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唱歌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好的幼儿歌曲,不仅能打开幼儿的心扉,启迪幼儿的智慧,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还能影响他们的道德和情操。
但在目前幼儿园的唱歌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到位,造成在教学中给幼儿的感受不够,重教唱轻感受;教师音乐素质不理想,缺乏感染力;教学设计目标不清,造成教学容量大,要欣赏、要教唱,还要创编;幼儿唱歌效益低,一遍又一遍地唱,每一遍对音准、咬词吐字等没有要求。根据以上的问题,我们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做了专项的研究。
●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果教师自己对要教的歌曲的演唱、需表达的情感、歌曲的处理等都不到位,就无从引导幼儿很好地去演唱。因此,我们着力通过以下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演唱水平:
*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的基础理论;
*请专业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如视唱练耳、发声训练等:
*组织教师演唱幼儿歌曲比赛;
*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提高欣赏水平,如电影音乐、通俗歌曲、歌剧、民歌、摇滚、戏剧等,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特征、演唱要点;
*创编或改编文学作品,加入音乐配唱,如改编了故事《拔萝卜》,增加了角色、音乐以及现代元素,使故事更加饱满和完善,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挖掘地方音乐资源,选择可以利用的作品进行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比如云南地方戏——花灯,选择了其中的很多段子,经改编后变成幼儿喜爱的歌曲。
●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可行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因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的丰富和全面。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幼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或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学习,因此,幼儿在唱歌活动中也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建构其对歌曲的理解、感受,来学习用情感演唱(用心演唱),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我们对幼儿唱歌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有效性作了探索。
*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容量适中。
目标是一个教学的核心,只有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才能正常进行,取得成效。在研讨中,我们把目标按两个基本要点来制定:第一认知,第二情感态度或能力。目标制定清楚,并能使幼儿容易达到,体会唱歌活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强调并重视幼儿感受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听,然后说感受,再听再感受,来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和想唱的欲望,达到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幼儿当节课必须会唱,因为幼儿的学习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幼儿在教学中只要积极参与。开口唱就可以了。
教学实例:大班唱歌活动“阿细娃娃耍月”
设计意图
1.云南是一个有着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省份,我们充分挖掘具有云南特色的本土教学资源,让幼儿多了解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
2.《阿细娃娃耍月》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歌曲,歌词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整首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旋律优美、连贯,表现了一种祥和、安静的情景;第二部分节奏欢快、跳跃,恰似小朋友和月亮公公在做游戏。大班幼儿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力,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特选择本题材组织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旨在让幼儿感受民族歌曲风格的同时,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受彝族歌曲的旋律和风格。初步学唱歌曲并唱准附点音符。
2.提高幼儿唱准歌曲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彝族的知识,图谱、磁带,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在歌曲的伴奏下幼儿自由舞蹈进入活动室。
教师:你们看老师穿的是哪个民族的衣服?(彝族)小朋友还会跳彝族的舞蹈,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跳着彝族的舞蹈进教室。
2.练声:在新授歌曲中选取一个难点乐句的旋律。填上象声词。
教师:我们喊彝族的小朋友来做游戏可以怎么喊?(用“来”“啦”“啊”等练声)
二、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初步学唱
1.完整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意境。
(1)教师:彝族是我们云南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小朋友刚才已经跳了彝族的舞蹈,彝族的小朋友还特别会唱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彝族的歌曲名字叫做《阿细娃娃耍月》,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2)听完碟片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心情怎样?歌曲叫什么名字?
2.提出要求,教师范唱。
(1)教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也来演唱一遍,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告诉老师歌里唱了些什么?
