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画名家的交往经历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的夏天,受一位喜爱书法的同事影响,我也开始临摹字帖,同时开始喜欢上了欣赏名家书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先后收藏了萧劳、刘宗继、孙天牧、刘凌沧、任率英等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并和他们有了一些交往。其中很多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因裱画结识黄均先生
  1983年春天,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20周年书画展,黄均先生为此创作了一幅丈二匹的郑成功像,并委托京城有名的装裱师张雅轩先生负责装裱。黄均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我国享有盛誉的工笔画家,他在国画技法上非常全面,不仅擅长工笔重彩古今人物画,还特别擅长青绿金碧山水画、界画和工笔、写意花鸟画。
  当时,我正和张雅轩先生学习裱画技术,也参与了这幅画的装裱工作。装裱完成后,黄先生为表谢意给我画了一张横幅墨竹,上面题写了“兴酣慢写萧湘竹,飒飒秋风笔底来,建中同志正之,癸亥初夏作风卉并句黄均。”
  当年夏天,我拿着册页请黄均先生题字,赞扬黄先生是伯乐,黄均先生高兴地为我书写了一首相马诗:“驰骋沙场久,与人托死生,于今多伯乐,万里任纵横。近作题相马诗一首书为建中同志正之,癸亥夏黄均。”他对我说:“今天的伯乐不是我,而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你们这些穷孩子学习的机会。”我为黄先生的话而感动,也为能得到黄先生的书画真迹而欣喜不已。
  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许麟庐先生
  许麟庐先生作为齐白石的关门弟子,曾陪伴齐白石13年,颇得其真传,但行事低调,被誉为京城的“国画大隐”。“许麟庐”这个名字正是齐白石为他改的。
  1984年初,我在西便门小区热力站工作。一天,我到小区的一栋高层楼房巡视,在电梯里,我注意到有3个人拿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国画正在谈论,我一看画卷,马上意识到这楼里可能有大画家。于是我找到房管员询问,房管员说三层住着许麟庐先生。当天下午,我跑上三楼敲开了这家的大门,来开门的正是许先生。我对许先生说:“我是热力公司的,看看您家暖气热不热。我姓鲍,就是鲍鱼的鲍,就在楼下热力站上班。”许先生坐在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面带笑容,请我落座。我向他介绍了自己爱好绘画的经历,许先生听罢,不停地点头微笑,连连称是。从此以后我常去许先生家看他作画、同他聊天。
  1985年初春的一天,我拿着一张仕女画向许先生求教。许先生在这张画上补了一枝梅花,题写了“人比梅花瘦”。然后看了一会儿说:“这张画咱俩画得都太臭。”说着他将此画用刀裁掉人物,留下梅花,添加了一只刚刚起飞的麻雀,题写了“建中世兄存之,麟庐写”。他又说:“你今天回家画两张仕女,明天上午九点来这儿我给你补画。咱爷儿俩合作合作,提携提携你。”说话间还给了我一张特净皮宣纸。当晚,我激动得一宿未睡。
  第二天我如约来到许先生家,他在我的一张仕女画上补了一棵彩色荔枝,并题写了一首苏东坡减字木兰词。在另一张仕女画上,他用奔放的书法题写了“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酿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苏东坡《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乙丑新春鲍建中画,七十叟许麟庐题”。
  同年9月,我准备结婚,拿着请柬去请许先生。许先生说:“结婚是好事,你爱人叫什么名字,我给你们画张画儿。”转眼间一张大写意的《荔枝墨蝶》展现在画案上,他寻思了片刻转过头对我说:“这张画得不好。”说完顺手将画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里,走进卧室拿出一张画好的一纸三裁《枇杷荔枝蝈蝈图》,补写了“春杰、建中伉俪嘉礼”几个字,并让我赶紧收好。临走时他和夫人还将一捧枣和花生包好塞到我手里,这一幕令我终生难忘。
  当许麟庐先生得知我在学传统工笔人物画,就主动帮我写了一封介绍信给任率英先生,“率英老哥:兹介绍热力公司职员鲍建中小友往谒求教,请我兄多多指教为盼。情况由小鲍口述。弟许麟庐,八月七日。”
  喜得《洛神图》和工笔仕女图
  任率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工笔重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工笔画、年画和连环画的创作和探索,佳作频出,深受群众喜爱。
  1985年9月初的一天,我拿着册页到东堂子胡同人民美术出版社宿舍,去任先生家学画,顺便告知我要结婚。任先生说,你把册页放这儿,下星期来取。过了一个星期我再去时,任先生送给我一幅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工笔《洛神图》。任先生对我说:“有点事和你商量,潘兹先生在端门内东朝房举办《潘兹从艺五十周年回顾展》,你过去帮帮忙。”潘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工笔画大师,一生致力于工笔画创作,时任中国工笔画会会长。
  第二天,我拿着任先生写给我的介绍信来到端门内东朝房找到张老师(潘先生的爱人),说明来意,张老师见信后说:“请你帮一个星期的忙,帮着收收门票,看好展品。”我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整整一个星期,我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端门东朝房,下午4点闭馆离开。展览快结束时,我请求潘先生写几个字,张老师说:“写字哪行,一定让潘先生给你画张画。”
  过了一段时间,张老师给我写信(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话),让我去她家里取画。我到什刹海附近一个四合院儿里(南屋是春蚕画室,北屋是客厅卧室),拿回了一幅工笔仕女图。
