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的发展,远程教育成为现实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满足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实施环节,对保证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远程教育的结构特点设计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学过程 教育活动 知识交流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21-03
1 远程教育的发展
所谓远程教育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有组织的系统工程;以自学为主、助学为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的教育活动形式。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 20 世纪早期和中期,第一阶段主要是函授教育。这一时期远程教育技术主要用于从教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模式没有能够起到师生之间沟通的作用,仅仅实现了师生之间有限的交流,教学传播媒体主要是印刷品。
第二阶段是电教教育,综合运用了函授、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教学方法。20世纪早期,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播媒体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幻灯、录音、电话、电视逐步介入教学领域,印刷品加信件的函授教学方式开始向广播、电视教学方式转化,远程学习增加了声音、视频图象等媒体。然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80 年代中期,随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以计算机为主、配以光纤和卫星组成的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使远程教育迈进一个新时期即现代远程教育,通过教学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数字化,构建一种理想怕学习环境和全新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不再有时空的限制,任何地区都能方便地享有高水平的教育。
2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平台,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可以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称它为教育活动形式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教育信息传输和交流手段,有着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有著特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机构等。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远程教育的特征进行理解。
2.1 开放性
远程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开放,以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开放等。其中教学对象的开放性最为显著。
远程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成人,他们与在校学生相比,具有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人格更具独立性;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中学习;成人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更关注学习内容能够及时应用于现实工作中,期望能给现实工作带来帮助,学习目的具有时效性,学习内容具有实用性。
2.2 延伸性
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征。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及终生学习的理念。
2.3 灵活性
从各个国家的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入学方式、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2.4 手段中介性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是基于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其活动的,只有借助信息工具才能构成远距离的教育活动。所以,现代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尽管传统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媒体技术,但它不像远程教育那样对媒体工具、对传输手段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没有媒体手段的中介作用,远程教育就难以开展。
2.5 管理性
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不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方式——随意点击网页、随意调换电视频道等行为理解成远程教育,这种行为不是远程教育,而是广义的个人化的“学习”。
3 远程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系统模型
3.1 组织机构
提供远距教学的机构,如大学院校、中小学、公司训练部门、政府机构或义工组织,在决定开设的科目时,通常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其教育使命、哲学理念、机构特性、教师之研究领域或专长、学生的需求与特质等。
3.2 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课程的产生牵涉到许多的设计专家,如学科专家、具有教学设计专长及媒体科技专业知识的人士。三者在课程目标、学生的作业与活动、教材的版面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及互动过程的问题设计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设计课程。
3.3 知识传送
课程设计完成是应用某些科技设备作为传送教学与师生沟通的桥梁,包括邮递系统、广播电视、电话、卫星、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设备,及运作这些科技的机构与人员等资源。每种科技能支持多类媒体,如印刷:文字、图像;声音:音乐、旁白;影像:声音图像、动作等。
3.4 互动
远距课程设计者依学生人数安排授课教师、辅导老师或助教,并针对教材内容与学习活动来进行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材之间、学习者与媒体科技接口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形态还包括及时同步的与异步的沟通。
3.5 学习环境
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与场所包罗万象,如工作地点、家里、教室、社区、各地学习中心、驻扎地、监狱,甚至旅游期间等,使得学习颇具挑战性。有时干扰因素太多,学习容易中断,因此机构必须善用科技、提供支持;学生也必须不断吸收学习技巧、改变学习习惯,以成为有效率的远程学习者。
3.6 行政管理
对上述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与进展之掌控、政策拟定、学生资料之管理、经费之取得与分配、人力资源调度与储备、学习时进程之安排、回馈与评量、机构革新、新型的教育模式等事务。
3.7 以上六要素构成的远程教育系统模型
见图1。
4 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
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层次的系统工程,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分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达到,所以说教学过程是教育系统工程的核心活动过程,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古今中外可以归纳为宏观的和微观的两种理论。宏观的理论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教学过程定义为:主要是指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认识活动,还包含交往活动、审美活动;微观的理论则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把教学过程定义为:是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所占有的时间,它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处置、课外实践活动、辅导、测评等环节;
通常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上,在中国,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從学习角度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环节。他认为,学是教学的基础,行是教学的目的,思与学是教学的深入化和熟练化。孔子之后,关于教学过程有四段论、五段论、六段论等几种观点。
四段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或备课/预习——讲课/听课——辅导/复习——作业/运用。
五段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检查,或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六段论: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评价。
七段论:动机——感知——理解——记忆——迁移——应用——评价,或使动/需要——精选/吸摄——提供/储备——设场/模仿——外向/移用——点拨/创造——评价/报偿。
