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特点以及传染途径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丙型病毒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年龄构成,感染途径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因输血及血制品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者94例,占研究对象的78.33%。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感染途径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正确有效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医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92-01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它主要是经血液进行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1]。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比较良好,而重度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较差,大约有80%的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部分可发展为肝癌,该病的死亡率高达45%。慢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好。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特点、传播途径、人口学特点以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2]。现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丙型病毒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慢性肝炎患者84例,肝硬化31例,原发性肝癌5例。患者的血清HCV-RNA为阳性,血清抗HCV呈阳性,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时间6个月以上,2例患者曾接受α-INF治疗,由于反应大、疗效差、无法耐受等原因而停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
1.2临床表现
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急性发作,谷丙转氨酶约为500U/L,抗HCV呈阳性,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腹胀等症状,未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2例出现纳差、乏力等轻度症状。
1.3方法
检测抗-HCV试剂为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以酶联免疫法进行监测。RNA及HCV的定量以杭州艾康生物制药公司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算定量测定试剂盒,以瑞士罗氏公司的PCR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的方式描述,对计量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2结果
2.1年龄分布
120例患者中,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48.6岁。详细资料见下表:
表1120例患者的年龄构成
2.2 感染途径构成
120例患者中因输血及血制品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者94例,占研究对象的78.33%。详细感染途径分布见表2。
表2120例患者感染途径分布
2.3合并感染率
1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合并乙肝者8例,感染率为6.67%,合并有艾滋病者1例,感染率为 0.93%。
3讨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一种疾病[3]。本研究表明,因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而感染的患者为 94例,占78.33%,表明我国目前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途径为输血或血制品使用。其中1995年者61例,95年以后33例,这与95年之前没有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有很大的关系,1995年起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后,因输血或血制品使用而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丙肝抗体有窗口期,丙肝抗体的检测试剂结果变化多再加上部分病人不产生抗体等原因,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无法做到完全筛查。大量的输血依然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所以,患者如果有输血或血制品使用的情况,首先需保证血制品安全。
由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比较隐匿,我国对该病的诊断率和抗病毒治疗率依然较低,人群中仍然存在较多隐匿的传染源。这类传染源使得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传播成了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因医疗操作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患者高达15%,因针刺伤感染者占13%[4]。1995年起我国开始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1998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004年制定推出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对因输血或血制品使用而感染丙肝病毒的情况做到有效改善。随着介入性检查治疗及器官移植的迅速发展,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中,静脉注射毒品感染2例,占1.67%;血液透析感染2例,占1.67%;牙科治疗感染2例,占1.67%;职业暴露感染2例,占1.67%。这表明,使用未经过规范消毒的内镜、医疗器械、血液透析机、牙科器械等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而医疗器械的消毒不规范,技术操作不规范以及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等都有可能使得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医院内感染。因此,为有效预防控制丙肝的医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落实安全注射、标准预防等预防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内感染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APASL consensus 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Hepatol int.[D].2012
[2] 潘献红,陈兆霞,杨宗凤.60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特征及预防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9(15):692-693
[3]李志勤,武淑环,余祖江,等. 387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传染病杂志.2010.28(4):218
[4]姚英姿. 抗病毒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5):25-26
[5]王豪.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与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9(3):179-180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医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92-01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它主要是经血液进行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1]。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比较良好,而重度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较差,大约有80%的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部分可发展为肝癌,该病的死亡率高达45%。慢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好。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特点、传播途径、人口学特点以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2]。现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丙型病毒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慢性肝炎患者84例,肝硬化31例,原发性肝癌5例。患者的血清HCV-RNA为阳性,血清抗HCV呈阳性,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时间6个月以上,2例患者曾接受α-INF治疗,由于反应大、疗效差、无法耐受等原因而停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
1.2临床表现
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急性发作,谷丙转氨酶约为500U/L,抗HCV呈阳性,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腹胀等症状,未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2例出现纳差、乏力等轻度症状。
1.3方法
检测抗-HCV试剂为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以酶联免疫法进行监测。RNA及HCV的定量以杭州艾康生物制药公司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算定量测定试剂盒,以瑞士罗氏公司的PCR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的方式描述,对计量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2结果
2.1年龄分布
120例患者中,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48.6岁。详细资料见下表:
表1120例患者的年龄构成
2.2 感染途径构成
120例患者中因输血及血制品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者94例,占研究对象的78.33%。详细感染途径分布见表2。
表2120例患者感染途径分布
2.3合并感染率
1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合并乙肝者8例,感染率为6.67%,合并有艾滋病者1例,感染率为 0.93%。
3讨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一种疾病[3]。本研究表明,因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而感染的患者为 94例,占78.33%,表明我国目前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途径为输血或血制品使用。其中1995年者61例,95年以后33例,这与95年之前没有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有很大的关系,1995年起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后,因输血或血制品使用而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丙肝抗体有窗口期,丙肝抗体的检测试剂结果变化多再加上部分病人不产生抗体等原因,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无法做到完全筛查。大量的输血依然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所以,患者如果有输血或血制品使用的情况,首先需保证血制品安全。
由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比较隐匿,我国对该病的诊断率和抗病毒治疗率依然较低,人群中仍然存在较多隐匿的传染源。这类传染源使得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传播成了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因医疗操作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患者高达15%,因针刺伤感染者占13%[4]。1995年起我国开始对献血员进行丙肝抗体筛查,1998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004年制定推出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对因输血或血制品使用而感染丙肝病毒的情况做到有效改善。随着介入性检查治疗及器官移植的迅速发展,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中,静脉注射毒品感染2例,占1.67%;血液透析感染2例,占1.67%;牙科治疗感染2例,占1.67%;职业暴露感染2例,占1.67%。这表明,使用未经过规范消毒的内镜、医疗器械、血液透析机、牙科器械等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而医疗器械的消毒不规范,技术操作不规范以及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等都有可能使得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医院内感染。因此,为有效预防控制丙肝的医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落实安全注射、标准预防等预防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内感染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APASL consensus 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Hepatol int.[D].2012
[2] 潘献红,陈兆霞,杨宗凤.60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特征及预防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9(15):692-693
[3]李志勤,武淑环,余祖江,等. 387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传染病杂志.2010.28(4):218
[4]姚英姿. 抗病毒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5):25-26
[5]王豪.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与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9(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