音乐的特点,比如邓辉和饶丹丹的《电视剧〈长征〉主题音乐赏析(〈十送红军〉)》,以及史小曼的《浅谈江西井冈山地区抗战歌曲的音乐特点——以〈十送红军〉为例》。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两篇音乐分析文章中,文学层面上的歌词分析占据几乎全部的篇幅,音乐本体的研究依然微乎其微。所以,笔者这里就略过已被重复研究了多遍的歌词艺术,直接剖析《十送红军》的音乐结构和特点,用表格的形式做比较详细的分析(由于篇幅的原因省略了歌谱)。
  四、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的音乐特色
  从结构上看,《十送红军》的音乐结构非常具有特点,它有机地融合了西方回旋曲式与民族音乐中的叠歌、多句连缀和“鱼咬尾”等特点,形成非典型的回旋曲式。大的结构可划分为由六个乐部:A、B、A、B、C、A,主部和第一插部的音乐完全重复一遍后,直接连第二插部C,然后再现主部A。(笔者认为史小曼在《浅谈江西井冈山地区抗战歌曲的音乐特点——以〈十送红军〉为例》[4]”一文里,把其分为 ABABACA 的曲式结构是不妥的,因为歌曲只有六段,主部主题只出现了三次而非四次)。笔者的分析如下:   还有一种观点是把这种音乐结构看成是复三部曲式,即首部A(),中部B,以及减缩再现部的A,当然,这种分析也是有点道理的,但笔者更倾向于非典型回旋曲式的划分。
  从音乐手法上看,每一段都明确地结束在G徵调式的主音上,在每句长音的后面,多用短小的器乐演奏的旋律给予补充(如),形成声乐与器乐“一唱一和”的呼应效果,给人以欲言又止、欲唱无声、似断又续的“哽咽、难舍”的送别情怀,通过迂回蜿折的旋律走向,唱出了既荡气回肠又难舍难分的军民一家亲。乐曲的旋律大多集中在中音区,全曲的高潮点设计在黄金分割点的C的开头部分,声乐部分的最高音是小字二组的e2(器乐部分为小字二组的g2),最低音是小字组的a,音域跨度不大,多集中在中音区,最适合表现娓娓道来的叙事音乐,因为歌曲《十送红军》里饱含的情感是浓缩的,是化不开的。当然,为了艺术的需要,《十送红军》的歌词实际上只有六送,即“一送、三送、五送、七送、九送和十送”,缺少了“二送、四送、六送和八送”,但是这并不影响《十送红军》的情感表达,因为好的艺术形式往往是虚实相结合的。
  五、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的承袭与主流文化意识
  江西是个文化大省,其音乐文化的根基和历史积淀也相当深厚。古代历史上的“兴国山歌”、“弋阳腔”和“采茶戏”等都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的作用,而近现代史上的这些“红色歌曲”的历史贡献则更为独特。当前,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但是,以江西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为代表的音乐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依然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正能量”,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物欲横流和经济至上的现实冲击下,许多人在利益面前失去了道德底线,失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美德。当“见义勇为”甚至连“扶倒地的老人”的行为都成为社会“稀罕事”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哪去了?我们的诚信和信仰哪去了?我们还能在这条彷徨的迷途上走多久?如果这种信仰缺失的残酷现实不尽快改变,最终将导致严重的社会灾难,甚至产生国家动荡,因为一个否定自己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一定也会失去前途和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再次把对国人的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当然,传统的说教已经难以打动人心了,而润物无声的音乐感染则是一个非常有效果的教育途径。我们都赞同孔子在《孝经》里说过的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认为音乐是一个良好的教育途径,用音乐可以完成个人的修养,最终达到“成人”的手段。那么,我们会发现红色经典歌曲就是最佳的音乐教育资源,是拓展主流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所以,通过对以《十送红军》为代表的江西红色经典歌曲传承,既有利于中共党史育人功能的发挥,又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周锦涛、周喜珍《十送红军》,一首革命历史的颂歌[J]湘潮,2010(09):42
  [2]佟奉燕电视剧《长征》牵动万人心[N]北京晨报,20010628
  [3] 张娟娟 论红色资源运用的路径[J]华章,2011(21)
  [4]史小曼浅谈江西井冈山地区抗战歌曲的音乐特点 —以《十送红军》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34
  [5]张自永《十送红军》的文野之辨——兼论民歌的界定标准[J]地方文化研究,2014(03)
  [6]任 华《十送红军》与赣南长歌的传承关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2(04)
  [7]陈小玮《十送红军》身世之谜[J]新西部,2015(04)
  [8]李康平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8(05)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小学组:  孙 丹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中学小学部  李 群 四平中央路小学  崔 英 梨树县孟家岭小学  于文晶 永吉县口前镇第一小学校?倓  王健名 长春市一○八学校小学部  闫 贺 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镇加工河中心学校  姜晓红 磐石市富太镇中心学校  徐 晨 延吉市梨花小学  刘子琳 白山市浑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宋 洋 松原市油区实验小学  中学组:  刘明爽 梅河口市杏岭学校  隋蒙
期刊