八段论:传授/摄取——批改/排除——分析/改造——示范/适应——启发/联想——复习/储备——讲解/理解——作业/运用。
以上这些教学过程理论中,六段论是在我国教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对教学实践影响最大,因而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教学过程理论。
在国外,对教学过程的注意始自苏格拉底。他的教学过程是由普遍概念开始,经过问答启发,达到构成特殊事实的基本概念的更恰当的定义的过程。
西方第一个建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昆体良。他把教学过程较为明确地划分为摹仿——讲述——练习三个顺序递进阶段,以摹仿为前提,以讲述为重点,以练习为根本。教学情形是:教师朗读、学生复诵;教师讲评、学生记诵;学生评论、比较、复述、理解。
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阶段。巴拉若夫提出五环节,即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检测。伊万诺夫将教学过程分为八个连续阶段:准备——观察——思维——巩固——应用——练习——检测——系统。
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过程论占据着原苏联教学理论的统治地位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教学过程理论地发展。
还有诸多理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结合上述理论,本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双方关于某一学科知识的交流和评价过程,包括(1)制定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2)课前准备,(3)教与学之间的知识交流,(4)知识的系统化,(5)教学效果测评等环节。
5 现代远程教育中,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远程教育,都包括一系列学科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来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远程教育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还要具有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不断地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对学生来说,学生不应当只停留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上,应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手段,吸收和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
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及组织实现:
5.1 教师根据受教育对象、课程性质制定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
这一还节是教学的基环本节,使教师、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为学生设计了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范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基本上都是在Web上以文本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形式发给学生随时参考。
5.2 课前准备即教师备课或学生预习
虽然网络上的资源相当丰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主性也相当高,但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及学科性质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收集建立学科知识库,把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时能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而不致于大海捞针、分不清主次。这一环节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课件制作工具,制作出既有文字、音像、音频及动画效果,又具有链接功能,方便索引和学习的课件把本学科知识体系及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在这一环节也要求学生自觉了解本学科相关的其它知识。
5.3 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
这一环节是远程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和掌控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过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已的远程教学系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套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大部份远程教学系统都利用WEB页面来实现交流, 远程教学系统的使用人员通常包括四类,即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各类人员的平台分配及系统、数据库的运行维护;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对教师、学生及课程开设等数据库的管理;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主要参与者,以“西南政法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例,系统提供给师生的功能包括“系统登录”、“教师/学生首页”、“课程教学”、“课程目录”、“问卷调查”、“网上论坛”和“问题提交”。师生的主要操作集中在“课程教学”,教师进入“课程教学”后,系统又为教师设置了十九人栏目,分别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课程通知”、“教学讲义”、“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日志”、“课程资源”、“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课程学习设置”、“选课学生管理”、“选课申请管理”、“任课教师管理”和“主题教学”。除了“课程学习设置”、“选课学生管理”、“选课申请管理”、“任课教师管理”这四项外,其它十五个栏目,可由教师根据选课学生的情况开放给学生。通过以上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达到相应学科的教学目的。其间的交流活动有实时的也有非实时的,但远程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远程教学活动主要是非实时的,因此,远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影响着远程教学质量。
5.4 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的系统化也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这种活动过程是包含在师生的知识交流活动中,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系统化通常是在教师的主动引领下,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来完成,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至关重要,知识系统化要由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自已完成,教师只能起辅助作用。远程教育中,知识系统化往往被学生忽略,这里单独列出来,希望能引起师生的重视。知识系统化通常是在课程学习的后期,通过讨论答疑、课程作业、主题教学等教学手段来完成。
5.5 教学效果测评
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就是考核,即教学效果的测评。为保证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制度。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多层次性,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参差不齐,加上各教学点的分散,组织考试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争对各门课程的特点,建立好题库、虚拟实验室,把讨论、答疑、提交作业与期终考试等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标准考试的课程,采用计算机网上考试,学生在各个多媒体教室,同一时间上网考试,对于非标准化的考试课程,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同一时间进行考试,由教学人员监考。
通过教学效果的测评这一环节的活动,教师应争对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进度,最终保证教学的质量。
总之,教学过程的实施,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核心,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规律,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出适合相应学科等色的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Gary E.Miller.Distance education and the emer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7,23(4):319-320.
[2]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3] 谢新观.远程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4]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第1版.