(2)唱完后提问:小朋友听听歌里唱了什么?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出示歌词时可以分段唱出或念出歌曲,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3.再次欣赏,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
(1)教师:现在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老师唱一遍这首歌,边唱边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是先慢再快,还是先快再慢?(慢,表现了月亮升起时的平静,要用舒缓的声音演唱:快,表现了小朋友和月亮公公快乐地做游戏,要用跳跃的声音演唱。)
(2)听完教师第三遍范唱后,请幼儿说说歌曲速度的变化和情绪,慢的要用什么声音演唱?(温柔舒缓的声音演唱)快的要用什么声音演唱?(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并进行演唱。
4.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默唱。
(2)幼儿跟教师一起唱。
5.请幼儿齐唱。教师注意听幼儿唱不准的地方,特别是附点并进行纠正。
6.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载歌载舞,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这个唱歌教学过程经过了很多次的研讨,幼儿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幼儿在感受和倾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与音乐采风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
云南有很多音乐资源,通过采风活动,让教师更多地了解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如去嵩明县参与花灯表演,去厂口听教堂音乐,去石林参加火把节等。教师采风回来后有了很多感触,激发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和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能用心去教、去唱,幼儿也学会用心去唱、去积累。
但在目前幼儿园的唱歌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到位,造成在教学中给幼儿的感受不够,重教唱轻感受;教师音乐素质不理想,缺乏感染力;教学设计目标不清,造成教学容量大,要欣赏、要教唱,还要创编;幼儿唱歌效益低,一遍又一遍地唱,每一遍对音准、咬词吐字等没有要求。根据以上的问题,我们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做了专项的研究。
●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果教师自己对要教的歌曲的演唱、需表达的情感、歌曲的处理等都不到位,就无从引导幼儿很好地去演唱。因此,我们着力通过以下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演唱水平:
*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的基础理论;
*请专业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如视唱练耳、发声训练等:
*组织教师演唱幼儿歌曲比赛;
*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提高欣赏水平,如电影音乐、通俗歌曲、歌剧、民歌、摇滚、戏剧等,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特征、演唱要点;
*创编或改编文学作品,加入音乐配唱,如改编了故事《拔萝卜》,增加了角色、音乐以及现代元素,使故事更加饱满和完善,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挖掘地方音乐资源,选择可以利用的作品进行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比如云南地方戏——花灯,选择了其中的很多段子,经改编后变成幼儿喜爱的歌曲。
●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可行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因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的丰富和全面。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幼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或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学习,因此,幼儿在唱歌活动中也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建构其对歌曲的理解、感受,来学习用情感演唱(用心演唱),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我们对幼儿唱歌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有效性作了探索。
*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容量适中。
目标是一个教学的核心,只有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才能正常进行,取得成效。在研讨中,我们把目标按两个基本要点来制定:第一认知,第二情感态度或能力。目标制定清楚,并能使幼儿容易达到,体会唱歌活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强调并重视幼儿感受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听,然后说感受,再听再感受,来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和想唱的欲望,达到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幼儿当节课必须会唱,因为幼儿的学习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幼儿在教学中只要积极参与。开口唱就可以了。
教学实例:大班唱歌活动“阿细娃娃耍月”
设计意图
1.云南是一个有着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省份,我们充分挖掘具有云南特色的本土教学资源,让幼儿多了解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
2.《阿细娃娃耍月》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歌曲,歌词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整首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旋律优美、连贯,表现了一种祥和、安静的情景;第二部分节奏欢快、跳跃,恰似小朋友和月亮公公在做游戏。大班幼儿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力,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特选择本题材组织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旨在让幼儿感受民族歌曲风格的同时,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受彝族歌曲的旋律和风格。初步学唱歌曲并唱准附点音符。
2.提高幼儿唱准歌曲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彝族的知识,图谱、磁带,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在歌曲的伴奏下幼儿自由舞蹈进入活动室。
教师:你们看老师穿的是哪个民族的衣服?(彝族)小朋友还会跳彝族的舞蹈,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跳着彝族的舞蹈进教室。
2.练声:在新授歌曲中选取一个难点乐句的旋律。填上象声词。
教师:我们喊彝族的小朋友来做游戏可以怎么喊?(用“来”“啦”“啊”等练声)
二、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初步学唱
1.完整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意境。
(1)教师:彝族是我们云南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小朋友刚才已经跳了彝族的舞蹈,彝族的小朋友还特别会唱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彝族的歌曲名字叫做《阿细娃娃耍月》,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2)听完碟片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心情怎样?歌曲叫什么名字?
2.提出要求,教师范唱。
(1)教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也来演唱一遍,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告诉老师歌里唱了些什么?
(2)唱完后提问:小朋友听听歌里唱了什么?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出示歌词时可以分段唱出或念出歌曲,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3.再次欣赏,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
(1)教师:现在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老师唱一遍这首歌,边唱边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是先慢再快,还是先快再慢?(慢,表现了月亮升起时的平静,要用舒缓的声音演唱:快,表现了小朋友和月亮公公快乐地做游戏,要用跳跃的声音演唱。)
(2)听完教师第三遍范唱后,请幼儿说说歌曲速度的变化和情绪,慢的要用什么声音演唱?(温柔舒缓的声音演唱)快的要用什么声音演唱?(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并进行演唱。
4.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默唱。
(2)幼儿跟教师一起唱。
5.请幼儿齐唱。教师注意听幼儿唱不准的地方,特别是附点并进行纠正。
6.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载歌载舞,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这个唱歌教学过程经过了很多次的研讨,幼儿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幼儿在感受和倾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与音乐采风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
云南有很多音乐资源,通过采风活动,让教师更多地了解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如去嵩明县参与花灯表演,去厂口听教堂音乐,去石林参加火把节等。教师采风回来后有了很多感触,激发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和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能用心去教、去唱,幼儿也学会用心去唱、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