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平职学院《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设计方案,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的运行,总结了教学效果,并对项目驱动教学带来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项目驱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99-01
一、高职教学的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把课程学习目标融入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完成项目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团队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的不只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取适当的项目;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①本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微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基础,无论是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网络维护,都是离不开的。但一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不充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②本课程的外向性强,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③本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弱。《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协调,知识运用能力弱。
对平职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微机维修技能的培养,我们根据国家职业(计算机维修工)标准的要求,以《微机组装与维修技术》为专业主干课程,从硬件、软件常见故障入手,按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设计
本学期有18个教学周,每周6学时,总学时有108节。把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11个教学项目和1个职业素质项目与综合考核。每个项目相对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操作考核。十二个项目为:微机市场调查和硬件选购;微机硬件系统组装;系统BIOS参数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安装更新;打印机扫描仪使用与维护;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计算机病毒防与治;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数据备份与恢复;客户服务与故障调查。
考核方式:①平时成绩占40%。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各个子项目任务,随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给予点评,每个单元结束后,每小组进行5分钟的汇报,作为平时考核成绩。②期末成绩占60%。由实际操作考试和试卷两部分构成。实际操作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综合性试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能力考核。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微机市场调查和硬件选购、微机硬件系统组装、Windows8体验版安装等项目的实施,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自信心,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分工协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项目。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集体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将来才能更好的走向成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问题与不足
《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项目驱动”教学设计与课程知识学习是同步的,而且是步步深入的,有个别学生在前一期没有认真的学习,完成项目任务,在中后期有可能会出现项目无法完成、学不会、不想学的情况,知识链不完整的问题;由于高职学生个体差异问题,课程教学中个别小组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掌握知识的效果不好,致使个别学生在平时的小组协作中参与意识不强。
六、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项目驱动”教学设计是“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我们紧跟目前先进的微机技术,结合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知识点梳理归纳,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可操作性强,方便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除了学到基本理论外,还掌握了相关技能,培养了团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项目驱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99-01
一、高职教学的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把课程学习目标融入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完成项目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团队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的不只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取适当的项目;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①本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微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基础,无论是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网络维护,都是离不开的。但一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不充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②本课程的外向性强,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③本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弱。《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协调,知识运用能力弱。
对平职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微机维修技能的培养,我们根据国家职业(计算机维修工)标准的要求,以《微机组装与维修技术》为专业主干课程,从硬件、软件常见故障入手,按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设计
本学期有18个教学周,每周6学时,总学时有108节。把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11个教学项目和1个职业素质项目与综合考核。每个项目相对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操作考核。十二个项目为:微机市场调查和硬件选购;微机硬件系统组装;系统BIOS参数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安装更新;打印机扫描仪使用与维护;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计算机病毒防与治;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数据备份与恢复;客户服务与故障调查。
考核方式:①平时成绩占40%。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各个子项目任务,随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给予点评,每个单元结束后,每小组进行5分钟的汇报,作为平时考核成绩。②期末成绩占60%。由实际操作考试和试卷两部分构成。实际操作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综合性试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能力考核。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微机市场调查和硬件选购、微机硬件系统组装、Windows8体验版安装等项目的实施,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自信心,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分工协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项目。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集体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将来才能更好的走向成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问题与不足
《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项目驱动”教学设计与课程知识学习是同步的,而且是步步深入的,有个别学生在前一期没有认真的学习,完成项目任务,在中后期有可能会出现项目无法完成、学不会、不想学的情况,知识链不完整的问题;由于高职学生个体差异问题,课程教学中个别小组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掌握知识的效果不好,致使个别学生在平时的小组协作中参与意识不强。
六、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项目驱动”教学设计是“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我们紧跟目前先进的微机技术,结合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知识点梳理归纳,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可操作性强,方便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除了学到基本理论外,还掌握了相关技能,培养了团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