[5]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孙绿怡.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中国远程教育月刊.(2002.5).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学过程 教育活动 知识交流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21-03
1 远程教育的发展
所谓远程教育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有组织的系统工程;以自学为主、助学为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的教育活动形式。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 20 世纪早期和中期,第一阶段主要是函授教育。这一时期远程教育技术主要用于从教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模式没有能够起到师生之间沟通的作用,仅仅实现了师生之间有限的交流,教学传播媒体主要是印刷品。
第二阶段是电教教育,综合运用了函授、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教学方法。20世纪早期,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播媒体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幻灯、录音、电话、电视逐步介入教学领域,印刷品加信件的函授教学方式开始向广播、电视教学方式转化,远程学习增加了声音、视频图象等媒体。然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80 年代中期,随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以计算机为主、配以光纤和卫星组成的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使远程教育迈进一个新时期即现代远程教育,通过教学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数字化,构建一种理想怕学习环境和全新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不再有时空的限制,任何地区都能方便地享有高水平的教育。
2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平台,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可以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称它为教育活动形式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教育信息传输和交流手段,有着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有著特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机构等。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远程教育的特征进行理解。
2.1 开放性
远程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开放,以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开放等。其中教学对象的开放性最为显著。
远程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成人,他们与在校学生相比,具有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人格更具独立性;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中学习;成人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更关注学习内容能够及时应用于现实工作中,期望能给现实工作带来帮助,学习目的具有时效性,学习内容具有实用性。
2.2 延伸性
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征。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及终生学习的理念。
2.3 灵活性
从各个国家的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入学方式、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2.4 手段中介性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是基于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其活动的,只有借助信息工具才能构成远距离的教育活动。所以,现代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尽管传统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媒体技术,但它不像远程教育那样对媒体工具、对传输手段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没有媒体手段的中介作用,远程教育就难以开展。
2.5 管理性
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不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方式——随意点击网页、随意调换电视频道等行为理解成远程教育,这种行为不是远程教育,而是广义的个人化的“学习”。
3 远程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系统模型
3.1 组织机构
提供远距教学的机构,如大学院校、中小学、公司训练部门、政府机构或义工组织,在决定开设的科目时,通常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其教育使命、哲学理念、机构特性、教师之研究领域或专长、学生的需求与特质等。
3.2 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课程的产生牵涉到许多的设计专家,如学科专家、具有教学设计专长及媒体科技专业知识的人士。三者在课程目标、学生的作业与活动、教材的版面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及互动过程的问题设计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设计课程。
3.3 知识传送
课程设计完成是应用某些科技设备作为传送教学与师生沟通的桥梁,包括邮递系统、广播电视、电话、卫星、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设备,及运作这些科技的机构与人员等资源。每种科技能支持多类媒体,如印刷:文字、图像;声音:音乐、旁白;影像:声音图像、动作等。
3.4 互动
远距课程设计者依学生人数安排授课教师、辅导老师或助教,并针对教材内容与学习活动来进行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材之间、学习者与媒体科技接口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形态还包括及时同步的与异步的沟通。
3.5 学习环境
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与场所包罗万象,如工作地点、家里、教室、社区、各地学习中心、驻扎地、监狱,甚至旅游期间等,使得学习颇具挑战性。有时干扰因素太多,学习容易中断,因此机构必须善用科技、提供支持;学生也必须不断吸收学习技巧、改变学习习惯,以成为有效率的远程学习者。
3.6 行政管理
对上述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与进展之掌控、政策拟定、学生资料之管理、经费之取得与分配、人力资源调度与储备、学习时进程之安排、回馈与评量、机构革新、新型的教育模式等事务。
3.7 以上六要素构成的远程教育系统模型
见图1。
4 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
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层次的系统工程,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分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达到,所以说教学过程是教育系统工程的核心活动过程,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古今中外可以归纳为宏观的和微观的两种理论。宏观的理论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教学过程定义为:主要是指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认识活动,还包含交往活动、审美活动;微观的理论则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把教学过程定义为:是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所占有的时间,它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处置、课外实践活动、辅导、测评等环节;
通常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上,在中国,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從学习角度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环节。他认为,学是教学的基础,行是教学的目的,思与学是教学的深入化和熟练化。孔子之后,关于教学过程有四段论、五段论、六段论等几种观点。
四段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或备课/预习——讲课/听课——辅导/复习——作业/运用。
五段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检查,或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六段论: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评价。
七段论:动机——感知——理解——记忆——迁移——应用——评价,或使动/需要——精选/吸摄——提供/储备——设场/模仿——外向/移用——点拨/创造——评价/报偿。
八段论:传授/摄取——批改/排除——分析/改造——示范/适应——启发/联想——复习/储备——讲解/理解——作业/运用。