小学组:  苏 畅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闫 贺 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镇加工河中心学校  李晓敏 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  李佰利 通化市东风小学  刘子琳 白山市浑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孟 娜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中心小学校  于 宁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王丽飞 公主岭市第八中学(小学)  王健名 长春市一○八学校小学部  徐 晨 延吉市梨花小学  中学组:  王英男 集安市头道镇中学  庄 雨 东北
期刊
小学组:  李海艳 通钢二小  付晓颖 东辽县实验小学  朱理想 集安市清河镇中心小学  崔 佳 延吉市河南小学  盛鹏飞 桦甸市红石砬子镇中心小学  王 哲 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  苏 畅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陈 雷 东丰县杨木林中心小学  张 哲 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小学  李 静 乾安县实验小学  中学组:  周婷婷 辽源市实验高中  才 琳 通化市通钢三中  王英男 集安市
期刊
小学组:  荀中华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哈萨尔路小学  郭丽艳 公主岭市实验小学  宋 洋 松原市油区实验小学  于 宁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王健名 长春市一○八学校小学部  姜晓红 磐石市富太镇中心学校  孟 娜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中心小学校  于 洋 龙井市安民小学  关 雪 延吉市河南小学校  陈 雷 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中心小学  中学组:  周 磊 德惠市第二十五中学  关 鑫 舒兰市
期刊
[摘 要]“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于2015年9月3日—10月30日在北京进行展演。据笔者统计,演出季期间共上演了18台音乐会,演出场次达到26场之多,集中体现了艺术院团国家队近年来艺术创作新成果,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国家艺术院团;艺术创作新成果;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小学组:  李晓敏 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  左希望 松原市逸夫小学  李 李 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金京灵 龙井市北安小学校  李 群 四平中央路小学  盛鹏飞 桦甸市红石砬子镇中心小学  张玉凤 梨树榆树台镇南中心校  高 珊 海龙中心校  关 雪 延吉市河南小学校  樊思远 舒兰市二实验小学  中学组:  孙明媚 辽源市实验中学  庄 雨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  徐 璐 图们市第三中学 
期刊
[摘要]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于2015年4月17日至20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应对”。国际化与信息化,是目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会议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的广泛性和多元性,体现出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热点问题;交流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0-0028-
期刊
[摘 要]《赤壁》是一部讲述赤壁之战的电影,由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日本音乐家岩代太郎负责电影原声带的创作。片中音乐创意丰富,风格多变。有西方交响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波斯风格的“雅乐七声羽调式”以及风声、战鼓声等真实的拟音。本文将结合自己的观点,对影片中音乐对人物与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赤壁;岩代太郎;电影音乐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
期刊
2015年9月15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出版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历史的回声”——抗战歌曲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本次音乐会演出曲目全部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抗战歌选》。《抗战歌选》收录了1931至1945年间创作的364首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抗战歌曲集,从最初的策划思路、选题结构、素材搜集,到曲目审定、版式设计、音响配备,在编辑出版的各个
期刊
[摘要]肖邦钢琴练习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钢琴性思维总是与其伟大乐思的独创性和诗意的幻想性分不开,并蕴含着丰厚的音乐伦理价值。借鉴“音乐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以音乐本体为切入点,通过对《c小调练习曲(革命)》题材与内容、体裁与形式、审美与实践等音乐伦理价值的分析,全面揭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提炼出肖邦对社会、道德、音乐的观念,继而探讨如何将肖邦练习曲的音乐伦理价值与教学相联系。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