  萧劳先生为我的画室取名
  萧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诗人,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
  上世纪80年代,我经常去位于东琉璃厂的宝古斋文物商店,结识了该店的经理,萧劳先生的孙子萧九石。1986年初的一天,萧九石找我聊天,我将收藏的册页请他欣赏,并求他爷爷一幅笔墨。他接过册页说:“没问题。”没过几天,一幅萧劳先生的书法作品展现在我眼前。
  这年夏天,我带着怀孕的爱人和萧九石去蒲黄榆萧劳先生的家中求字,为我的画室题写字号。我进门后说明来意,萧老自言自语地说:“写什么呢?”他看了我爱人一眼说:“就写‘麒麟画室’吧,麒麟送子,争取生个儿子。”说完他铺纸研墨,一会儿工夫,四个大字一气呵成。4个字中9个“点”变化丰富,无一个“点”重复,正是萧劳先生的艺术精品。至今我每每看到这幅横匾仍激动不已,依然怀念那美好的时光。
  刘凌沧先生为我的仕女图题字
  1986年夏季的一天,宝古斋的画家宋世华看到我临摹了一张仕女图。他说:这张画画得不错,用我的压角章吧(章上写着:聊写我心中逸气)。我当时还没有像样的闲章(除了人名章外的章)。盖完章后,他对我说:“我带你去刘凌沧先生家求教。”刘凌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本名刘恩涵,字凌沧(为徐世昌总统的赐字)。刘先生一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研究,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擅长古典历史画和仕女画。
  我俩骑车去了前三门大街刘先生家。进门寒暄了几句,宋世华就请刘先生帮忙指点我临摹的那张仕女画。刘老先生看着画说:“可以画下去。”边说边在画上用界尺画了两行竖道,题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萍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形容杨贵妃之美容,因书其句,建中弟持此作属题”。其实,我这张仕女画本身画得很一般,而添上刘老先生的题字就非同一般了,同时它也记录了一位古稀之年的艺术大师对青年人的厚爱和鼓励。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和这些书画大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他们的淡泊名利、平易近人,以及对后辈的关爱与提携,至今令我感佩与怀念。
  (编辑·王晓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教育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  从上面的阐释不难看出,所谓的“教育治理”就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其依据则是制度。所以,个人认为,教育治理的关键在于参与管理主体的选择和参与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制订。具体而言,教育治理在于通过制度使参与学校管理的多元主体明确责任,尽心尽责,共同承担起学校发展的责任。  明远教育书院实
期刊
新的中高考改革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学校要立足校情、学情,建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选择。  1.基于校情的课程建构  新的中高考改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性。在课程建构中,学校落实基础、适切拓展、体现选择的基本原则,体现不同阶段性目标、彰显艺术素养培育的特色与优势、借助央企研究院基地和科研力量共同研发课程、利用教师工作室开展课程研讨交流。  校本
期刊
文化理论学者阿郡·阿帕度莱(Arjun Appadurai)认为当代的生活已经从真实的本质透过一种“再表现(representation)”“新媒体”的方式建构出“想象”的自我和世界。因此,我们自身和集体皆生活在一种“想象的”世界当中,真实的,不真实的,其实正如棱镜般所折射的多元、语境创造和组合的想象世界。  邱卿云的绘画具有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再生产”的尝试,她试图创造一种既是真实,又是内在想
期刊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广西八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其课程设置方向不明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
我在一岁时搬到东四四条85号,据说那是吴佩孚的财政总管的私人住宅,解放后改为文化部宿舍。大院儿门口有两个鼓形的石墩,儿时,我们常常坐在石墩上等候父母的归来。两扇木制的大门,厚重古朴,斑驳的油漆显示着岁月的沧桑。门上用篆书深深地刻着两行8个大字,直到以后离开时也没弄清写的是什么。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一进大门是一个长长的过道,分别列着两排座椅,足足能坐上20多人,院里的孩子们经常在这里猜谜语、讲
汪懋麟是广陵词坛领袖王士禛的高足,由于受到其师的影响,表现出和王士禛极其相似的词学观,即以“神韵”论词.此外,在作词的具体实践中,两人在词作题材和风格、作词主“神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提高高等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首先从教学模式死板与教学内容枯燥、学科交叉关联性缺乏、
一  浙江省泰顺县交阳曾氏是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同安新桥头迁徙而来的。  交阳曾氏一世祖为肇作公。肇作公的胞弟肇力公,于嘉庆己卯年(1819年)亦由同安新桥头迁徙泰顺大丘头,为大丘头曾氏之一世始祖。大丘头曾氏与交阳曾氏虽并非同一个始迁祖,但其血缘和地缘是最为接近的两个兄弟之族。由于本文以交阳曾氏的发展为主线,因此对大丘头曾氏则略而述之。  二  曾氏刚迁至泰顺县交阳时,无任何产业,到19
从工程角度给出如何应用会员角色、对等加密体制、公钥体制、CA认证等技术 ,实现基于Web的气象信息安全管理。