以上这些教学过程理论中,六段论是在我国教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对教学实践影响最大,因而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教学过程理论。
在国外,对教学过程的注意始自苏格拉底。他的教学过程是由普遍概念开始,经过问答启发,达到构成特殊事实的基本概念的更恰当的定义的过程。
西方第一个建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昆体良。他把教学过程较为明确地划分为摹仿——讲述——练习三个顺序递进阶段,以摹仿为前提,以讲述为重点,以练习为根本。教学情形是:教师朗读、学生复诵;教师讲评、学生记诵;学生评论、比较、复述、理解。
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阶段。巴拉若夫提出五环节,即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检测。伊万诺夫将教学过程分为八个连续阶段:准备——观察——思维——巩固——应用——练习——检测——系统。
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过程论占据着原苏联教学理论的统治地位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教学过程理论地发展。
还有诸多理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结合上述理论,本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双方关于某一学科知识的交流和评价过程,包括(1)制定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2)课前准备,(3)教与学之间的知识交流,(4)知识的系统化,(5)教学效果测评等环节。
5 现代远程教育中,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远程教育,都包括一系列学科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来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远程教育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还要具有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不断地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对学生来说,学生不应当只停留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上,应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手段,吸收和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
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及组织实现:
5.1 教师根据受教育对象、课程性质制定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
这一还节是教学的基环本节,使教师、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为学生设计了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范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基本上都是在Web上以文本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形式发给学生随时参考。
5.2 课前准备即教师备课或学生预习
虽然网络上的资源相当丰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主性也相当高,但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及学科性质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收集建立学科知识库,把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时能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而不致于大海捞针、分不清主次。这一环节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课件制作工具,制作出既有文字、音像、音频及动画效果,又具有链接功能,方便索引和学习的课件把本学科知识体系及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在这一环节也要求学生自觉了解本学科相关的其它知识。
5.3 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
这一环节是远程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和掌控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过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已的远程教学系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套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大部份远程教学系统都利用WEB页面来实现交流, 远程教学系统的使用人员通常包括四类,即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各类人员的平台分配及系统、数据库的运行维护;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对教师、学生及课程开设等数据库的管理;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主要参与者,以“西南政法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例,系统提供给师生的功能包括“系统登录”、“教师/学生首页”、“课程教学”、“课程目录”、“问卷调查”、“网上论坛”和“问题提交”。师生的主要操作集中在“课程教学”,教师进入“课程教学”后,系统又为教师设置了十九人栏目,分别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课程通知”、“教学讲义”、“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日志”、“课程资源”、“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课程学习设置”、“选课学生管理”、“选课申请管理”、“任课教师管理”和“主题教学”。除了“课程学习设置”、“选课学生管理”、“选课申请管理”、“任课教师管理”这四项外,其它十五个栏目,可由教师根据选课学生的情况开放给学生。通过以上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达到相应学科的教学目的。其间的交流活动有实时的也有非实时的,但远程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远程教学活动主要是非实时的,因此,远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影响着远程教学质量。
5.4 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的系统化也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这种活动过程是包含在师生的知识交流活动中,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系统化通常是在教师的主动引领下,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来完成,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至关重要,知识系统化要由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自已完成,教师只能起辅助作用。远程教育中,知识系统化往往被学生忽略,这里单独列出来,希望能引起师生的重视。知识系统化通常是在课程学习的后期,通过讨论答疑、课程作业、主题教学等教学手段来完成。
5.5 教学效果测评
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就是考核,即教学效果的测评。为保证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制度。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多层次性,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参差不齐,加上各教学点的分散,组织考试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争对各门课程的特点,建立好题库、虚拟实验室,把讨论、答疑、提交作业与期终考试等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标准考试的课程,采用计算机网上考试,学生在各个多媒体教室,同一时间上网考试,对于非标准化的考试课程,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同一时间进行考试,由教学人员监考。
通过教学效果的测评这一环节的活动,教师应争对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进度,最终保证教学的质量。
总之,教学过程的实施,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核心,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规律,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出适合相应学科等色的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Gary E.Miller.Distance education and the emer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7,23(4):319-320.
[2]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3] 谢新观.远程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4]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第1版.
[5]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孙绿怡.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中国远程教育月刊.(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